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编写初中数学导学案

2016-05-30 00:25林笑枚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导学案初中教学

林笑枚

【摘要】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 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 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和指南针. 是教师在准备上课设计教案的同时,根据本节课教学知识的特点、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教师集体备课的结晶. 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 ”课堂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够实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教学方法?其中之一就是编写高质量、实用的导学案. 导学案的作用能使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笔者谈谈自己在编写导学案过程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 导学案;教学;初中

一、导学案要起点低

在一线教学多年的教师都有着这样的体会:在课堂教学中要低起点策略,所以导学案也要低起点. 这种策略对课堂三导教学是非常适用的,由于变简单了,学生就可能学会,而学会了,学生便愿学,容易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样学习就能进入良性循环的机制:学会—愿学—兴趣—愿学 —学会……相反,如果学生读不懂、学不会,就不愿学,就会越来越没兴趣,这样学习就进入了恶性循环:学不会—不愿学—没兴趣—不愿学—学不会. 只有让学生学会了才愿学才有兴趣,学会了才是进步的动力.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 由于学生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學方法发生了变化,学生有个转换适应的过程,我们不可急于求成,随意加大难度. 在我们教学中要从最后一名学生教起,学生练习要从最基础的题目做起,这样才可能“堂堂清”,让人人学的会,人人愿意学,人人有兴趣.

二、导学案要有梯度

导学案主要是为了方便学生自主学习而设计的个性化学习指导方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面向每一个学生,让学困生 “吃好”,让优生“吃饱”,给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供学习的“自助餐”, 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能通过导学案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找到自我,发展自我.

三、导学目标要学生对学习有目标性

学习目标是为了给学生看,而不是给老师看,这一点作为导学材料编写者的老师一定要心中有底,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要用学生化语言说明,让学生一目明了,要简单. 要做到化难为易,通俗易懂. 我们就以八年级上册正比例函数为例:

学习目标:

(1)掌握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y = kx(k ≠ 0).

(2)知道正比例函数是一条直线.

(3)能够画出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4)能够判断两个变量是否能够构成正比例函数关系.

简单、明了的学习目标,学生一看就知道本节课要掌握的内容,对本节课的学习就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我们一线教师编写学习目标时,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课标及考试说明来准确制定学习目标,更要立足学生的认知水平,要通俗易懂,要用学生的语言来定学习目标. 不能简单的教学目标来代替学习目标,然后在教学时让学生朗读一遍,作为一件课堂开头第一环节.

四、导学案对导学内容要有指导性

导学提纲要像一条线索让学生带着这条线索一步一步的学下去,那这条线索是什么?说简单点,就是围绕课本知识要点,把数学课本的知识转化为一个个数学问题,让学生把我们设置问题在课本找到答案,以达到自学的目的. 以习题或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难度设置小一,书本能找到的. 哪怕就基础较差的同学也能够完成,学生学的会就愿学,这对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有些教师为贪图方便,出的导学提纲,其实就是一些数学练习,对学学生自学没有多大帮助,导致学生一看到问题就不会做,学生没有兴趣做,不爱学习.

五、导学案对学习要有启发性

中学数学有许多的定理和公式,学生对学习一些公式和定理感觉像云里雾里,要记住这些公式定理,难度不大,但要推导这些定理和公式,那对学生目前的认知能力,难度挺大的. 所以导学提纲设置的问题对学生学习定理和公式要有启发性,要从特殊到一般,从原始的计算问题开始,启发学生发现其内在的规律,从而得出结论. 比如我们在上九年级上册的弧长与扇形面积公式中,弧长 L=nπ r/180和扇形面积S扇 = nπr2/360的公式,为帮助学生记忆公式,笔者让学生推导这两个公式,也借用一些老师编写的比较有启发性的导学提纲,对学生推导这俩公式有很大帮助. 如下以供参考.

自学教材P110 - P112,思考下列内容:

(1)圆的周长可以看作360度的圆心角所对的弧.

1°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 .

2°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 .

4°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 .

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 .

(2)圆的面积可以看作360 度圆心角所对的扇形的面积;设圆的半径为R,1°的圆心角所对的扇形面积S扇形 = .

设圆的半径为R,2°的圆心角所对的扇形面积S扇形 = .

设圆的半径为R,5°的圆心角所对的扇形面积S扇形 = .

设圆的半径为R,n°的圆心角所对的扇形面积S扇形 = .

笔者认为:设置一些具启发性的提纲,让学生自己去推导、演算,对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提高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要编写出好的导学案,需要我们老师研读课标,了解学生,发挥备课组集体的智慧,同时不断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提升自己的基本功,编写出令人满意的导学案,为三导课堂推广和实施打下扎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导学案初中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