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某高校心理委员胜任力调查及分析

2016-06-17 04:17丁瑾靓
武夷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胜任力大学生

丁瑾靓

(武夷学院,福建武夷山354300)



闽北某高校心理委员胜任力调查及分析

丁瑾靓

(武夷学院,福建武夷山354300)

摘要:结合新建本科院校的特点,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闽北大学生心理委员胜任力现状,并探索心理委员胜任力的策略,为闽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采用熊强等编制的心理委员胜任力问卷对闽北某高校400名心理委员进行调查。结果表明:83.5%的心理委员胜任力较好,16.5%的心理委员胜任力不足;不同性别、年龄和专业的心理委员胜任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培训经历的心理委员胜任力显著高于无培训经历的(p〈0.05);不同年级的心理委员胜任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大一的心理委员比其他年级的心理委员胜任力要好(p〈0.05)。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委员;胜任力

高校心理委员是指专门负责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班委成员。1973年D.McClelland研究发现:胜任力是指与工作绩效或生活成就直接相关的知识、技能、能力、特质或动机[1]。这为我们管理高校班级心理委员提供了一个理论视角和实践路径。

目前,有关胜任力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看法,叶芳[2]罗列了班级心理委员排前的19项胜任力,将沟通能力、责任心和组织管理能力作为心理委员的三大选拔标准。乐芬芳将心理委员胜任力概括为人格特质、工作动机、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熊强等[4]建构了大学生心理委员胜任力模型,将大学生心理委员的胜任力概括为助人特质、助人能力、道德责任意识、心理健康状态四个方面。纵观当前国内关于高校班级心理委员胜任力的理论探讨,基于此,本文以熊强构建的大学生心理委员胜任力模型为理论基础,以武夷学院大学生班级心理委员为研究对象,分析心理委员胜任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从而探索提高心理委员胜任力的途径,为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高一定的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武夷学院大学班级心理委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2个学院的心理委员430名,同时随机选取心理委员所在班委干部430名。

(二)研究工具

采用熊强等编制的“心理委员胜任力问卷”(他评式问卷),随机选取与心理委员同班的班委干部对大学心理委员进行评定。该问卷用于测评大学生心理委员胜任力,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问卷的信度系数值为0.88~0.96;效度采用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综合评定,内容效度采用专家评定法,效度良好;结构效度KMO值为0.94,项目与问卷总分相关系数为0.61~0.76。该问卷分为四个维度:助人特质、助人能力、道德责任意识和心理健康状态。问卷共计37道题目,采用Likert五级计分法,“1~5分”分别为“完全能做到-完全做不到”,问卷得分越高胜任力水平越低。以四个维度的均分作为判断标准,有一个维度均分大于3,即不能胜任。

(三)施测程序

问卷调查严格按照心理测验的程序进行,统一指导语,向被调查者详细说明,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统一收回问卷。

(四)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

二、结果与分析

(一)武夷学院大学生心理委员的一般情况及胜任力整体水平状况

共发放问卷430份,回收问卷410份,回收率为95.3%,剔除无效问卷10份,有效问卷400份,有效问卷率为97.6%。心理委员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武夷学院心理委员的一般资料

由上表可知,400名心理委员中男生210人(52.5%),女生190人(47.5%);18~19岁89人(22.2%),20~21岁215人(53.8%),22~23岁96人(24%);大一141人(35.2%),大二148人(37.0%),大三100人(25%),大四11人(1.8%);理科190人(47.5%),文科210人(52.5%);有培训史362人(90.5%),无培训史38人(9.5%)。

对心理委员胜任力评价的班委干部都是从心理委员所在班级随机选取,其中男生180名(45%),女生220名(55%),平均年龄20.1+1.01,班委干部基本资料见表2.

表2 武夷学院参与调查的班委干部的一般资料

(二)武夷学院大学生心理委员胜任力评价与分析

1.心理委员胜任力以四个维度均分来衡量,有一个维度均分大于3,即为不能胜任作为判断标准,调查得出心理委员胜任力不足比例为16.5%。

表3 心理委员胜任力总体状况

2.胜任力各维度均分以3分为界值,各维度>3分的频数分布见表4.

表4 心理委员胜任力各维度大于3分频数分布

3.武夷学院心理委员胜任力的差异比较分析

(1)不同性别、专业、培训状况的心理委员胜任力差异比较分析

表5 心理委员胜任力的差异比较分析

(2)不同年龄、年级心理委员胜任力的差异比较分析

表6 心理委员胜任力的差异比较分析

三、讨论

(一)心理委员胜任力现状分析

武夷学院心理委员胜任力调查结果显示,83.5%的心理委员胜任力较好,16.5%的心理委员胜任力不足。与内地某些高校心理委员胜任力不足比例超过半数的数据相比,武夷学院心理委员胜任力水平较高。

表7 不同年级心理委员胜任力的两两比较

心理委员胜任力各维度均分大于3的比例发现,道德责任意识和助人能力不足的比例较高。道德责任意识缺乏表明心理委员工作责任感不强,服务意识淡漠,可能因为心理委员自身定位不明确,职责不清晰,这与我校地处闽北山区、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等有关。助人能力不足说明心理委员缺乏专业的心理咨询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咨询中所需的共情、同理心等助人技能。我们认为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培训的实效性较低,学校对每一届心理委员进行系统性培训,但由于学校没有心理学专业,导致短期培训所学的理论知识很难转化为实践技能。二是学生的助人动机较弱,部分心理委员自身心理健康意识不强。

(二)心理委员胜任力的差异性特征分析

不同专业心理委员的胜任力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心理委员胜任力与学科类型无关。这可能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对所有新任心理委员进行统一的全员培训有关;心理委员在性别变量上差异不显著,这与熊强等研究结果一致[4];心理委员是否参加培训与胜任力总分有显著差异,有培训经历的心理委员胜任力显著高于无培训经历的,该结论与柳珺珺(2009)的研究结论一致[5]。胡宇研究发现,92%的大学生心理委员认为需要进行培训[6]。说明参加过培训的心理委员有更全面和专业的知识,能更好的助人。

不同年龄的心理委员胜任力无显著差异,说明胜任力与年龄无关。在年级上差异的方差分析显示:4个因素及总分上均达到显著水平,进一步事后检验结果显示:首先,在助人特质、助人能力、心理健康状态和胜任力总分因子上,不同年级在该因子上的得分由高至低依次均是大三〉大四〉大二〉大一,说明大一心理委员的助人特质、助人能力、心理健康状态和胜任力高于其他年级,与熊强[4]的研究结果一致。原因大概是:一方面学校对大一新生的入学适应开展了相关的主题教育,较好地帮助新生度过适应期。另一方面,新生刚入校,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较高,因此在心理委员培训课程中能更好的学习。其次,在道德责任意识因子上,不同年级在该因子上的得分由高至低依次是大三〉大二〉大四〉大一,这与闫娟丽[7]等研究结果一致。

四、提高心理委员胜任力的对策分析

(一)优化选拔机制,培养心理委员骨干

从心理委员胜任力的分析可以看出,与其他学生干部不同,心理委员应该采用“自愿报名、班级推荐、心理辅导员审核、心理咨询中心考核”的多维选拔机制。目前选拔我国高校心理委员多采用“毛遂自荐、民主选举”的方式选聘出来的,而选拔标准中,“热情耐心、真诚负责、宽容接纳、善于倾听、诚实可信”是心理委员必备的基本素质。根据以上调查可知,大一的心理委员比其他年级的心理委员胜任力要好,因此以大一心理委员为骨干,保持朋辈辅导队伍的稳定性,更好地发挥朋辈互助的作用。

(二)明确工作职责,增强道德责任意识

心理委员自身职责以及工作内容不明确,再加上工作成效难以量化,导致心理委员工作的不作为。学校应定期召开心理委员工作会议,将心理委员的职责培训尽可能具体化、合理化、清晰化和可操作化。黄晓芳[8]等人认为心理委员的职责为“宣传、关注、倾听、报告”,范晴岚[9]把心理委员职责概括为“成长、关注、宣传、预警”。根据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将我校心理委员职责定位为“宣传、发现、关注、报告”,宣传即在班级通过形式多样的心理系列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使学生增强助人自助能力;发现即心理委员通过专业心理咨询技能甄别出心理异常者,定期排查班级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关注即对心理弱势群体进行疏导,包括性格内向者、家庭贫困者、学习落后者等,给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报告即通过心理月报制度定期汇报班级学生的心理动态,若有异常应及时汇报,以便得到有效的干预。心理委员明确了工作职责后,提升自身工作价值,加强道德责任意识的培养。

(三)加大培训力度,凸显年级差异

不同年级的心理委员胜任力存在显著差异,说明胜任力与年级有关。不同年级以及培训经历的学生对心理学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助人能力也存在差异,对心理委员胜任力有显著影响。鉴于此,学校要着力做好班级心理委员的培训工作。首先,明确培训内容。心理委员的培训要根据年级来选择培训内容,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其中特别要注重心理委员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责任意识,增强为同学的服务意识。其次,培训方式多样化。通过讲座、课堂教学、户外拓展、团体辅导、心理咨询实践等方式开展培训,提高培训效率。第三,培训与考核相结合。心理委员经过一定学时的系统培训,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对于通过考核的学生给予颁发心理委员证书,持证上岗。最后,培训效果的转化。为持证的心理委员提供实践平台,如举办心理案例征集活动、心理咨询沙龙等,使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为广大同学的心理健康服务。

(四)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

心理委员作为班委成员,容易被人忽略。与其他班委干部相比,心理委员从事的工作大部分是隐性的,其工作的认可度较低,这些都造成心理委员积极性大受打击。因此,学校应建立激励机制和考评体系,将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情况、参加培训情况、学生测评情况、老师测评情况作为考核标准,每年评选出优秀心理委员,肯定他们的工作成绩,调到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Mc Clelland.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

[2]包陶迅,叶芳.高校心理委员胜任力研究[C]//第三届全国高校“心理委员”工作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08:10.

[3]乐芬芳.高校心理委员培训研究.胜任力的视角[J].科技信息,2008(5):187.

[4]熊强,徐学俊.大学生心理委员胜任力模型建构[D].武汉:湖北大学,2010.

[5]柳瑁瑶.“以人为中心"理念在心理委员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9):1081-1083.

[6]胡宇,颜沙沙.北京高校心理委员现状调查分析川[J].社科纵横,2008(1):276-278.

[7]闫娟丽,周生江.新疆某高校心理委员胜任力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3(10):3121-3122.

[8]黄晓芳.加强高校心理委员工作的对策思考[J].企业家天地,2008(3):199-200.

[9]范晴岚.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的选拔与培训[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2(2):53-55.

(责任编辑:陈虹)

Survey on the Psychological Members Competency in A University in North Fujian

DING Jinliang

(Wuyi University,Wuyishan, Fujian 354300)

Abstract:To study the status of psychology members work competency in WuYi University,to explore the main factors to affect the mental competency of members,and to propose a solution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universities carry ou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in quantitative research adopts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to conduct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400 the psychological members and class cadres in WuYi University.[Results]The overall incidence rate of the psychological members competency sufficient is 83.5%,and insufficient is 16.5%.The different gender .ages and major in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 psychological commissioner competency(p〈0.05). The different training experienc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 psychological commissioner competency(p〈0.05), The different grad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 psychological commissioner competency(p〈0.05),freshman competency than other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psychological members; competency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09(2016)02-0105-05

收稿日期:2015-09-09

基金项目:武夷学院科研基金项目(XL201325SZ)。

作者简介:丁瑾靓(1983-),女,汉族,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胜任力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胜任力探究
处级领导干部胜任力的自我评估与模型建构
浅议文科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
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普通高中班主任胜任力差异分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