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

2016-05-30 10:48赵修国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优化策略

赵修国

【摘要】 在我国深入推进新课改的趋势下,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已经逐步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强调通过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促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并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因而在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得到了充分运用. 基于此本文试阐述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并提出了具体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优化策略

初中数学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有着极强的应用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让整个数学课堂更加高效. 因此,身为初中数学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提高对其的利用率,从而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提升.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应用较多,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在此过程中,也难免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对学生学习数学产生了不利影响.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不断纠正自身学习中的问题. 因此,教师要主动充实自己,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从而将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合作意识,增强合作技能. 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也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指导学生发散思维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产生很多想法,并在与同学的交流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在学生遇到困难之后,有时候仅靠自己的埋头苦想是难以解决问题的,但是在交流过程中,便能够受到一定的启发,这也是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优势. 此外,通过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思维受到启迪,锻炼学生创新能力. 尤其是对一些创新性题目而言,更能够让学生思维得到发散,努力做到一题多解,实现数学教学目标.

比如,在测量圆的周长的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学生有着不一样的想法,而圆的周长测量方法也有很多. 此时选择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各个小组都能够提出很多种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同时也将其中的缺点与优点列举出来. 之后在分析具体的实例,验证学生测量的数据是否正确. 最后,教师就可以给出计算圆周长的公式,而学生根据自己先前对圆周长的测量,能够很快牢固掌握公式,并且也能够更加得心应手的运用.

(二)合理设计学习内容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掌握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但是在设置小组探究内容时,基本上还是以教师为主. 并且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探究内容尤其重要,决定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是由于在很多时候,初中数学中有很多难点知识,需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集思广益,通过学生自己的力量解决难题.

比如,在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中,如果每名学生都单独去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这样的工作量无疑非常巨大,并且也缺乏一定的实质意义、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小组成员每个人都有具体的分工,去探究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不同形状三角形的内角和,最后得出所有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 这样不仅可以极大节省教学时间,学生的印象也比较深刻,并且也不断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三)重视发挥个体作用

合作学习不意味着独立个体的消失,而是只有建立在独立思考与学习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在合作学习中独立思考是其前提,是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需要达成的最终目的. 所以,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时,必须从个体出发,对小组内成员进行合理安排. 在分配任务的过程中,保证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配. 对初中数学而言,重视个体的发展,就是要让每位学生得到一定的数学任务,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探究.

比如,在《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各小组利用文字表述了平行线和相交线的特点,这样有利于学生更清楚认识到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同时也更好的区分平行、相交、垂直等. 这是小组每位成员需要做到的. 此外,教师还要善于运用提问的方法,比如在《不等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为学生提问,从而逐步引出不等式的概念. 在此阶段,每位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其中,认识思考教师提出的問题,主动进行探究,从而找到解决不等式的办法. 学生在对不等式知识点进行运用时,每位成员必须完成安排的任务,并最后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决定对错,如此一来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不等式相关知识.

(四)加强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每位学生都有所提高,更好的理解知识,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从而利用数学知识有效解决实际难题. 因此,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数学实例融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有利于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完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比如,在《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去收集生活中的三角形结构的例子,对其稳定性的原因加以分析,这样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 其实学生生活中有很多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教师要让学生更加深入的进行探究.

三、结 语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们个个取得较好的效果. 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正确认识到自身定位,最大限度将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出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指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加强合作交流,从而实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升进.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J].成功(教育),2013,23:78.

[2]张伟刚,孙文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5,02:150.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优化策略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探究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