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小学数学中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

2016-05-30 09:58吴明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读题竖式算式

吴明

小学数学学习,最根本的是学习数学计算能力. 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是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计算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注意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习习惯,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计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计算教学是相对枯燥乏味的,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调动他们的计算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的时候,动画出示例1,在图书阅览室,上午53人在看书,走了24人,再来了38人. 用动画的形式,让学生轻松进入了加减混合的学习,并且在动画中,理解运算顺序. 实践证明,在计算教学中,若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则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又学得扎实,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低年级的计算方法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有趣.

二、养成习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习惯的养成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平时的计算作业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做题时出现错写、漏写和看错运算符号的现象比较严重.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读题、认真书写、不急于求证得数的习惯,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更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因为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 良好的计算习惯要从一点一滴抓起,那么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计算习惯呢?

一是认真读题的习惯. 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加减乘除以后,常会把运算符号看错. 尤其在学习了除法乘法以后,如果作业中突然参加一些加减法,就会很容易犯错. 如何来预防这样的错误出现,我觉得在一开始进行加减法计算时,就要养成学生读算式的习惯. 我常要求学生在心里默默读一遍这个算式,然后再进行计算. 而不是盲目地进行计算. 而在教学两步计算的综合算式时,我更要求学生们先把综合算式读一遍,看清楚运算符号,然后再把运算顺序用画线的方式把第一步给划出来,这样一来,数字、运算符号和运算顺序就都不会出错了. 认真读题是正确计算的重要前提,单读题很枯燥麻烦,越粗心的学生越不耐烦做这些. 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们对计算要有信息,要有耐心,不厌烦,在长时间的训练中慢慢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

二是认真书写的习惯. 在低年级的计算教学中,已经要求学生能够摆竖式计算、递等式计算,以及有余数除法的摆竖式计算. 这些计算的书写格式将在接下来的数学学习中陪伴很长时间. 这就需要在一开始养成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要求学生作业和练习的书写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要规范. 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规范,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 比如在教学递等式计算时,我要求学生在数学本子上抄题目完成,在第一次完成时,我就规范书写,讲清楚如何写题目,等号写在哪里,第一步算什么用横线划出来,以及做好第一个题目以后要求空一行完成下一个题目,目的就是保持书写的整洁和公证. 第一次做的时候,我往往是和孩子们一起来进行书写,在练习了四五个题目以后,再放手让他们自己做. 然后认真批改,在批改过程中及时发现书写的错误,让学生们及时改正,并且这種类型的题目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天天练习.

三是打草稿的习惯. 很多高年级的学生都会出现懒惰的现象,对于计算题往往喜欢口算,而不习惯利用草稿纸. 这样的习惯,其实需要在低年级的计算教育中就时时渗透. 针对这种情况,我要求每名学生要有一本草稿簿,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 我还经常不定时检查学生的草稿簿,表扬准确认真的同学,促进学生养成打草稿的习惯. 尤其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我会要求学生拿出草稿本,找到错误的地方,如果没有在草稿本上有过程的话,就要求学生在草稿本上做一做.

四是认真验算的习惯. 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最好的方法就是验算. 为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我要求学生作业完成后要作自我检查,验算. 比如摆竖式计算的题目,我就要求学生进行验算. 计算结果出来以后,再反过来计算一下,不要怕麻烦,一定要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结果正确. 但验算比较麻烦,学生往往不情愿做,所以就需要教师经常训练.

三、领悟算理,提高计算能力

算理其实就是计算过程中的道理,明白了算理就明白了为什么这样计算. 因此只要学生头脑中算理清楚,计算起来就有条不紊. 那么怎样让学生理解计算中的算理呢?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同时伴有一定的直观动作思维. 因此,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直观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理解和掌握算理,发展数学思维. 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时候,学生刚学过整除,对于有余数的除法就不能够很好的理解. 如何正确地试商成了困难点.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的活动,来进行算理的理解. 给学生准备6个小圆片,分出3份,分一分,刚好可以平均分. 那如果再加一个小圆片呢?这下再分一分,发生了什么?通过这一过程来明白不能进行平均分,多了. 引出有余数的除法. 紧接着再追问,分成3份,每一份是几个呢?多了几个?然后边摆边列竖式,根据活动说出每一部分的意思. 这样一来,就直观理解了为什么商是2,而不能是3或者1. 解决了试商这一难点. 类似这样的算理,在低年级教学中我们都可以通过一系列活动来进行直观算理教学.

计算需要仔细、谨慎,培养这些好习惯,需要从点滴做起. 我们要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要采取多种合理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对计算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好的计算习惯.

猜你喜欢
读题竖式算式
心爱的读题猫
竖式趣题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竖式填数
怎么写算式
小学生数学读题漏词现象分析
“读题时代”报纸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