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咋都是“病教师”?

2016-06-14 03:05林凡瑞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优秀教师鲁迅老师

林凡瑞

生平喜欢写点文字,总会被别人“青睐”几回。尤其是优秀教师的评选或事迹报告,都离不开“文字材料”的支撑,所以就有不少优秀教师找我整理或者修改一些文字。见得多了,就发现了一条规律:几乎是所有的优秀教师的典型材料都离不开一个“病”字,要么是置生命于不顾,带病坚持工作,几次晕倒在讲台上,任凭领导、同事怎样“好言相劝”也无济于事,“轻伤不下火线”;要么是实在坚持不住,终于住院了,却想起了教室的学生,便毅然决然地拔掉吊针,义无反顾地返回学校;即便不是自己“病”,也要安排家人“病”,妻与子啦,父与母啦,都是病得那么厉害,却因为工作不能去照顾,全心全意扑在教育事业上,一声喟叹,忠孝不能两全,愧对家人呀。

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格局出来之后,就有些疑惑,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将教育的面孔变得如此狰狞恐怖,吞噬了老师们的健康,活得如此悲惨而又可怜兮兮。曾惊讶地问一些“当事人”为什么总是要残忍地把自己搞病,把家人搞病。他们的回答干脆笃定:只有这样才感人呀,才让人惊心动魄呀。言外之意,这才是优秀教师的标准。是的,人心都是肉长的,将心比心一个心,辛苦的工作把好端端的一个老师折腾成病秧子,在这样的惨景下仍然坚持上课,不曾离开三尺讲台,师德何等高尚,境界何等之高,又是多么令人崇尚。心爱的教育将自己整得如此悲惨,无情地吞噬着健康的身心,差点连自己宝贵的生命都丢了进去,怎能不让人潸然泪下、心生怜悯?这样的教师不优秀岂不怪哉?

从上面一些现象上不难看出,很多优秀教师其实并不见得都是病教师,之所以声称自己是病教师,其实是病态的心理在作怪,是顺应“形势需要”无病呻吟的,是别有用心的一种高明举措。说到底就是想迎合听众、读者(尤其是为官者)的同情心,博得他们的一片掌声,赢得他们的几滴眼泪,让自己的典型性加大些,以至具有传播下去、扩散下去的价值。是呀,把自己“搞死”似乎有些过分,把自己“搞病”总算可以的,这世道,吃的都是五谷杂粮,谁没有个小病小灾的,所以把自己“搞病”算不上什么晦气,似乎也是在情理之中的,至于真的是因为兢兢业业教书把自己身体搞垮了,使得贵体有恙,还是本来就命中注定活该有病,那就是难说难辩的事情了。

鲁迅先生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写道:“(我创作的)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是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角)色。有人说,我的那一篇骂谁,某一篇又是骂谁,那是胡说的。”这是鲁迅先生的小说创作谈。创作小说可以这般如此,若是搞先进事迹材料也是这般如此则大可不必了。教师的先进事迹材料属于新闻性质,本来是应该“据实实说”的,但为了更具典型性、鲜明性,也大多是惯用了鲁迅先生的创作手法,将浙江的张三、北京的李四、山西的王五都写进山东的马六身上,于是,这个典型就被拔苗助长,更加鲜活起来。我们又常常看媒体,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诸多先进人物,哪个不是累得身心交瘁,直至病倒?于是,也就给人们一个错觉:大凡英雄人物都是不爱惜自己身体的,为了工作宁可把自己的身体置之度外,这样的才是真典型、真英雄。所以,头脑灵活的先进教师们是深受启发的:要把自己搞成“真典型”,也是要把自己“搞病”的。虽然有时候不见得真有病,也是可以运用鲁迅先生的方法,举一反三的,那就不妨把别人家的病拉到自己身上,高血压、神经衰弱之类的还算是小鼓吹,什么脑瘤、肌肉萎缩之类的大病在他们身上也是常有之事,似乎是小病小先进,大病大先进。有位老师说,听先进教师的师德报告,就是在听他们的“发病史”。虽然此话有些过,但也不能不说明一定的社会问题。

如果把错全放到这些优秀教师身上那是不公平的。平心而论,他们也不想把好端端的身体“搞病”,但是又无可奈何,因为这是“历来如此”的事情,别人都这样搞,这样做,谁不这样搞就是平庸,就不正常,就不能打动人心,你的报告就平淡如水,毫无波澜,你的事迹就不感人,你就会与先进无缘。心里都跟明镜一样敞亮,这些材料不是给自己看的,也不是给同事看的,是用来感动领导的。领导听了一辈子报告,平庸无奇的早就厌烦了,那些以死相拼,豁出命搞事业的事迹才能让他们提情绪,为之一振一番。何况领导也最喜欢这种类型的部下,老老实实、埋头苦干、与世无争,拼死老命,一直拼到趴下了,依然还不甘心,不罢休,拔下吊瓶嘴里念念有词:“上,上,上……”莫言说:“什么时候当官的都想当老师了,再大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张丽钧老师评价说:“他(莫言)说的不假。看客站在高处看到了某种惨景,欢呼起来,号召人们都来欣赏;你若让他成为那惨景中的一部分,他可就不乐意了,只有看客真正变成了当事人,他才可能不违心地讲话。”

但是,教育毕竟不是战场——即使战场也是要讲巧战的,也是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牺牲的。那么,教育的技巧性就更大。谁能说那些累得趴下了的拼命三郎就是好老师?就是给学生创造了美好未来的优秀老师?笔者曾经写过一篇随笔叫作《下班,请把“自己”带回家》,呼吁老师们在学校提高办事效率,别把尾子留到家里做,家庭是亲人享受温馨的地方,不是用来加班加点处理公务的地方。其实,很多老师累就累在办事效率低下上,仍然是老思想、老脑筋、笨手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别人用很短时间完成的事情,他们要用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怎么会不劳其筋骨,损其心智?现在早已步入了高效社会,不讲方法,埋头蛮干,效率低下的人已经不受欢迎。教师也是这样,要学会与时俱进,讲究科学的教学方法,自己尽量别包办代替,放手让学生去做,少讲多练;平时的备课、批改,也要讲求高效,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方法,从精上下功夫,从时效上动脑筋,过去那种自虐式的做法早该淘汰了。

优秀教师不仅仅是那些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的人,更应该是那些善于学习,与时俱进,会用科学的方法巧教,而卓有成效的人。“能力拼不过疾患,智慧赢不了熬点”的现象再也不能存在了。正如张丽钧老师所说:“教育要获得人的尊重,请从不自虐、不标榜自虐开始。”endprint

猜你喜欢
优秀教师鲁迅老师
河北农业大学优秀教师
——张 焘
寻找属于自己的可能
——记全国优秀教师朱阿娜
鲁迅《自嘲》句
六·一放假么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