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浅析

2016-07-02 15:55刘和平
学周刊·下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网络平台合作学习

刘和平

摘 要: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团体精神,提高学生的认知技能、操作技能、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对于网络平台资源的运用及信息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网络平台;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0-005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0.035

信息技术是一门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具有工具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学科。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发挥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真正实现学生自主性学习,创新性学习,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加强实践,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亟需探讨的问题。下面就我探索的一些教学方法与经验和大家一起交流。

一、合理实施运用学习的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各学科相比,信息技术学科更重于培养学生的认识技能、操作技能、思维能力、培育与控制学生的情感意识与态度。为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组织教学方式方法。

(一)组织协作学习,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的增加

协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协作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按照自已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小学生在上计算机课时,不要急于展开教学,首先要分组,把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和动手操作能力差的人分在一组,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共同进步,协作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积极主动、效果颇有成效。

(二)培养个别化学习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个别化学习是教师主导学生利用一切工具进行学习活动,提出问题,给各组学生相互讨论和思考的时间,教会他们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不听教师讲课,进行自由散漫地乱操作。个别化学习相对于小学生来说有利于对新思想的接受和提高创新能力,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个别化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个人单独学习的教学活动。这与前面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相似,先由教师提出任务。此时,针对他们的爱好,转发一些资料,他们可以自己选择学习一些内容;然后提出任务,他们动手制作,如简单的图片处理,多媒体小动画制作,他们都认真地制作,如果有问题,教师可以单独辅导。这样学生不会提前完成任务而无事可做,采用这种教学方法,需要教师进行监督指导,特别是对极个别听不懂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如:教师想测试学生对word中图文混排这一教学内容掌握程度,测试中包括word中学过的大部分文字处理功能,完成后由教师当堂给分。对于一部分学生对图文混排中的版式不太清楚时,教师分别用各种方法演示一遍,发现这部分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而且对学习更有兴趣了。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对于刚接触电脑刚上机操作的学生,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很正常的。这时教师不应该只简单地告诉解决的方法,而要引导自主探究,自己寻求答案,同时鼓励学生向周围的同学请教,并和大家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指导,这样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解决了问题,对所学的知识才会理解深刻,记忆力更牢。另外加强组织一些收集学习资料的活动,把课内外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的学习活动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并更好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开展各小组之间的互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一些固定的小组,每个小组都有组长,组长一般是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充当“小老师”,如果小组成员中有不会的,由组长负责讲解,任务完成后小组间互评。通过小组内的分工合作与小组外的竞争,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与提高团队集体活动的能力和学习的自主性。最后,再让这几个小组进行互相讨论和相互交流,把比较好的作品给全班学生欣赏。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团结、合作与分工的团队精神,增强了他们学习上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二、注重运用网络教学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网络教学已成为教育教学研究重要构成部分。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是主体,强调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而网络教学则不同。网络教学突破了传统教育对于教学资源的限制,更注重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网络教学利用网络上丰富的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形象化、具体化。给学生生动活泼的感官刺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果。

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网络平台的优势,学生方便地运用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实践,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资源加入到网络平台资源中和学生共享,使网络平台资源不断丰富、完善、过滤、排序、重新组合以适应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要求。通过网络平台,使学生将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转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但是,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我们不能只看它带来的巨大效果,而忽视了网络中那些不利因素给小学生成长造成的不良影响。我们更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素养和信息道德。教师要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来教育学生,以身作则,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素养。

总之,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很多,各种教学方法之间并非独立应用于课堂教学中,重点要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而定,探索出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同一堂课中不同教学阶段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从而实现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鲁平.浅谈小学生信息技术课堂参与积极性的培养[J].中小学电教,2013(4).

[2] 倪小芬.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建议[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6)

.[责任编辑 金 东]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网络平台合作学习
一种基于5G网络平台下的车险理赔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依托网络平台,构建学习评价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