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同课异构”促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

2016-05-30 09:08康秀仪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同课异构专业成长数学教师

康秀仪

【摘要】 “同课异构”活动,能把不同教师处理同一课堂内容的不同方式展示出来,经过与其他参与活动的教师的交流研讨,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以达到优化教学设计,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从三个不同的“同课异构”方式来促进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 同课异构;数学教师;专业成长

同课异构即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已有的教学经验、学生状况、教学风格及教学技能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上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为老师们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引发所有参与者教学思想的碰撞,打开了老师探讨教学的思维,不断积累教学方法,以达到优化教学设计,有效促进老师的专业成长. 作为小学数学老师,该如何利用数学课堂的“同课异构”来促进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呢?

一、用“一人同课异构” 促数学老师的专业成长

一说到“同课异构”,很多老师都误认为肯定是不同老师就同一内容来上课,其實不然,“同课异构”也可“一人同课异构”,就是这位老师要上两次结构不同的课,让所有参与的老师在经历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反思——二度设计的过程中促进老师的专业成长. 如:今年的“第九届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研究与应用基地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网络教研活动,顺德区代表肖红老师执教的《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专家的指导点评,全区基地校一线数学教师的网络在线参与研讨,通过这个百花齐放、高手如云的网络平台,一线数学教师不仅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还吸纳了别人的观点,经常会欣赏到智者投石问路的巧妙提问、专家答疑解惑的精辟指点、智者深思熟虑的深刻剖析. 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好多难题,常常会在这里有顿悟. 从第一稿到第六稿,“要不要复习旧知教学环节”、“把‘青蛙儿歌 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是分一层还是分两层教学引出用字母表示数”、“教学比较年龄,妈妈的年龄是‘n + 26中n的取值范围要不要展开交流”、“如何分配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时间”等,长达近两个月的教研中,对于所有参与的老师都是一个成长历程,肖红老师通过这次参赛,也促使他快速地成长,也促进参与活动的一线老师专业化发展.

二、用“多人同课异构” 促老师的专业成长

“多人同课异构”就是由同一个年级组老师在反复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确定值得探讨的课题,然后进行第一次的集体备课,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学目标、学情分析,课件设计等,同级组的老师对研讨课的教学进行初步设计,并由一位老师根据这个教学设计上课,集体评课,分析反思,进行二度的教学设计. 再由另一个老师上课,集体评课,分析反思,进行三度的教学设计,让教师通过群体自我实践、同伴互助,促进了专业发展. 我校本学期数学科组就采用了“多人同课异构” 促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校本研究,如:我们五年级组“多人同课异构”的课题是《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一次级组集体备课,基本按教材编写进行教学设计,教材安排了两个教学活动,活动一: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图中阴影部分,并借助图形的直观找出相等分数:活动二:让学生利用图形的直观找到另一组相等的分数 . 然后,引导学生分别观察这两组相等的分数,寻找每组分数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用语言清晰地表示分数的基本性质. 第一位老师执教后,同级组的老师反思分析,虽然教学效果也不错,但我们发现,这两个教学活动设计学生的思维得不到高度放飞,我们又进行集体的二度教学设计,把活动一看图找出相等分数,改为“先让学生通过三层次的折纸动手操作,第一次折,要求学生把长方纸平均折4份(学生把长方形纸上下对折,再上下对折),然后把其中的3份涂上颜色,并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第二次折的时候要求学生把这张纸上下对折,再上下对折,然后让学生观察这张纸,你发现了什么?(第二次把长方形纸平均分8份,涂色部分6份,涂色部分大小不变),而在要求学生把长方形纸上下对折,再上下对折,接着左右对折,然后展开观察这张纸,你发现了什么?(第三次把长方形纸平均分16份,涂色部分12份,涂色部分大小不变).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初步感悟分母扩大2倍,分子也再扩大2倍,掌握数学知识产生的内在规律,激发起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学生的思维深度、广度得到拓展.

然后由第二位老师上二度教学设计,学生的思维得到高度的放飞. 同级组老师在这次“多人同课异构”中一同成长.

三、用“校际间同课异构”促老师的专业成长

“校际间同课异构”,就是几所学校选定同一课题,然后由不同学校不同老师来研讨、上课,研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问题等,使教师在不同的观念的碰撞和多元思维的融合过程中拓展思路,提升专业水平. 例如本学期我镇小学数学中心教研组开展了“校际间同课异构”研讨活动,选取研讨的课题是五年级《看课外书时间——分、小数的互化》,由实验学校、坦田小学、世埠小学各派出一位老师上课,由于老师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结构、风格,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各有不同,演绎出三节精彩的课堂教学.

“校际间同课异构”为老师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探讨教学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喜悦,或者为某个未解问题冥思苦想,食不甘味,夜不能寐. 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探讨,促进老师专业发展.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同课异构”活动越来越多. 实践中,我们感到“同课异构”不仅有利于构筑校本研究模式,深化和拓展教研活动,而且它应该在资源共享的同时,关注人与人之间思想的融合,倾向于一种力量的感召,从而引领教师快速成长.

猜你喜欢
同课异构专业成长数学教师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同课异构理念在美术课堂中的认识
浅谈同课异构在人文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