对话顾壶:一位企业家的紫砂情结

2016-05-30 22:39南京紫砂汇
收藏与投资 2016年2期
关键词:杨飞顾景舟吴湖帆

南京紫砂汇

2015年7月25日顾景舟大师弟子、紫砂工艺大师潘持平先生和宜兴中超利永紫砂陶有限公司董事长、紫砂收藏家杨飞先生受邀一同录制的《保利文化·品位艺术》“藏品中的新宠一一天价紫砂与它的主人”播出,节目针对杨飞先生收藏的顾景舟大师的几把高价紫砂壶进行了具体讲解,吸引了不少壶友的关注并被频频转发。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因优良的实用功能被人们推崇为理想的注茶器。近年来,因为其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紫砂壶在拍卖市场行情看涨,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而顾景舟,我国杰出的紫砂陶艺艺术家,代表着一个紫砂时代。十八岁时他就跟随祖母学习制陶,二十多岁曾到上海古玩店仿古作陶。他博览古今制陶名著,吸取前人精华,练就一身扎实的制壶技艺。顾景舟的作品充分表现精、气、神、韵,深具东方艺术特色,更富于时代气息。因此他的作品备受海内外收藏家追捧,屡创天价,也就不足为奇了。

潘:以前紫砂拍卖是杂项中的一部分,我记得2008年南方雪灾的时候,嘉德拍卖举办了第一次紫砂专场。近几年专场逐渐增多,大概全国的拍卖公司一年要二三十次专场。但这里边的变化过程,说实话,在紫砂拍卖里边的领军的、挑大梁的还是顾景舟先生的作品。

2010年5月16日,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的2010春季拍卖会上,一把1948年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的“相明石瓢壶”,乃壶艺泰斗顾景舟的早期代表作。该拍品一亮相便引起藏家的激烈竞价,最终以高出估价5倍左右的1232万元成交,创出紫砂壶拍卖世界纪录。

2015年5月19日,东正拍卖会上由顾景舟制、吴湖帆和江寒汀书画的景舟石瓢以2817.5万元落锤,再一次刷新了景舟瓢王的记录,创了石瓢拍卖的历史新高。

潘:这把壶是吴湖帆写的、江寒汀画的。1948年顾老是做了五把:吴湖帆一把、江寒汀一把、唐云一把、戴相明一把、顾景舟自己留一把,总共是5把。壶上的画是江寒汀画的《孤曲寒梅》,其它全是吴湖帆一手写下的。这一次拍了28175万,可以说是创造了一个紫砂单壶的记录。

由于杨飞先生自身对紫砂壶的喜爱之深,平日里热衷收藏各名家茶壶,壶艺泰斗顾景舟的作品更是他关注的重中之重,能够收藏顾景舟先生的壶成为其心头乐事,每每谈及此处,更是愉悦万分。

杨:去年的嘉德春拍,顾老难得的花货作品“九头咏梅茶具”面世,引起多方角逐。当时最后只剩下我和另一位上海的藏家进行最后的竟价,我出价到2400万,他出价2500万,加落槌赞共计2817.5万。因为我本人没在拍卖现场,稍一犹豫,便与这套作品失之交臂。

说到此处,杨飞先生言语中流溢出满满的惋惜。

顾景舟的作品能被海内外藏家所喜爱,源于他做壶有自己的理念与原则,如在装饰方面,他认为“装饰的好是锦上添花,装饰的不好,你还不如不刻,添丑了”。故而顾景舟的作品给人的第一个感觉是清秀,这点跟他的性格素养甚至于跟他本人的相貌都有关系。第二个是严谨,就是比例上,协调性、节奏性,包括做的工艺上,十分讲究。这些也正是杨飞先生热衷收藏顾景舟先生作品的原因。

来到杨飞先生的办公室,琳琅满目的壶让人眼花缭乱。在这众多的藏壶中,杨飞现成独独对顾景舟先生的“玉璧提梁”爱不释手。

杨:“提璧”在拍卖会上的最高价拍到一千两三百万的时候,事实,卜就把紫砂壶抬到了一个高度。而且近代中国出了一套四把紫砂壶的邮票,当时四枚邮票,第一枚是明代时大彬的壶、第二枚是陈鸣远的一把方壶、第三枚是邵大亨的龙头一捆竹、第四枚就是顾景舟的提璧。我之所以喜欢这把“玉璧”,因为这把壶在顾老那把提璧壶的基础.-卜义进行了提升。璧乃玉器,顾大师就是通过这个玉佩来进一步体现高庄当时设计的一个思想和想法。

潘:这把壶是顾老晚年的一个经典作品。他做这个壶的时候我跟他在一个工作室,那是1987年,上面的刻字是1988年,因为这个泥胚摆在那儿,顾先生跟韩老师两个人的私交很好,那时正巧韩美林先生到我们厂去,顾老做这个东西的时候,他跟我说了一句“我没事找事啊,做这个东西呀,我一个盖子花的功夫比我一个壶都多”。当时总共是做了两把,我相信他以后就不会再做了,因为把时间都花在这个盖上了。因为壶盖上有玉璧的古纹,所以这把壶义叫“玉璧”。

提壁是1956年中央美院的高庄带了留学生到我们那去实习,那时他跟顾老交往,他设计,顾老做。当然设计的人到做的时候他肯定有一个提高、改动,这是他们最早的合作。那么当时做的提壁比这个大。1956年总共做了三把,到现在为止,一把在台湾、一把在南京博物院、一把可能在中央工艺美院,最早的三把大的。后来几次做顾老在壶嘴、壶盖、壶身都有变化,其实他是一种探索。我统计了一下,他对壶嘴、壶盖、壶身进行了大概七次改动。他就是一种探索,追求尽可能的完美。

正是顾老对作品追求完美品质的精神使人对其紫砂的热爱逐渐加深,杨飞先生也不例外,自打开始研究顾景舟先生的作品后,其收藏紫砂壶的级别越来越高,同时在各大拍卖会上搜寻顾景舟先生的作品。近年来其事业也开始要向文化方面转型,对紫砂壶之情也愈加深切了,花高价拍得顾景舟先生的作品也是常事。

杨:这把宝菱壶是2011年保利拍卖上拍得的,当时差不多四五百万这个价格。我具体记得不是很清楚了,现在估计也要800万左右。当时是顾老自己留着准备做展览的。

潘:这件作品其实顾先生花了精力做的,大概的时间是1943年以后。因为1942年顾先生从上海做仿古回来以后,他有一个自己的志向:想办一次个人的展览。他打算凑一百把,差不多准备了两年。这两年他就挑好的作品自己放起来,但准备展览的同时还要兼顾家中生计,父亲、母亲、弟弟都需要生活开支。1945年的时候,他小弟弟生病没钱看病了,只能把那一套收藏的准备办展览的东西卖掉,但最终没能挽救十九岁小弟弟的生命。

当然收藏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单纯的对顾老紫砂壶的热爱也给杨飞先生惹出了不少话题。不久前一则《中超电缆亿元购得28把紫砂壶》的新闻轰动收藏界,报道称利永公司花1.04亿元收购壶艺泰斗顾景舟紫砂壶。此事炒得沸沸扬扬,观望者众说纷纭。

杨:首先,紫砂是宜兴的地方文化标志,中超作为上市公司,总部所在地就是宜兴,对于紫砂产业链的整合、紫砂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紫砂品牌的塑造宣扬有着得天独厚的本土优势。其次,我本人很早就涉足紫砂收藏,无论是我本人还是中超利永的核心团队,对紫砂行业都有着十数年的深入理解和深刻认识。所以公司自然地跨界投资于紫砂文化经营,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皆备。最后,中超利永收购28把顾老的精品力作,至此中超所拥有的顾景舟藏品的数量就达到70件左右。而紫砂产业未来是非常有潜力的蓝海,公司目前已经具备了强大实力,有了相当大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另一个重要原因,今年是顾老诞辰100周年,让顾老身前作品荣归故里,是对顾老的深情纪念。缅怀先贤,激励后辈,让大师的作品继续发光发热,是紫砂文化的莫大幸事,也是中超利永的愿景与责任。同时也是这28把壶的主人愿意割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顾景舟先生的壶频频被拍出高价,社会上也出现质疑的声音,有人称其个别壶盖子松,流不严谨不顺畅,个别壶泥料也不佳等等。通过收藏壶,杨飞先生也从中了解到一些故事,他收藏顾老作品的同时也挖掘壶背后隐藏的故事与文化。

潘:那当时的条件下烧成以后是不能加工的,现在有金刚砂、金刚锉等工具,那以前没有工具后期调整,所以只能宽一点,这是时代的局限。而部分壶的泥料方面,出现所谓的杂胚。当时顾老也要生活、养家糊口,做不同的壶需要不同的泥料,那剩下的泥也是花钱买的,他省下一点不能做活的泥料,干脆剩下的全搅在一起再次做壶。

茶壶,功能就是泡茶,百工以致用为本,以巧手为末,本末不能倒置。过于较真壶的细节往往会抹杀一把佳作。

紫砂壶背后涵盖的传统文化引人入胜,收藏家的藏壶之路故事颇多。杨飞,作为一个企业家的同时,整合优质产业资源,以塑造“利永”紫砂高端品牌为核心,走文化产业发展的道路,致力为世界各地的紫砂爱好者打造具有收藏价值及文化意蕴的紫砂作品;同时他也是一个热爱本土紫砂艺术的收藏家,鉴于顾景舟对紫砂的巨大贡献,为收集顾景舟作品不遗余力,以推动家乡传统紫砂文化的传承与输出。

猜你喜欢
杨飞顾景舟吴湖帆
Numerical 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process parameters on deposition geometry in wire arc additive manufacturing
吴湖帆《谢朓青山李白楼》
顾景舟偷懒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疫区之恋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Phase-related noise characteristics of 780 nm band single-frequency lasers used in the cold atomic clock∗
顾景舟的无款壶
吴湖帆鉴藏古代书画专题(下)
吴湖帆黄宾虹两大山水巨匠力作领衔诚轩春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