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

2016-07-05 23:29戴红英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分组学习学生主体地位竞赛

戴红英

【摘要】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课程,不仅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然而由于小学生生理和心理都还不够成熟的种种原因,对于数学思维很多学生还没有足够的接受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要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 分组学习 竞赛 学生主体地位

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课本教材规定的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树立自主学习数学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创新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學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加自觉主动,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取得更加优秀的数学成绩,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让学生更加热爱数学课程,这就是我们数学老师的工作。

一、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

对于小学生来说独自学习数学课程有利有弊,自己一个人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但是大部分时间,学生独自学习弊大于利。在没有老师和家长督促的时候,小学生独自学习数学课程往往会出现两个弊端,一是学生由于缺少督促,就不能够自觉主动的学习,态度懒散懈怠,不能集中注意力,容易在学习过程中走神开小差,包括上课不能认真听讲,课后作业不能积极按时完成。二是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人帮助,学生遇到难题和困难的时候不能及时解决,影响到学习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很有必要。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独自学习的弊端,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监督、督促,能够帮助学生减少时间的浪费,提高学习效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帮助也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学习他人优秀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小组讨论还能够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中学习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另外,探究式的学习方法相比较于传统的被动接受任务的学习更为主动,可以帮助学生创新学习思维,使学生自觉主动学习数学课程。

当然,在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同时还要注意把握一个度。首先教师要合理的划分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必须各有所长,这样才能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还要注意每个小组成员的具体情况,把握小组合作学习时合作效率和课堂纪律等等问题,只有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学生各方面的特点,科学合理的划分学习小组,每个合作小组才能发挥最大的学习效率。

二、进行学习竞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能自觉主动的学习,学习效果也才会更加显著。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举办一些学习竞赛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

在数学课堂上通过一些小游戏或者小测验等形式进行一些学习竞赛,比如说“口算接力赛”等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有参与感,让学生从内心更加喜欢数学课程,更加容易接受理解数学知识。例如我个人经常在数学课堂上开展“口算接力赛”这项活动,让学生按照小组参赛,每个小组的每位成员都要快速的口算出10道数学题,小组成员所用的答题时间累计用时最短的小组获胜。通过这种形式,学生不仅可以巩固学过的数学知识,锻炼心算口算能力,还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意识。经常举行这些小游戏、小测验形式的学习竞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提高学习水平,还可以让学生积极融入参与,提高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观念

在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提高学习效率,还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学生学习数学课程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自觉主动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所以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有很多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学习工具、操作数学模型的学习内容,这就要求老师不能省略或者代替学生进行这些学习内容,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还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不仅提高了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树立了学习自信,还能让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

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更多的体现在学生对于教学过程的参与情况,除了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数学模型外,我还经常让学生进行“小老师”授课,让学生到讲台上讲解一些数学题,不过对学生还是老师来说都是一种新奇的体验。对老师来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了解学生的能力,是评价一个学生的重要途径;对学生来说,这不仅是一种扎实巩固自己学习文化知识的方式,还能充分锻炼自己的各项能力,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成长和提高。

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

小学阶段,在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提高的同时,还要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态度决定一切,如果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就不能获得真正理想的学习效果。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起学习成绩很重要的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这就好比一栋大楼的楼层高度和地基,只有拥有扎实稳固的地基,楼层才能稳固的增高,否则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坍塌。小学正是学生思想和行为塑型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必须要让学生自己打下扎实稳固的地基基础,才能让他们茁壮成长,所以教师必须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必须认真负责,坚持不懈,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坚持,不断努力,不放松懈怠,长期坚持下去,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另外,细节决定成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极其重要。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要按时预习、复习,认真完成数学作业,有不懂得地方及时问老师和同学请教,只有在这些细节处做好,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总而言之,要想学生学好小学数学课程,需要科学的学习方法也需要积极的学习态度。只有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

猜你喜欢
分组学习学生主体地位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我看竞赛
分组学习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学生主体地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探究
论语文教学模式与教学创新
浅谈分组学习在职校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