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肌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16-06-22 03:40贾中兴马欢欢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心肌缺血

贾中兴 马欢欢

1)郑州颐和医院 郑州 450000 2)河南省胸科医院重症医学科 郑州 450000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肌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贾中兴1)马欢欢2)

1)郑州颐和医院郑州4500002)河南省胸科医院重症医学科郑州450000

【摘要】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肌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7—2014-07月收治的16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根据其是否在术后出现心肌缺血(PMI)分为PMI组和非PMI组。对比2组患者一般情况、血液生化指标。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率的预测因素。结果PMI组患者的年龄>65岁、前壁MI、STEMI、高血压、高血脂、饮酒、糖尿病均显著高于非PM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MI组的白细胞、血肌酐、CK-MB、TNI、hs-CRP、TG、TC、BNP、LDL-C均显著高于非PMI组,HDL-C显著低于非PMI组(P<0.01)。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血肌酐、hs-CRP、前壁MI、HDL-C、LDL-C是患者CABG术后出现PMI并发症的预测因素(P<0.05)。结论高龄、血肌酐和hs-CRP水平升高、前壁MI、BNP升高、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围术期出现心肌缺血的影响因素,临床需根据这些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防治,以避免出现术后并发症,加重病情。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肌缺血;相关危险因素

心肌缺血(perioperative—periodicmyocar—dialischemia,PMI)是心血管常见疾病,同时也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指患者在行CABG术后心肌细胞再次出现新的缺血,也是心肌梗死的早期阶段与病理基础[1],若不及时处理则会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明确诱发PMI的因素已成为临床减少CABG患者术后病死率、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环节[2]。现对2013-07—2015-07间我院收治的163例经CABG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比较PMI患者与非PMI患者的临床状况与血液生化指标,寻找影响心肌缺血的重要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根据CABG术后患者是否出现PMI分为PMI组(n=41)和非PMI组(n=122例)。纳入标准:(1)符合201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的心肌缺血诊断标准[3]。(2)均签订知情同意书并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3)在本院完成所有检查及治疗项目的患者。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的肝、肾、肺或血液系统疾病、严重感染、恶性肿瘤患者。(2)术后不能够接受随访观察的患者。2组患者一般情况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状况比较表[n(%)]

1.2观察指标

1.2.1一般情况记录2组患者的年龄、前壁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发生率、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饮酒、糖尿病、陈旧性心肌梗死等一般情况。

1.2.2血液生化指标采集所有患者术后清晨八点空腹肘静脉血5 mL,进行10 min离心,并提取血清置于-20℃冰箱中待检,采用PUZS-3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购自北京普天新桥技术有限公司)检测血常规、hs-CRP、TG、TC、血肌酐、CK-MB、TNT、HDL-C、LDL-C和BNP水平,其试剂盒购自上海易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结果

2.1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PMI组患者年龄>65岁、前壁MI、STEMI、高血压、高血脂、饮酒、糖尿病均显著高于非PM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2组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对比PMI组的白细胞、血肌酐、CK-MB、TNI、hs-CRP、TG、TC、BNP、LDL-C均显著高于非PMI组,HDL-C显著低于非PMI组(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血液生化指标对比±s)

2.3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CABG术后出现PMI并发症的预测因素年龄、血肌酐、hs-CRP、前壁MI、HDL-C、LDL-C是患者CABG术后出现PMI并发症的预测因素(P<0.05),见表3。

表3 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CABG术后出现

3讨论

CABG因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单、病死率低等优点,已成为心脏再血管化的标准手术[4]。但术后常因疼痛刺激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所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细胞的供氧与氧需求出现矛盾,使细胞再次缺血形成PMI,影响手术成功率与患者预后,并造成术后心功能受损,威胁患者生命安全[5]。文献报道[6],年龄、病程、血管病变、合并心肌梗死是其主要因素。因此, CABG术后并发PMI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高龄患者CABG术后PMI发生率高,可能与高龄患者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多支冠脉病变,且心率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较高[7]有关。加之其脏器储备功能较差,免疫力下降,极易术后并发PMI[8]。前壁MI患者心肌缺血面积较大,预后相对较差,本文PMI组患者年龄>65岁、前壁MI、STEMI、高血压、高血脂、饮酒、糖尿病均显著高于非PMI组,与上述分析一致。血肌酐是反应肾小球功能的重要指标,高水平表明肾小球滤过能力下降,可能合并糖尿病等。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症之一,约70%糖尿病患者合并PMI[9]。hs-CRP是由肝脏细胞合成的一种急性相蛋白,机体炎症反应时出现高表达,提示机体炎症感染、免疫力下降[10]。HDL-C及LDL-C是由肝脏合成的蛋白,低HDL-C、高LDL-C升水平提示患者心肌细胞因供氧不足而出现严重缺血。本文PMI组的白细胞、血肌酐、CK-MB、TNI、hs-CRP、TG、TC、LDL-C均显著高于非PMI组,HDL-C显著低于非PMI组,说明PMI患者常会出现血液流动力学改变,血液生化指标是CABG术后并发症PMI疾病的重要因素。我们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血肌酐、hs-CRP、前壁MI、HDL-C、LDL-C是CABG术后出现PMI并发症的预测因素,故CABG术后应注意定期对患者进行检测,发现异常及时实施针对性治疗。

4参考文献

[1]王锋, 易定华, 冯德广,等. CABG术后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J].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3, 29(7):419-421.

[2]俞国军, 严飞, 朱涛,等. 老年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20(2):136-140.

[3]王滨, 贾明, 刘楠,等. 伴卒中史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发急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3, 10(6):298-302.

[4]Diegeler A, Börgermann J, Kappert U, et al. Off-Pump Versus On-Pump Coronary-Artery Bypass Grafting in Elderly Patients[J]. Survey of Anesthesiology, 2015, 59(09):1 189-1 198.

[5]Di L, Ximing N, Jun W, et al. Is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superior to drug-eluting stents for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and nonrandomized stud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14, 174(3):640-653.

[6]程斌, 穆军升.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后的血管用药[J].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3, 29(5):311-314.

[7]杨华, 练宇, 郑翔. 急性心肌梗死伴新发右束支阻滞的临床意义[J].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4, 23(5):360-362.

[8]周萌, 梁涛. 高龄老年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 20(2):147-150.

[9]李红. 急性心肌梗死伴新发右束支阻滞的临床特征分析[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3, 21(6):729-730.

[10]杨滔. 心肌瘢痕化对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患者外科治疗影响的研究[D]. 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4.

(收稿2015-11-26)

【中图分类号】R65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77-8991(2016)03-0016-03

猜你喜欢
心肌缺血
对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
心电图与心向量联合检查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意义分析与评估
前列地尔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60例的疗效评价
比索洛尔与卡维地洛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疗效分析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评估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心肌缺血的疗效观察及分析
Holter关于心肌缺血检测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
丹红注射液治疗心肌缺血的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