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比较分析

2016-06-17 04:17林长弘
武夷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比较分析消费结构城乡

林长弘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 西安710063)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比较分析

林长弘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西安710063)

摘要:首先定义了消费结构的基本内涵,并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对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结构,包括食品消费、衣着消费、居住消费、家庭设备及用品消费、交通通信消费、文教娱乐消费、医疗保健消费等部分的占比,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对影响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力求对消费活动更加健康有序开展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比较分析

一、文献综述

基于消费结构这个概念,国内外众多学者都有不同的阐述,但其基本的内涵是相同的。在国外的经济理论发展过程中,马克思是提出消费结构思想的第一人,他的《资本论》中分析了社会生产与再生产的运行和实现过程,对消费资料进行划分,为消费结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1]。在其之后,有恩格尔、马歇尔、凯恩斯等众多经济学家对消费结构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其中,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理论指出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用于消费的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将会减少,说明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取决于收入水平的高低。

我国的消费结构理论的发展相对于国外起步较晚。1963年,我国经济学家董辅祁提出了消费结构的概念,他指出消费结构本质上是由一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近年来,有些学者根据不同划分标准,将消费结构划分为,宏观消费和微观消费,有形消费和无形消费,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等不同类别[2][3]。

二、消费结构基本内涵

综合上述文献资料,本文将消费结构定义为:在一定的社会消费过程中,居民在对自身收入提取部分储蓄后剩余的资本在不同消费资料中进行分配,各类消费资料在消费总额中所占比重。消费结构可以分为:实物消费结构和价值消费结构、宏观消费结构和微观消费结构、不同社会集团的消费结构。

对消费结构的比较分析,主要目的在于掌握和探索消费的变动趋势,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衔接好产业关系[4]。同时,可以借此剖析一定产业结构比例的经济效率以及检验人们需求的满足程度。

三、城乡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对比分析

一般而言,我国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结构优于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我国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了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收入水平以及消费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分析的角度,因此,通过选取2005-2012年期间我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衣着消费、居住消费、家庭设备及用品消费、交通通信消费、文教娱乐消费、医疗保健消费等部分消费支出变动进行研究,就能够找到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特点和差异,为对进一步分析城乡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差异、农村居民消费相对滞后的影响因素以及政策建议提供实证支持。2005-2012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结构见表1,2005-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结构见表2,2012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分布见图1,2012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分布见图2,据此对城乡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差异展开以下具体分析。[5]

图1 2012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分布

图2 2012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分布

(一)食品消费比较分析

由图1、图2可得,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分别占总消费的36%、39%,此数据占据了消费的最高值。此数据说明,虽然我国食品消费的恩格尔系数水平已达到小康水平,但城乡居民均将收入的绝大部分应用于基本消费的保障上[4]。

表1 2005—2012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结构 (单位:元)

表2 2005—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结构 (单位:元)

根据表1、表2中数据统计,2005至2012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相对于城镇居民家庭普遍较高。城镇居民家庭的食品消费金额由2 914.4元上升至6 040.9元,农村居民家庭的食品消费金额由1 162.2元上升至2 323.9元[5]。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居民食品消费的支出远低于城镇居民,进而说明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水平远低于城镇居民家庭生活水平。

(二)衣着消费比较分析

由图1、图2可得,城镇居民家庭衣着消费支出占总消费11%,农村居民家庭的衣着消费支出分别占总支出的7%,此部分支出与食品消费支出构成了居民的基本消费支出,说明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仍然以基本的生存消费为主。并且,从绝对数层面看,衣着消费呈现上升趋势,反映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变化,个性化、多元化、品牌化、时装化、高档化、新潮化成为新型消费理念。我国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因此,城镇居民家庭对衣着消费支出的要求高于农村家庭,城镇居民家庭衣着消费绝对数远大于农村家庭。但是,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衣着类消费在人们的总体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

(三)居住消费比较分析

由表2中数据可得,2005至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居住消费呈现出先上升后趋向稳定的态势,由2005年的808.7元上升至2012年的1 484.3元,并维持在1400元左右[5]。该组数据反映了城市住房市场逐渐趋于饱和状态。从表1中可以看出,农村居民家庭居住消费支出则呈现快速上升的态势,由2005年的370.2元上升至2012年的1 086.4元[5]。近年来,农村居民家庭居住消费支出增长速度的提高,一方面说明了农村居民为改善居住条件,加大了修建、装修生活用房的消费投入;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受建筑材料市场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的影响,农民用于房屋修建、装修的成本不断上升[4]。

(四)家庭设备及用品消费比较分析

由图1、图2对比可得,家庭设备及用品消费需求在城镇居民家庭消费和农村居民家庭消费需求分别占据总消费的7%与6%,消费结构较为接近,并且所占比例较小。因此该类消费在城乡居民的使用过程中属于耐用品消费,使用时间较长、换代频率较慢。与衣着、食品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比例相比要小,同时也说明了家庭设备及用品在使用以及服务的过程中属于享受型、发展型消费[6]。

2012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家庭设备及费用支出达1 116.1元,而农村居民家庭仅为341.7元,但所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则仅相差0.8%[5]。通过比较发现,我国农村居民家庭设备及用品的消费周期长,各种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和普及率都远远低于城市居民。科技发展水平以及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促进了城市家庭设备及用品消费程度的提高。

(五)交通通信消费比较分析

2005年至2012年,城乡居民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在绝对数上呈现较为快速的上升趋势,一方面,因为该类消费比较稳定,难以出现较大的波动;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速度也不断提高,交通通讯消费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移动通讯费用、网络使用费、交通工具消费则对推动交通通信消费支出上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由表1、表2中数据可以看出,城镇居民家庭所产生的人均交通通信费用由2005年的996.7元上升至2012年的2 455.5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由245元上升至625.8元[5]。仍体现出了城镇交通及通信技术发展速度快,城镇居民对交通及网络通信的要求高,倾向于享受型、发展型消费,因此该类消费占总消费的15%,高于农村所占的13%。

(六)文教娱乐消费比较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方面的投资的增加,文教娱乐消费支出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文教娱乐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2%,农村居民支出比重为8%,相差4%,低于五个百分点,图1、图2中该数据说明从城乡各自文教娱乐所占总消费的比重来看,城乡差距并不明显[4]。但从绝对数的层次看,2012年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的文教娱乐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2 033.5元、445.5元,[5]可以得出城镇居民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约是农村居民支出的4倍,充分说明城乡间文教娱乐消费水平的巨大差距。

(七)医疗保健消费比较分析

由图1、图2可得,2012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消费占总消费的9%,城市居民家庭则占6%,该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城镇医疗保障体系较为完善、自费医疗比重较小,因此医疗保健消费在总消费中所占比重小于农村。

2005年至2012年,从表1、表2中数据可以看出,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消费由600.9元上升至1 062.7元,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消费由168.1元上升至513.8元[5]。城镇居民医疗水平远高于农村。农村由于医疗体制的不断完善,国家公益扶持事业的不断发展,因此消费支出上升较缓慢。

四、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主要有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以及个人因素,其中经济因素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居民收入水平、产业结构、商品价格的变化都将引起消费结构的变化。同时,居民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及个人思想观念的不同也将对消费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经济影响因素

造成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差异及变动的最重要因素是经济因素,该因素可以通过收入水平、产业结构、商品价格等多个方面对消费结构产生影响。

1.收入水平

现期收入是影响消费结构的最直接因素,城乡居民不同的收入水平决定了各个消费项目的消费数量,也形成了整个消费结构的不同消费层次。与此同时,预期收入的高低也会对消费者结构产生相应的影响,预期收入的增加将会提高人们对现有消费状况的信心,从而提高消费支出,改变消费结构;而预期收入的减少则会降低人们的消费信心,减少消费支出。

2.产业结构

产品结构由产业结构决定,进而决定了消费品结构,成为影响消费结构的又一重要因素。第一、二、三产业各占总产出的比重,将对社会生活中消费品的数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而各个产业的科技发展水平也对消费结构具有决定作用,科技水平越高,消费比例越大。

3.商品价格

商品价格的变化意味着消费者对该商品购买力的变化,价格上升则替代品的消费支出上升、互补品的消费支出下降;价格下降则替代品的消费支出下降、互补品的消费支出上升。城镇居民对于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敏感程度低于农村居民,同一商品价格的升降对城镇居民的影响程度较小,尤其是在奢侈品、高档品这类消费弹性较大的商品。

(二)社会影响因素

社会影响因素主要指城乡居民家庭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对消费结构所产生的影响因素。

1.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十分显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村居民收入较不稳定的同时,其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制度也不如城镇居民,保障性政策的覆盖率较低[7]。因此,农村居民着重于保障性需求,更愿意增加储蓄,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均低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水平。

2.消费环境

城乡居民所处的消费环境具有很大差异。城镇地区基础建设好、公共设施较齐全、有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交通条件便利,城镇居民拥有舒适便捷的消费环境,消费条件明显优于农村居民。农村多地处于偏远地区、交通条件差、公共设施不齐全、市场体系不完善,消费环境较为恶劣。由于文化、医疗、娱乐等设施的不完善,限制了农村居民较高层次的消费需求,造成了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上的差异。

(三)个人影响因素

由于受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及历史进程中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产生了的消费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城乡居民拥有不同的消费理解,因此每个人的消费结构与他人会产生较大差异。由于农村居民目前收入较低,且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对未来收入的期望值较低,所以在日常生活方面的基本消费会更加节省,并较少购买奢侈品。对于城镇居民来说,他们更加热衷于享受型消费及发展型消费,如文教娱乐消费,进而造成了城乡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的不同。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城乡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及相关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城乡居民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层次的不同,消费结构具有较大差距,并据此提出改善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的相关建议。

(一)结论

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结构的不同主要受到收入的影响,随着居民收入水平随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而提高,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水平也呈现较为平稳的上升趋势。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村居民收入不稳定、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保障性政策覆盖率较低以及农村居民与城镇思想观念的差异决定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

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农村居民食品消费、居住消费、医疗消费比重较大。城镇居民更为注重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农村居民则仍以生存型消费为主,这是历史形成的,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我国城乡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仍将存在,与此同时,城镇与农村居民的消费方式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差异也将长期存在,与此相对应的城乡居民消费机构的差异也将持续较长的时间。

(二)建议

1.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造成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镇居民收入绝对数远高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也高于农村收入增长水平,而农村居民的收入长期处于偏低水平状态。因此,为加速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居民家庭消费结构,最有效地方法就是加大农村科技的投入,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政府应对农产品种植及农副产品加工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通过技术改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及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居民的收入,从而实现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改善消费结构[8]。

2.调节城乡居民的消费心理

对城乡居民的消费心理进行研究,掌握影响消费者心理变化的各个因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引导调节,据此作出正确的市场预测,有利于改善城乡居民不合理的消费结构,实现供求结构平衡。

3.调整商品价格

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通过稳定物价水平、降低商品价格等方式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尤其是对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的需求,进而达到扩大内需,优化消费结构的目的。

4.优化消费环境

优化消费环境,扩大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是优化消费结构的重要手段。良好舒适的消费环境是居民消费支出增长的重要前提。首先,应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管体制,大力打击非法经营活动、加强售后服务,使得消费市场能够高效、有序地运行。其次,应加强基本设施建设,促进交通、通信、教育和文化等行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最后,应因地制宜,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5.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当前城乡居民消费体系差异大,除了受收入水平的制约外,还会受到预期收入和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而极大制约了现期消费,影响了经济的协调发展。目前,我国的医疗、养老、就业保障体系城乡差异较大,农村居民保障程度较差。政府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如:引导低收入群体就业、完善医疗保障体系,使社会保障制度更为完善,提高居民对预期收入增长的信心,将预期消费转化为现期消费[8]。如果能激发农村居民潜在的消费需求,将有力推动消费总额的增加,改善消费结构。

参考文献:

[1]魏宝滨.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对比分析[D].济南:山东经济学院,2010.

[2]唐晓彬.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分析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财经大学,2007.

[3]吴东晟.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农业大学,2004.

[4]肖立.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对比分析:基于1990-2010年的数据[J].财经问题研究,2012(11):138-144.

[5]国家统计局. 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6]孙仁龙,李辉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比较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4(10):65-75.

[7]麦小聪,王昌业.影响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因素分析[J].商业经济,2011(1):3-4.

[8]赵志坚,胡小娟.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比较分析[J].消费经济,2007(10):24-27.

(责任编辑:夏婷婷)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China

LIN Changhong

(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3)

Abstract:The fundamental connotation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s is defined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s of household consumption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China mainly include eight sections, which are food consumption, clothing consumption, housing consumption, household equipment, supply consumption, transportation communication consumption, entertainment & education consumption and medical care consumption, and the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is employed. The factors of affecting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s are analyzed, in order to raise reasonabl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more sound and well-organized development of consumption activities.

Key words:town and country; resident; consumption structure; consumption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09(2016)02-0059-05

收稿日期:2015-08-11

作者简介:林长弘(1995-),女,汉族,本科生,主要从事金融学研究。

猜你喜欢
比较分析消费结构城乡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城乡涌动创业潮
经管类本科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比较分析
我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制的理论探讨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方面对发展低碳会计的建议
杭州市首次开展旅游消费结构调查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