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蔡伸的《友古词》创作

2016-06-20 02:40
唐山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风格

李 璇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武汉 430079)



论蔡伸的《友古词》创作

李璇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武汉 430079)

摘要:蔡伸一生干犯权贵,以致仕途蹭蹬,加之身处大厦将倾、追亡逐北的动荡年代,足迹遍及吴、楚,阅历深厚,因此,其词作涉及的题材较广,包括怀人、羁旅行役、壮志难酬、咏物、闺情、滑稽戏谑、唱和等方方面面,有《友古词》一卷传世。蔡伸词作不但题材广泛,而且创作手法上亦能独辟蹊径,因而独具风格。

关键词:蔡伸;友古词;风格

蔡伸(1088-1156年),字伸道(伸或作申),莆田(今福建省莆田市)人,蔡襄之孙,宋南渡时期词人,有《友古词》一卷传世,存词175首。作为福建地域文学中的一员,蔡伸词作在《闽词钞》中的存词数量居第三位,仅次于柳永和张元干,在现存宋代词作中存词数量排名第28位。

纵观蔡氏一生,“抱负文武才,有经世志”[1]86,然其前不谄媚于叔祖蔡京*据蔡戡《大父行状》载:“族相京初用事,耻于附丽,未尝一踵其门。……政和五年(笔者案:1115年),公复以上舍及第。其后族相鼎盛,气焰倾一时,士游其门者,无疏戚,立致通显。公兄弟少负隽名,族相雅爱重,百计罗络,竞莫能屈。”,后不曲从于同舍秦桧*据蔡戡《大父行状》载:“初,公与秦丞相在上庠同舍,甚厚,又同年登进士第。公一时声名出秦右,秦颇忌之,且以细故忤秦意,继又指为赵(赵鼎)党。公不自安,因丐祠去。久之,秦丞相访公,出,处于同舍生,慨然有念旧语。同舍以告公,但一通问,不及其他。秦竞不乐。及除浙东安抚参谋官,秩满,又奉祠。”,亦不得志于有司,坎壈下僚,“晚岁四奉祠,浮沉里社几二十年”[1]87。仕途坎坷,大厦将倾,蔡伸只能将悲愤之情,意溢于词,其词作涉及的题材因此较广,包括怀人、羁旅行役、壮志难酬、咏物、闺情、滑稽戏谑、唱和等方方面面。

一、怀人

蔡词中有对亲人的铭心思念,也有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但主要是对爱侣的镌骨相思,且在蔡氏词作中所占比重较大。究其原因,与蔡伸自身的际遇密不可分。蔡伸身处大厦将倾、追亡逐北的动荡年代,一生羁旅漂泊,颠沛流离,与所爱之人聚少离多,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强烈地刺激着他那脆弱而敏感的神经,以至愈积欲浓,“情动而言行”(《文心雕龙·体性》)。

雨中花慢[2]9

寓目伤怀,逢欢感旧,年来事事疏慵。叹身心业重,赋得情浓。况是离多会少,难忘雨迹云踪。断无锦字,双鳞杳杳,新雁雍雍。良宵孤枕,人远天涯,除非梦里相逢。相逢处,愁红敛黛,还又忽忽。回首绿窗朱户,可怜明月清风。断肠风月,关河有尽,此恨无穷。

这首词当作于蔡伸“沿檄入燕”一年的后期。词的开篇就点出“伤怀”“感旧”的主旨,叹自己本是多情种,叹情路坎坷、天各一方,叹锦书难托、音讯全无。下阕梦回家园,把离愁别恨编织进“绿窗朱户”“明月清风”之中,睡梦中匆匆的会晤,更添醒来后无尽的愁思。词作用冷冷的色调、淡淡的哀愁,衬托出词人内心无限的孤寂落寞。王国维有言:“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3]2此词正是写出了词人心中的真情实感,因而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

南乡子[2]14

花冠鼓翼东方动。兰闺惊破辽阳梦。翠被小屏山。晓窗灯影残。并头双燕语。似诉横塘雨。风雨晓寒多。征人可奈何。

上一首是男子思念女子,这首是女子怀念男子。相比上一首爆发式的情感诉求,这首显得婉转得多。破晓的晨光,惊醒了一夜残梦。只因夫婿远征未归,女子索寞孤寂,慵懒无绪,而梁间双飞的燕子,更加衬托出女子的形单影只,无情的风雨,更是加重了她心中的那份牵挂。“一切景语,皆情语也”[3]34。在这首词中,词人主要以环境氛围的侧面烘托,婉转地表达了浓浓的相思之情。冯煦在《蒿庵论词》中评此词道:“雅近南唐。”[4]64细细品味之下,在浓厚的相思之中,还隐隐透着一种朦胧的忧患意识和一腔哀伤的时代情调,雅正却不失其情。

二、羁旅行役

“蔡伸一生足迹遍吴楚,还去过荆湖北路、安徽和县、祖籍兴化军等,并入燕经年。”[5]长期游宦、羁旅的生涯,加之满眼的山川陵夷之苦,使他的词在感慨浪萍风梗、漂泊无涯的同时,也自然流露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

蓦山溪·登历(易)城楼[2]8

孤城暮角,落日边声静。醉袖拂危阑,对天末、孤云愁凝。吴津楚望,表里抱江山,山隐隐,水迢迢,满目江南景。羁怀易感,往事伤重省。罗袂浥残香,鬓星星、忍窥清镜。琼英好在,应念玉关遥,凝泪眼,下层楼,回首平林暝。

“绍兴九年(1139年),金人归宋河南地,蔡伸以直秘阁知徐州兼管内安抚。后金人再陷中原,有诏止行,改知德安府(今湖北安陆),又改之和州。”[6]1536伸知和州(治所在今天的安徽省和县)“几年,秦丞相当国,公与赵丞相鼎、王副枢(王庶——笔者注)有旧,疑以为党,乃罢郡得祠”[1]86。此词正是蔡氏罢郡得祠,途经和县所作。落日的余晖下,原本熙熙攘攘的城市却成了一片荒凉的边地,孤城幽幽的号角更凸显出这座城市的死寂。词人带着几分醉意登高望远,只见满目疮痍,愁云惨雾之下,望不见昔日繁华的帝京(东京),只有无边落寞的江南景。往事不堪回首,年华易逝,报国无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寄情无边风月,噙着满眼的泪水凄绝地离开。写景之壮阔,寄慨之遥深,真可谓得骚之正宗。

蔡伸某些表现羁旅行役的词作,除了饱含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外,同时还夹杂着对所爱之人的极度关心。

虞美人·甲辰入燕[2]12

彩旗摇曳樯乌转。鹢首征帆展。高城楼观暮云平。叠鼓凝笳都在、断肠声。绿窗朱户空回首。明月还依旧。乱山无数水茫茫。谁念塞垣风物,煞恓惶。

甲辰即宋徽宗宣和六年(1125年),这年蔡伸奉檄入燕(今河北省一带)。此词上半阕描摹河朔一带风物,暗含边地战事的胶着、紧张状态;下半阕怀人,兼写出自己在行役途中的彷徨无助之感。

三、壮志难酬

蔡氏怀抱青云之志,有安邦济世之才,不仅烂熟群典、洞贯韬略,还“长于骑射,力挽二石弓”[2]86,无奈却得罪当途,沉沦下僚,就连蔡戡也忍不住为祖父叫屈:“议者以公抱负文武才,有经世志,使入掌枢机,出典方面,折冲御侮于樽俎,固其宜也。”[1]86综合考察蔡氏一生的政绩,就会发现蔡戡之辞并非一味谀墓之言。就拿蔡伸只身一人深入虎穴劝降反贼以及违抗圣谕开仓赈灾来说,足可见他心怀苍生,有勇有谋。“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韩愈《送孟东野序》),有如此坎坷的境遇,免不了滋生出时不我与、壮志难酬之感。

柳梢青[2]15

数声鶗鴂。可怜又是,春归时节。满院东风,海棠铺绣,梨花飘雪。丁香露泣残枝,算未比、愁肠寸结。自是休文,多情多感,不干风月。

又到春归时节,“海棠铺绣,梨花飘雪,丁香露泣”,竭力描摹渲染,将美到极致后的绚烂与衰败结合在一起,这些花朵,都衬托着春天的消逝,百计留春,留春不住。但这一切的一切,都比不上词人的“愁肠寸结”。这种肝肠寸断之情关乎男女之情吗?词人最后道明“自是休文,多情多感,不干风月”。词人以休文自比,休文即沈约,历仕宋、齐、梁三朝,虽笃志好学,博通群籍,却不得大用,郁郁成疾,腰围骤减。词人借此自喻,说明自己有志不获骋的境遇,非常凄婉动人。

水调歌头·时居莆田[2]6

亭皋木叶下,原隰菊花黄。凭高满眼秋意,时节近重阳。追想彭门往岁,千骑云屯平野,高宴古球场。吊古论兴废,看剑引杯长。感流年,思往事,重凄凉。当时坐间英俊,强半已凋亡。慨念平生豪放,自笑如今霜鬓,漂泊水云乡。已矣功名志,此意付清觞。

此词作于蔡伸晚年赋闲家居时。起拍写重阳所见风物,引出当年戎马生涯。宣和中,作者在徐州通判任上,曾率兵北援燕山。“彭门往岁”,即指此而言。“千骑”两句,写军中豪风英气,酒酣耳热,谈古论今,顿时肝胆开张,并以“看剑引杯长”(杜甫《夜宴左氏庄》)来表达杀敌卫国的决心。下片转为暮年的悲叹。一是当时“英俊”,如今已强半“凋亡”;二是“平生豪放”,如今两鬓如霜。最后以慨叹功名未立而自伤。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当然是南宋以妥协求生存的错误政策,所以在蔡伸词中多次出现“醉击玉壶缺”(《水调歌头》)、“玉辇想回銮”(《蓦山溪》)、“男儿此志,肯向死前休”(《蓦山溪》)等词句,都是词人感时忧命的自然流露。

四、咏物

咏物之作,滥觞于先秦,在《诗经》中就有不少此类优秀作品。究其原因,或者正如刘勰和纪昀所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7]56“凡物色之感于外,与喜怒哀乐之动于中者,两相薄而发为歌咏,如风水相遭,自然成文;如泉石相舂,自然成响。”[8]可见,咏物之作大抵都是人的真情实感投射于物,引发共鸣后的自然流露。“是以诗人感物,连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间。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自近代以来,文贵形似,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吟咏所发,志惟深远,体物为妙,功在密附。故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写毫芥。故能瞻言而见貌,即字而知时也。”[7]415-417可见对物体的描摹刻画,刘宋时期就已经到了穷极工巧的程度了,但是却囿于物态,缺少深刻的情志内涵。到了南宋时期的咏物词创作,词人已不再仅仅是以旁观者的身份体察物形,而是能不落窠臼,自出新裁了。

上阳春·柳[2]23

好在章台柳。不禁春瘦。淡烟微雨麹尘丝,锁一点、眉头皱。忆自灞陵别后。青青依旧。万丝千缕太多情,忍攀折、行人手。

似在咏柳,又似在写人,柔情婉转,相思情切,结句尤妙,反用韩翃诗句,含不尽之情见于言外。张炎在《词源注》中说到:“诗难于咏物,词为尤难。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9]考察蔡氏此词,于张炎此段评论无不契合。

蔡词中还有不少题物词,作者不拘泥于物态,反而能发言玄远,导人幽思。

卜算子·题扇[2]16

玉斧斫冰轮,中有乘鸾女。鬓乱钗横襟袖凉,只恐轻飞举。青冥缥缈间,自有吹箫侣。不向巫山十二峰,朝暮为云雨。

“词换头处谓之过变,须词义断而仍续,合而仍分;前虚而后实,前实则后虚,过变乃虚实转捩处。”[10]综合考察之,这首词就处理得很好。词的前半描摹扇中所绘的月中女郎,后半词人则发挥自己的独特想象,幻想在浩瀚的天空中必定有一位知心人,可效凤凰于飞,琴瑟和谐,不用像巫山女神一样,朝为行云,暮为行雨。虚实巧妙结合,转捩得很自然,一点也没有生硬之病。

五、滑稽戏谑

中国文学的长河中,在以“载道”“言志”为自尊的正统诗文之外,一直交织着一条脱离正统文学之外,而以滑稽戏谑为主的支流。就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未刊手稿》中所说的:“诗人视一切外物,皆游戏之材料也。然其游戏,则以热心为之。故诙谐与严重二性质,亦不可缺一也。”[3]27文人中自有许多生性洒脱、游戏人间之人,加上词的初起本就是娱宾遣兴、供人笑乐的,一流行开自会蔚然成风,因而在北宋后期既形成了一个俳谐词派*可参见刘扬忠《唐宋词流派史》中的“北宋晚期的俳谐词派”一节。,蔡伸浸淫其中,免不了受此影响。

小重山[2]17

流水桃花小洞天。壶中春不老,胜尘寰。霞衣鹤氅并桃冠。新装好,风韵愈飘然。功行满三千。婴儿并姹女,炼成丹。刘郎曾约共升仙。十个月,养个小金坛。

此词有题注曰:“宣和甲辰,余自彭城倅沿檄燕山,取道莫闾。见所谓陈懿者于州治之筹边阁,诚不负所闻。明年归,则陈已入道矣。崔守呼之至,即席赠此。”[2]17全词除了称赞入道后的陈氏女餐霞饮露,自有一种风流韵味外,还全用道家语言(按:道家称铅为婴儿、水银为姹女)进行调侃,并且还幽默地说要和陈懿组成神仙眷侣,生个小神仙,虽然有点戏谑,但读来别有一番趣味。

踏莎行[2]17

如是我闻,金仙出世。一超直入如来地。慈悲方便济群生,端严妙相谁能比。四众归依,悉皆欢喜。有情同赴龙华会。无忧帐里结良缘,么诃修哩修修哩。

这首词是为了调侃一名叫胡芳的歌伎而作。因为她端严如木偶,不苟言笑,人呼之为佛,故而全篇用佛家口气,但一语双关,暗含善意的嘲讽,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六、闺情

闺情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源远流长。早在《诗经》的《氓》《终风》等篇章中就有叙写女性内心真情实感和描绘女性生活的句子,形象生动、感人至深。这一传统为后来的文人继承,闺中女性以自身际遇为出发点抒写自己的幽闺深怨,男子有感于女子的相思哀怨而为之传情达意,从而产生了闺情诗词的创作。班婕妤有《团扇歌》,曹丕、曹植有《燕歌行》《七哀诗》等,之后南北朝有宫体诗的创作,隋唐时期也有大量的文人进行此类题材的创作。到了晚唐五代,以温庭筠、冯延巳为首的花间词派和南唐词人,模拟女性心态写她们的恋情,错彩镂金地将男女之间的离愁别绪刻画到了极致,影响深远,以至有宋一代,这种男子作闺音的现象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创作潮流。蔡伸词作中也多有涉及。

小重山[2]17

楼上风高翠袖寒。碧云笼淡日,照栏干。绿杨芳草恨绵绵。长亭路,何处认征鞍。晓镜懒重看。鬓云堆凤髻,任阑珊。鸾衾鸳枕小屏山。人如玉,忍负一春闲。

女主人公百尺高楼闲倚遍,只见无边的芳草铺向天边,芳草凄凄,王孙未归,心中无限的浓情蜜意都化作了对心上人的恨意。女主人公百无聊赖,且因无人欣赏而懒于妆扮。最后词人借卧房内鸾凤和鸣的被子、鸳鸯相戏的枕头衬托出她的孤凄、落寞。整首词在艺术表现上力求闲雅温厚、委婉迷离,结句更是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给人一种迷茫惝恍、不可捉摸的纯美。

虞美人[2]12

飞梁石径关山路。惨淡秋容暮。一行新雁破寒空。肠断碧云千里、水溶溶。鸾衾欲展谁堪共。帘幕霜华重。鸭炉香尽锦屏中。幽梦今宵何许、与君同。

上阕通过对大雁南飞、秋水澄碧,到处一片苍凉的深秋晚景的描绘,侧面衬托出秋光老去、爱人千里的惆怅。下阕从景物转而写人。香炉中燃尽的熏香,帘幕外升起的重重霜华,这一切的一切都暗示着夜已过半,而女主人公却一直被刻骨的相思深深折磨,乃至想入睡在梦中和心爱之人相见都不能。用情之专、用心之厚,叫人百转千肠,读来凄楚动人。

蔡伸对女子闺情的描摹,已经完全跳脱了“花间鼻祖”温庭筠通过深美闳约、精雕细琢地描绘女子衣饰、容貌、布景,来烘托女子在情爱生活中的轻愁淡恨和微痛纤悲情绪的范式,而是以白描取胜,很好地避免了创作闺情词时容易沾染的绮罗香泽之气。同时,在蔡伸的笔下,闺情词中的情感得到了很好的净化。首先对象已不再是秦楼楚馆的歌伎,而是深闺贵妇,由于她们生活在优渥的家庭环境和优雅的文化氛围中,自然形成了符合士大夫审美趣味以及封建伦理规范的性格特点和神情气质。身份的改变,使得她们的情感更加含蓄蕴藉。其次,尽量避免对男欢女爱的正面描写,淡化情欲而凸显真情。陈廷焯在评蔡伸词时也说“伸道《虞美人》、《菩萨蛮》小词最为有则”[11]907。“有则”也就是说在写相思时有情而不滥情,深婉而不靡荡,宛若秋水伊人,给人一种迷离恍惚的美感。

七、其他

蔡伸词作题材丰富多样,除了上述所列之外,还有独具情趣、不假雕饰的乡村词,引发游子异国之思的节令词,应酬交际的唱和词,凄楚哀婉的悼亡词,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以下例举几首来加以说明。

中国文人历来对节令的变化十分敏感,魏晋以来,有不少文人吟咏这一题材,到了宋朝更是蔚为大观。宋末元初的张炎在其论词名著《词源》中专列《节序》一章,更指出了节序词“见时序风物之盛,人家宴乐之同”的显著特点。由此可见,宋时的节令词,其侧重点多放在对节日中的风土人情的描绘上。如柳永的《倾杯乐》(禁漏花深)展现元宵节国泰民安、安定承平的繁荣景象。贺铸的《薄幸》(淡妆多态)则表现的是上元节“金吾不禁夜”时男女自由往来的情形。蔡伸的节令词不多,总共只有三首,但是其创作手法却完全有异于此。

蓦山溪[2]8

金风玉露,时节清秋候。散发步闲亭,对荧荧、一天星斗。悲歌慷慨,念远复伤时,心耿耿,发星星,倚杖空搔首。区区恋豆。岂是甘牛后。时命未来间,且只得、低眉袖手。男儿此志,肯向死前休!无限事,几多愁,总付杯中酒。

初看第一句,以为又是悲秋的主题。但作者在这里跳过了对节令风情的描绘,笔锋一转而写自己空负万丈才、无路请长缨的悲哀,但是无论命途如何多舛,报效国家的丹心却至死不灭。在这里,作者已经完全摆脱了节令词创作的窠臼,而是借节令起兴,直指内心,抒发自己有志难伸的抑郁之情。在另外两首节令词《一剪梅·甲辰除夜》和《蓦山溪》(书云今旦)中则表达了作者客居异乡、功名无成的伤感。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12]宋人重友情,在觥筹交错之间多有唱和之作,但多为一挥而就的应景之词,并且过于讲究次韵,往往忽略了内心真实情感的表达。蔡伸词中的某些酬唱词也属于这一类,但也不乏一些针砭时事和饱含真挚情感的篇章。如

减字木兰花·癸亥元日,秀守刘卿任有词。时余适至秀,因用其韵二首,时初用乐[2]22

彤庭尨尾。礼备天颜有喜。九奏初传。耳冷人间十七年。盈成持守。仁德如春渐九有。三辅名州。好整笙歌结胜游。

船回沙尾。几误红窗听鹊喜。尺素空传。转首相逢又隔年。寒灯独守。玉笋持杯宁复有。秀水南州。徒使幽人作梦游。

秀州治所在今天的浙江省嘉兴县。“癸亥为绍兴十三年(1143年)。据《宋史》卷一三零《乐志》五载,高宗南渡,经营多难,诏乐部悉从减罢。至绍兴十三年,金国归徽宗梓宫及慈宁太后,以臣僚言,遂诏用乐,自建炎初至此,正十七年,故词有‘耳冷’云云。”[6]1541和词的第一首就是对此事的有感而发。历代以来,音乐都和王朝的兴覆密切相关。《礼记·乐记》有言:“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13]作者从“初用乐”中听到的是王朝的中兴,对宋室收复九州、重回东京充满了无限的希望。后一首则层层递进表达了对友人刘卿任的不舍之情。

蔡伸词作中还有一首别调:

苍梧谣[2]28

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蔡氏此词所用词牌,又名《十六字令》《归字谣》。这首词是最短的词,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六个字,却大开大阖,起句用一字句振起全篇,接以七字、三字、五字句。这首小词句式长短交错迭出,平仄错落有致,并以平声收尾,显得风神摇曳,既有字数的形式美,又有声韵的音韵美。寥寥数语,却极具表现力,且表达的是如此复杂强烈的感情。对于月亮,民族文化的心理沉淀就是大团圆的意识,而蔡伸却在此反其道而行之,以怕见明月、怕见团圆,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对远方之人刻骨的相思之情。仿佛“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14]般曲折多姿,是文学作品中的典范之作。

参考文献:

[1]蔡戡.定斋集:卷十四·大父行状[M]//丛书集成续编.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7.

[2]朱德才.增订注释全宋词:第二册[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3]王国维.人间词话[M].黄霖,等,导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4]冯煦.蒿庵论词[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5]李国庭.兴化蔡氏家族诗词小论[J].福建论坛,1994(5):24-29.

[6]吴熊和.唐宋词汇评两宋卷:第二册[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7]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2009.

[8]纪昀.清艳堂诗序[M]//纪文达公遗集卷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587.

[9]张炎.词源注[M].夏承焘,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0.

[10]沈祥龙.论词随笔[M]//唐圭璋.词话丛编:第五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4051.

[11]陈廷焯.词则·闲情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12]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书局,1999:454.

[13]李学勤.礼记正义[M]//十三经注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077.

[14]王水照.苏轼选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113.

(责任编校:白丽娟)

On the Creation of You Gu Ci by Cai Shen

LI Xuan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Abstract:Cai Shen lived in last turbulent years of this state and travelled to many other states like Wu and Chu.He offended many the powerful people in his official career and had little chance of promotion.These experiences contributed to the diversity of themes of his works,which included missing friends,travelling,unrealized aspiration,praising things,sentimental love,bitter satire and replies to the works of other writers.Some of his works were collected in his You Gu Ci,which had a great variety of themes,a unique writing style and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Key Words:Cai Shen; You Gu Ci;style

作者简介:李璇(1986-),女,苗族,湖南沅陵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宋词研究。

中图分类号:I22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49X(2016)01-0090-06

DOI:10.16160/j.cnki.tsxyxb.2016.01.017

猜你喜欢
风格
装饰中的禅意风格
浅析极简主义设计对海报设计的影响
浅析企业网站的吸引力
论陆游词的“太白之风”
非“舞”之舞
浅谈日本浮世绘设计艺术风格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
佛教文化旅游区植物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