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梯,职业选手的步云之阶?

2016-06-22 21:21邓飞
电子竞技 2016年9期
关键词:国服路人天梯

邓飞

3月份的DOTA2上海冬季特锦赛上,与中国队伍的哀鸿遍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来自韩国的战队MVP凭借自己的一套快打旋风,连连爆冷,把中外老牌强队们都打得找不着北,最终拿下了Major赛事殿军的历史最好成绩。在此后不久的深渊联赛第四季线下总决赛上,MVP更是在决赛中完成了3比0完胜EG的神迹,把中国战队一年以来的苦主TI5新科冠军EG全面压制。这五位队员在去年底韩服关服以后,毅然决然转战国服天梯以路人局当做训练,没想到靠着这套“国服天梯流”的打法大杀四方,在中国队伍集体失神的低谷里,给了我们一记当头棒喝。

“过来人”说:“路人和职业是两个游戏”

在老一辈DOTA职业选手的观念里,他们始终把路人和职业CW看做两种游戏,iG的功勋队长Zhou当年更是只打CW比赛和训练,从来不玩路人。他们当时这么说,自然有着自己的道理。

首先CW模式下的BP模式,出于比赛平衡性考虑在当年很多路人BUG级的英雄都是直接默认小黑屋,再加上先BAN后选的模式,当时很多只会玩几个强势英雄的路人“绝活哥”确实很难在比赛中有发挥的机会,BP时稍微一针对,基本就是5打4的局面。这次替补出战勇夺SL-i联赛冠军的VG.R教练战神七,选手生涯初期就是因为英雄池问题,在比赛中始终拿不到擅长的英雄而屡屡碰壁。

然后是路人和比赛节奏的不同,毕竟前者更讲究玩得开心,节奏更加松散,也让队伍整体战术天差地别。比较明显的就是chen和小精灵这两个在比赛模式下有着战略级别意义的纯辅助,在路人局的上场机会相对少了一个数量级。

最后还有当年比赛模式下对职业选手们对于视野和诡计之雾等细节的重视,整体更加偏谨慎和严谨的比赛风格,都让习惯了大大咧咧的“路人王”们屡屡吃瘪。典型的例子就是在路人比赛中“隐身等于无敌”的各种隐身系英雄,在职业比赛中大多是“冷板凳”,毕竟一旦前期节奏不顺,就很容易成为团队拖油瓶。

鉴于前辈们称霸世界的战绩,职业圈也没有人敢质疑这项“传统常识”。然而去年开始,从上半年的Sumail横空出世,到下半年Miracle和W33等外服天梯8000分大神无缝衔接职业DOTA,层出不穷的天才少年连斩世界冠军。这无疑让新鲜血液捉襟见肘的中国职业战队们艳羡不已。上半年粉丝对职业选手冲天梯分的质疑声,开始渐渐变成了对中国8000分大神的期待。

“无知无畏”的韩国人捅破了这层窗户纸

但这也仅仅是动摇了这项不问为什么就延续下来的“传统”而已,那扇门始终还是没有打开。路人比赛的套路,总还是会被冠上“野路子”的调侃,那些只能玩某几个英雄的选手仍然是难堪大任的“绝活哥”,粉丝们关注的还是那些“不会不练”的职业大神。那段时间天梯冲分也成为了职业选手们直播间共同的房间名。他们期待的不是像国外一样从天梯高分玩家中补充职业选手,而只是希望中国职业选手的天梯分可以有人冲过8000分罢了。

到上海冬季特锦赛前夕,中国队伍们集体放春节长假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而MVP的几位韩国选手,则是一直坚持在中国DOTA2天梯进行长时间的路人比赛练习。最后的大赛上,MVP也是用着中国天梯流行的中单猴子对卡尔打法,和两年前流行的精灵钢背套路,一路冲到了第四。在上海,我们的主场,狠狠的打了中国选手和观众们的脸。

其实早在去年的TI5上,来自中国的预选赛队伍CDEC就上演过更加热血的青春传奇。5个被一线队伍各种看不上的“弃子们”,一路高歌猛进杀到了最后的总决赛获得亚军,完成了堪称奇迹的表演。而这帮人包括这个队伍的名字,都是来自那个民间的半职业联赛。他们这一段时间的崛起,更多的是代表着那条曾经横亘在职业和路人之间的鸿沟,已然随着沧海桑田的游戏版本更迭和玩家素质提升而有渐渐填平的趋势了。

冰蛙的时势造就英雄

从游戏模式上看,icefrog一直以来都致力于让每一个英雄都能够在舞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而顶尖的职业比赛,无疑是DOTA2游戏推广的一大助力,所以他近乎偏执的平衡性调整,近年来也越来越往职业比赛倾斜。结果就是CW模式下,从最初70%左右的英雄,到现如今已经有超过95%的英雄可以在CW中登场。让战术选择得到极大丰富的同时,比赛中也没有队伍可以承担用多个BAN 人名额去针对某一位英雄池稍小的选手的风险了——除了rotk。套路在精而不在多,能够保证别人ban不完,在比赛上也就基本够用了。

而从赛场节奏来看,CDEC和MVP的成功,使用的都是可谓“乱拳打死老师傅”效果的快打旋风。确实面对大赛的时候,经验老道的选手们偏稳健的打法会显得比较保守,进攻性不强。而这些带着浓浓路人气息心血来潮的快节奏打法,让熟悉了一板一眼套路的职业选手们反而一时之间很难适应。不按套路出牌,反而是打了一个措手不及的效果。

除了客观环境之外,MVP几位选手的努力也是非常值得人敬佩的。早在2012年QO就曾经在东南亚服的路人局中偶遇当时如日中天的IG的YYF,表现平平的他主动表达了对YYF的钦佩,希望能够学习一些打职业的经验。时过境迁,DOTA2在韩国运营不善已经停服,他们居然顶着延迟来到国服坚持训练,这样的热情,也确实配得上一步一台阶的提升。截止到4月22日,MVP全队有4名队员进入了国服天梯TOP200榜单,QO更是以8574分的成绩高居国服No.1。

好在中国战队们醒悟得不算太晚,退伍军人出身,保持着严谨而良好作息习惯的国服天梯第一人Sccc终于被放到了NB.Y建队核心的位置上;Ame和小学生等新人也开始在二线队作为未来的核心开始培养;凤凰绝活哥玄月也进入了LGD一线队的大名单;而曝光率一路走高的豪门VG战队,更是让初涉职业的新人HYM直接进入了一线队。但总是等到事实摆在眼前才开始总结学习,终究还是慢人一拍,中国DOTA想要找回曾经的荣光,需要看得更加长远。

打破成见,不是一竿子破四旧

但是人类自古以来对于经验的尊重也必然是自有其道理。就在4月中旬,携刚刚斩落TI5冠军EG的声威,MVP远征乌克兰基辅参加SL-i联赛,最终一局未胜在败者组第一轮就惨败出局。新人得志之后膨胀的骄傲,让他们有点忘乎所以。而等到他们的对手都开始针对性研究做足功课以后,走到明处的MVP身上的破绽很快被一一看透。

现在回过头来看无论是TI5的CDEC,还是上海冬季赛上的MVP,他们获胜的局大多是凭借中前期几波快节奏的进攻,迅速拉开经济经验差距,对手团灭一波后放弃抵抗。而在TI5最终决赛和冬季赛后半程,对手拿出针对性调整,将比赛节奏拖慢以后,他们仍然坚持高风险的突击策略,往往是人头互有往来,经济经验差距却被越拉越大。

哪怕是势均力敌拖入后期大战之后,往往一次开雾的选择,团战的站位,或者肉山盾的时机,都能够决定最后的胜负。对于这样的局面和压力,他们显然没有这些身经百战的老家伙们从容不迫。而老将们如今的成竹在胸临危不乱,也是在当年无数次的懊悔和眼泪中成长而来的。这是只有通过时间和经历,才可能锤炼出来的经验。

老选手有着丰富的经验,但与此同时也抱着太多的成见;新人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气,但面对僵持和逆风局面也容易失去冷静。就好像DOTA2每个英雄都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缺陷一样,选手们也有着各自与众不同的特点。至少目前来看新老搭配绝对是一个稳妥且有效的建队思路,EHOME TI5之后这半年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正是靠着这样的先见之明一步一步坐上了中国战队的头把交椅。而如何能够让老选手与新生代之间互相照应学习,擦出化学反应的火花,将会是队伍最终能够达到什么样上限的关键。

除开建队思路这种大战略方向上的思路开拓,MVP大胆使用简单粗暴的“天梯野路子”屡挫外国豪强,更是给向来坚持队伍之间CW模式训练的中国队伍们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天梯和比赛到如今已经只是同一款游戏的不同模式而已,CW模式的训练可以对比赛的紧凑节奏保持感觉,但路人更利于套路开发和新战术的尝试。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一切早已没有了绝对的对错,比赛的胜负成为了成败的唯一标准。在纷繁复杂的信息和选择中,如何学会取舍,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项必备的技能。

猜你喜欢
国服路人天梯
国服的梅花印迹
百丈天梯上层云
玩“火”男人蔡国强的还乡“天梯”
国服法师Davie Wang,物理暴击100%
穿国服促内需争议大
国服不是“定”出来的
方法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