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青春》中的“拉凯尔”

2016-06-20 02:40王宪明
唐山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李大钊青春记忆

王宪明,杨 琥

(1.清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4;2.北京大学 校史馆,北京 100871)



李大钊《青春》中的“拉凯尔”

王宪明1,杨琥2

(1.清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4;2.北京大学 校史馆,北京 100871)

摘要:文章对李大钊《青春》一文中引用的外国人物“拉凯尔”及其名言的出处进行了考释,第一次弄清了李大钊文中所提到的“拉凯尔”即是德国文学史上与歌德齐名的著名文学家、诗人Friedrich Rückert,李大钊引用的拉凯尔的名言出自拉氏1833年用德文创作的《记忆》(Erinnerung)一诗中。

关键词:李大钊;青春;拉凯尔;记忆

李大钊于1916年发表于《新青年》杂志第2卷第1号、现收入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的《李大钊全集》(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一卷的《青春》一文,是中国现代史上流传最广的名文之一,曾经影响了好几代青年,至今仍是很多大中学生语文读本中必选的经典之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连续两次在2013年和2014年五四青年节讲话中引用《青春》一文,激励广大青年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青春》一文中有一句话,即:“拉凯尔曰:‘长保青春,为人生无上之幸福,尔欲享此幸福,当死于少年之中。’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李大钊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一卷,第317页。,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脍炙人口的名言。但是,李大钊这句名言中所提到的“拉凯尔”到底是谁,却一直弄不清楚。2013年,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组织修订出版《李大钊全集》注释本时,我们有幸参与其事,当时虽然经过努力,从日文文献中找到了一些相关的线索*当时发现日本历史学家、政治家竹越舆三郎所著《惜春杂话》中,提到一位叫作“ラッケルト”(大体可音译为中文的“拉凯尔特”)的人,曾经说过一句名言,译成中文,其大意为:“长久保持青春,是人生最高的天福。欲享受这样的天福,就要死于少年之中。”(竹越舆三郎著:《惜春杂话》,日本东京:二酋社发行,大正元年(1912)八月一日印刷,第60页。日文原文见文后所附图一)其意思几乎与李大钊《青春》中所引完全相同。李大钊1914年初-1916年夏在日本留学,因此,写作《青春》一文时,有可能读到过竹越氏所写的这本书。不过,由于书中只有其姓氏的日文发音,并无任何其他具体线索,因此,仍无法确定“拉凯尔”的姓氏、名字、生平事迹等情况。,但由于时间所限,当时并未能确定李大钊《青春》中提到的这位“拉凯尔”到底是何人,生平事迹如何,更不清楚这句名言出自何处,因此只能注了“不详”二字。

《李大钊全集》修订版于2013年正式出版以后,我们继续追索,现在,终于将拉凯尔的姓名、生卒年、生平事迹及李大钊所引名言的出版考释清楚。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拉凯尔”其人。李大钊《青春》中所提到的“拉凯尔”,又译“律刻特”*参见孙俍工编纂:《文艺辞典》,上海:民智书局,1928年版,第444-445页;刘炳藜等编:《中外人名词典》,上海:中华书局,1940年版,第511页;章克标等编译:《开明文学辞典》,开明书店,1932年版,第601页;[德]利奇温著:《十八世纪中国与欧洲文化的接触》,朱杰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75页;李玉良著:《〈诗经〉英译研究》,济南:齐鲁书社,2007年版,第55页;方梦之主编:《中国译学大辞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346页“《诗经》西译”条等。“雷克特”*参见陈铨:《中德文学研究》,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30页。等,今译“吕克特”*参见孙鑫亭主编:《古今中外哲理诗鉴赏辞典》,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858-860页(吕克特小传及诗二首);邵义强:《古典音乐400年》(浪漫派赏析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376-378(《吕克特之诗的五首歌曲》)等。,德国著名诗人、文学家、东方学家。据《大英百科全书》等权威工具书,其西文全名为Friedrich Rückert,1788年5月16日出生于施魏因富特,1866年1月31日卒于科堡附近之诺瑟斯。年轻时就学于维尔茨堡及海德堡并获得专业资格,辞不就。作为一位天才的语言学家,他自学了东方多国语言,通过对东方文学的翻译和模仿,把阿拉伯、波斯、印度、中国的神话与诗歌介绍给德文读者,所译中国诗经对西方文学影响颇大*参见吴晓樵:《吕克特与〈诗经〉的德译》,《中华读书报》,2011年5月18日第18版;周发祥:《〈诗经〉在西方的传播研究》,《文学评论》,1993年第6期;詹春花:《1900年以前中国文学在德语地区的传播》,《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马祖毅:《汉籍外译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49-50页。。从1826-1848年,他在埃尔兰根及柏林教授东方语言学,此后移居诺伊瑟斯,并终生致力于写作和学术研究。出版过数部史诗及历史剧,但抒情诗方面所取得的成功和赢得的名声尤大,特别是《春恋》(Liebesfrü hling,1844),这是他在向路易斯·韦特豪斯(Luise Wiethaus)求爱时所写,他们后来于1821年结婚。他最著名的一部作品是《从军行十四行诗》(Geharnischte Sonette,又译《顶盔带甲的十四行诗》,1814),鼓动普鲁士人参加到反抗拿破仑统治的战争(1813-15)。战争期间,在父母的要求下,他留在家中。《诸子之殇歌》(Kindertotenlieder)写于1834年他的两个孩子夭折之后,他去世之后于1872年发表,1902年,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为之谱曲,成为著名的套曲,广为流传。氏著作颇丰,除戏剧、翻译作品之外,还有大量诗歌行世,仅由他儿子编辑起来的诗歌作品等,就达12卷之多。

第二,李大钊所引拉凯尔名言的出处。李大钊所引拉凯尔氏的这句名言,见于詹姆斯·伍德选编、1899年出版的《引语词典》中,原为德文,编者在德文之后附了英文译文。

其德文原文是:

Ewig jung zu bleiben/Ist,wie Dichter schreiben/Hochstes Lebensgut;/Willst du es erwerben/Musst du frühe sterben.

英文译文是:

To continue eternally young is,as poets write,the highest bliss of life;wouldst thou attain to it,thou must die young.*James Wood selected and compiled:Dictionary of Quotations,from ancient and modern,English and foreign Sources,including phrases,mottoes,maxims,proverbs,definitions,aphorisms,and sayings of wise men,in their bearing of life and literature,speculation,science,art,religion and moral,especially in the modern aspects,London:Frederick Warne and Co.,and New York,1899,P.95.

第三,拉凯尔这句名言的原始出处:《引语词典》中虽只孤零零地收录了拉凯尔的这一句名言,但很显然,拉凯尔的这句话,应该是在特定的上下文中所说出的。经查,这句名言出自拉凯尔的一首写于1833年、题为《记忆》的诗中。诗的德文原文和中文译文分别如下:

Erinnerung

Ewig jung zu bleiben

Ist,wie Dichter schreiben,

Höchstes Lebensgut.

Willst du es erwerben,

Mußt du frühe sterben,

Frisches junges Blut,

Blühend dich versenken

In ein Angedenken,

Wo du wohlbehut

Sicher aufgehoben

Ruhst unangeschnoben

Von der Stürme Wuth!

Wie in mir noch lebet

Eine,die entschwebet

Längst im Jugendmuth;

In mich aufgenommen

Schifft sie unverglommen

Auf der Zeiten Fluth;

Selbst bin ich eraltet,

Aber unerkaltet

Athmet ihre Gluth;

Sie ist schäner heute

Noch als alle Bräute,

Die nun zwanzig Jahre

Mir im Herzen ruht,

Mit dem Myrthenkranz im dunklen Haare,

Wie man Bräut’ in Gräber thut.

记忆

拉凯尔

“永葆青春”,

正如诗人所言,

“乃人生最大幸福。

欲享此幸福,

当死于少年之中。”

年轻的热血,

热拥你

陷入遐思一片,

安详无扰

视若掌上明珠,

静谧怡然

远离风雨!

我心依旧

冲腾激荡着

青春的激情;

融入我身

行走于时间长河

永不凋零。

纵使我身已老,

但仍然沸腾着

它生命的气息;

如今它愈加美丽

赛过所有的新娘,

二十年了

驻留我心,

乌黑的发上戴着婚礼的花冠

正如人们在墓穴中将新娘妆扮。*此中译文由毕业于北京大学德语系、现任北京大学校史馆馆长的马建钧先生翻译、提供,在此谨向马先生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引用时略有修改。

附图二:1882年版的《拉凯尔全集·诗歌集》

附图三:《拉凯尔全集》中所录作者像

(责任编校:白丽娟)

The Foreigner“La Kai’er”Li Dazhao Quoted in his On Youth

WANG Xian-ming1,YANG Hu2

(1.School of Marxism,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2.History Museum,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foreigner“La Kai’er”as well as the original source of his motto Li Dazhao quoted in his masterpiece essay On Youth,bringing to light,for the first time,the truth that“La Kai’er”was the renowned writer and poet Friedrich Rückert,a contemporary and counterpart of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in the history of German literature and the motto Li Dazhao quoted was from his poem Erinnerung(Memory) written in 1833 in the language of German.

Key Words:Li Dazhao; On Youth;Friedrich Rückert;Erinnerung(Memory)

作者简介:王宪明(1961-),男,山东昌乐人,历史学博士,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研究。杨琥(1965-),男,甘肃通渭人,历史学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研究。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49X(2016)01-0035-04

DOI:10.16160/j.cnki.tsxyxb.2016.01.005

猜你喜欢
李大钊青春记忆
李大钊《青春》
与李大钊一起就义的路友于烈士
李大钊
中共早期领导人李大钊英勇就义前后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