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2016-05-30 21:22柳翠香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激励体验思考

柳翠香

【摘要】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已经发生深刻变化. 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一线教师加以思考. 构建新知要重视经历,更要重视体验组织活动要体现自主,更要重视思考形成方法要重视过程,更要关注策略课堂评价要体现多元,更要体现激励.

【关键词】 体验;思考;策略;激励

教师能够自觉地关注学生学习知识所经历的过程,能够主动地引导学生在进行观察、实践和思考的过程中探索知识,形成技能,并享受成功与快乐,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没有真正把握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不能真正体现新思想新观念,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华而不实,形式主义现象尤为严重. 其问题尤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数学课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方面和数学课倡导教学手段现代化这两个方面.

作为教学一线教师,我们深感忧虑. 能否多一点冷静,少一点急躁;多一点实在,少一点花招.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实效性,需要我们潜心探求课堂教学的精髓,深层次地思考我们的教学活动. 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一线教师加以思考.

一、构建新知要重视经历,更要重视体验

数学概念的形成,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观察、分析、比较、猜测、综合等思维过程,蕴含着丰富的思维活动. 教师一般会有意识地组织学生亲身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和理解,这是不小的进步. 但仅仅是一般的“经历”,是远远不够的,如果缺乏深入的思考,用心的体验,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课堂教学就是要使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多方面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有较深的思维活动的参与,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切的体会,就能卓有成效地促进学生数学发展. 因此,构建新知的过程不能就是简单的“认识”、“学会”,也不应该笼统地说一句“经历”,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受,在体验中发现.

二、组织活动要体现自主,更要重视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已经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 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也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近年来,数学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已为广大教师所认同. 但有些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又如何呢?热闹的背后学生究竟有多少思维活动的参与?下面的教学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1. 教师出示题目要求:在方格纸中画出面积是6平方厘米的三角形.

2. 学生画好后,教师用视频展台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 如图:

3. 教师接着提问:面积都是6平方厘米的三角形,形状一定相同吗?你能画出多少个不同形状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的三角形?想一想,再画2个.

4. 学生经过思考,不难得出也可以画无数个. 虽然底和高相同,但形状可以不一样. 如图:

这样的操作,既让学生新奇兴奋,又让学生对三角形面积与三角形底和高的联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同时为以后学习“等积变形”这样的问题积累了数学经验.

實效性高的教学活动,一定有优质的思维与之相伴随.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实践,深入思考,并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启发,这样的活动不仅能体现“自主”,还能凸显“实效”.

三、形成方法要重视过程,更要关注策略

“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真正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具体的数学知识往往很少,但其方法、策略、思想会沉积下来,印在学生的记忆深处. 因此,数学活动不是一个简单的一般的活动,而应该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经过自己的反思,得出相关的数学知识. 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尤其在形成数学方法时,我们不仅要重视结论,还要重视形成结论的策略. 让学生从数学的层面上来认识和理解所学的内容,也就是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经历“数学化”的整个过程.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部分有这样一道数学练习(上册66页):

36可以写成哪两个素数的和?在括号里填一填.

3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生在理解素数的基础上,通过“试”的方法不难得出正确的答案. 但问题是怎样 “有序”地思考这一问题. 这样就可以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这种“有序思考”的思想方法就会种在学生的记忆深处.

四、课堂评价要体现多元,更要体现激励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面对评价方式多元化来说,课堂教学中评价更应具有激励性. 因为它能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激励学生学习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语言、体态、神情等恰当的表达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

猜你喜欢
激励体验思考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