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

2016-05-30 09:35陈福亮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自主参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陈福亮

【摘要】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独立实践能力,必须着力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思维和实践,这才是他们主体作用的具体体现.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思维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避免用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以促使学生的主动发展,不遗余力地加强课堂教学的改革,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回归主体,发展主体”.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参与

新课程倡导的是新的教学、学习方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教师也就更多地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优化课堂结构

对于一名数学教师来说,要取得数学教学的成功,就必须选择好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自己的教学更适合于学生的认知实际,保证学生在课堂内有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1. 课堂导入. 在复习“圆心角”的知识后,结合教具,提出问题:“当其他条件不变时,角的顶点移到了圆上,还是圆心角吗?如果不是,那是什么角?”此问题的提出,是以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以“最近发展区”为定向,利用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之间的矛盾,提出的学生力所能及但又富于挑战性的问题,很能激起学生参与的欲望.

2. 定理的证明. 此处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首先在复习旧知识时,先设计一些问题:点和角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其次,在教学时,我先利用教具演示,提出问题“在⊙O中,圆心角AOB与圆周角AO′B (O′是圆上一动点)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在学生充分思考,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采取了“帮、扶、放”的教学方法,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一起解决;然后是扶上“马”送上程;最后是完全放手让学生去解决问题. 这样,既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3. 例题的讲解. 对于课本上的例题,要充分挖掘它的内在潜力. 对于本课的例题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本题的条件和结论反过来,如将如何呢?还可以怎样变化呢?”让学生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在自主探索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又分层次照顾了全体学生,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4. 课堂小结. 和前面的圆心角相比较,提出问题:“你能通过列表表示出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吗?”学生从角的边、顶点、度数等几方面各抒己见,议论纷纷. 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又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总之,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努力创设一种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相互对话.

5. 寓教于乐. 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要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适当地加入相对应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劳逸结合,实现既在娱乐中学习,又在学习中娱乐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件有趣快乐的事,并不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 例如,针对初中数学书中的几何问题,教师就可以举办一个叫做“辅助线”的游戏. 游戏大致内容是教师将学生分组,并且给出一个几何的图形,让小组思考该如何做辅助线,并且思考一下假若加入这条辅助线,会对解题有什么样的帮助,随后再继续深化,讨论一下加入一条辅助线后,会不会产生另一个新的问题,从而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采取举手抢答的方式,抢答成功就会得到相应的分数,在游戏活动最后,累计分数,得分最高的小组会获得奖励. 这种游戏的方式,能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加深对函数知识的理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也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式方法之一.

二、创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教师的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一旦师生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会产生愉快的教学气氛,师生间就会相互感染、互相促进,就会使學生乐学、愿学. 因此,作为教学组织者的教师,应主动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群体之中,尊重学生的情感,理解和信任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要有适当的宽容态度,并及时帮助他们改正和克服. 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或发现都要给予肯定,使学生感到自己受到重视以及成功的自豪感,这样学生的情绪会不断提高,主体意识会不断增强.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探索.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情景,使学生满怀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尤为重要. 为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相信学生、热爱学生,让学生喜欢老师,进而喜欢数学课;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敢问敢发言,形成一种情趣融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还有就是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探究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独立实践能力,必须着力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思维和实践,这才是他们主体作用的具体体现.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思维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避免用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以促使学生的主动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天颖.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有效性的研究[D].广州大学,2012.

[2]陈艳春.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17期.

猜你喜欢
自主参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关注生活实践 优化作业设计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构建学生主体课堂,提高高中音乐教学效率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参与式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实施现状及提高策略
引导自主学习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关键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