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激励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6-07-05 05:39郑蕊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激励方法管理学原理激励理论

郑蕊

【摘要】管理学是一门比较综合性的学科,不论是教还是学都有一定的难度。而激励理论作为管理学教学的核心内容,自然有它不可代替的原因。本文将从激励理论的概述以及重要性入手,同时结合实际的教学案例来探索一些能够对将来管理学原理教学有所帮助的具体的激励教学方法。

【关键词】激励理论 管理学原理 教学 激励方法

管理学这一综合性的交叉性学科是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与一般方法的科学,它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从而来提高生产力的水平。这一大学科其实有很多分支学科,例如:经济管理学、市场营销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酒店管理学、信息管理学等等。同时,它还涉及了很多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因此,很多人都说,管理学其实是一门艺术,而管理学原理也就成了管理学入门的必备,也是管理学教学的首要和基本内容。

属于管理心理学范畴的激励理论,作为管理学教学的核心,地位无可取代。在此,本文将先对激励理论的概念和重要性做一点简单的介绍,继而去探索激励理论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一、概述部分

(一)激励理论

书上关于激励理论的定义是这样的:激励理论是关于如何采取措施来满足他人的各种需求或是充分调动他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些理论原则和有效方法的概括总结。

早期的激励理论主要是研究“需要”,回答了根据什么才能激发、调动起人工作积极性的问题。它包括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等。最具代表性的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它提出了人类有等级层次的需要,并从最低级的需要逐级向最高级的需要发展。这些需要按其重要性可以依次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激励理论中,通过满足人的需要来实现目标是有一个过程的,即需要通过制订一定的目标来影响人们的需要,从而激发人的行动。

(二)激励

激励,是指一定组织或个人通过设置一些有利条件(更好的办公环境、更高的薪资等)或一定的惩罚措施来刺激、鼓励或是约束他人的言行举止,为的是实现组织预期的整体性、系统性活动,刺激并激发人的一些行为、动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展现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从而达到最大收效,即做出最好的成绩。

激励的媒介可以有:音乐、视频、图片、景色、言语行为和具体的情境等。因此,激励做为管理学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它又被认为是“最伟大的管理原理”。

二、激励的重要性

管理心理学一直把激励看成是“持续激发动机的心理过程”。有了激励,才会有动机;有了动机,才会有行动;有了行动,才会有达到目的的可能性。而一般来说,激励的水平越高(方法越得当),完成目标的努力程度和最终的满意程度也就越强,工作效能也就越高;反之,激励的水平越低,则被激励的人就会缺乏完成组织目标的动機,工作效率也就会相应的降低了。同时,激励的程度越深,努力程度就会越大,积极性也会越高,最后的收效也就越好;反之,激励的程度不够,那么离目标的实现就会更远。

从现如今管理学原理教学的课堂情况来看,这种比较枯燥的理论学科知识的教学普遍会让高校大学生们产生厌烦、不重视,甚至有些抵触的情绪。但是,它作为最基础的课程,重要性和必要性不用多说,而如何让学生自愿且轻松的接受它、好好的学习它就成了教师们应该考虑的问题。激励,作为“持续激发动机”的主要来源,此时此刻,它应该得到绝对的重视,只有通过激励的办法才能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度。

三、具体的激励法

针对管理学原理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普遍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适当的采取一些激励措施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而依据大学生的年龄层次、心理状态和主要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来说,可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尝试一下以下几种激励方法。

(一)目标激励

所谓目标激励,就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设置一定量的适当的目标,并以此为诱发因素,刺激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一个个目标的逐渐实现其实也是学生自身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一个目标:每节课都会点名,只要同学能做到每节课都来,无任何旷课记录,那平时成绩都给90分;同时,只要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无论对错,每回答一次期末成绩加两分。这样的目标是设置给学生的,如果他们能达到这些目标,那么期末的分数就会很高,学分就能顺利拿到,这正是他们所需要的。

但是,教师在设置目标的同时也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要选择学生们感兴趣或者是很重视的内容;不仅如此,在目标实现之前教师应该与学生约定好,目标的实现是与一些奖励挂钩的。只有这样的目标设置才会是真正意义上有效的。一旦出现以学生们的兴趣和重视度为基础的目标,再加上目标实现后的奖励保障,学生们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是可以被充分调动起来的。

(二)情感激励

每一个人都是有感情的独特个体存在,人对情感的需求也是明显而强烈的。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用情感激励的方法。相对于目标激励法来说,可能情感激励法更为有效,情感激励更容易引发人的情感共鸣,从而能很大程度上的激发人的积极性。

例如,教师和学生之间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浓厚的师生情就可以起到情感激励的作用。教师若能放下自己教学者高高在上的身份,以朋友的姿态和学生交心,平时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尽量在课堂上营造温暖、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巩固和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化。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才会听教师的教导,才会更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

(三)榜样激励

榜样激励是比较直接的激励方法。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名人的经历、励志的故事等,或者是直接选择一些身边的学习榜样,例如学校的、学院的、各专业的比较优秀的学生,用他们切身的经历和事迹作为激励班上学生的“原料”,起到激发学习动力和增强信心和“斗志”的作用。

结语:

在管理学原理的教学过程中,若教师能合理把握学生状态从而选择正确、适当的激励方法,那么就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动机,也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科学合理的将理论和具体的实践结合起来,做到适应时代潮流,建立更完备的更具创新性的激励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勇.管理之有效激励[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0)

[2]杨文士.管理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胡云翔,金星辰,李娟.现代管理学激励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及探索[J].行业探讨. 2012,11(6)

猜你喜欢
激励方法管理学原理激励理论
公安院校“管理学原理”的教学现状与改革探索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分析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小学生体育课堂学习激励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