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视角下对《名利场》中蓓基·夏泼的解读

2016-07-13 01:54卢冰洁余高峰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上海200093
名作欣赏 2016年18期
关键词:名利场男权女性主义

⊙卢冰洁 余高峰[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上海 200093]



女性主义视角下对《名利场》中蓓基·夏泼的解读

⊙卢冰洁余高峰[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上海200093]

摘要:《名利场》是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批判作家萨克雷的代表作。小说中塑造很多不同类型的女性,其中蓓基·夏泼这一女性形象不仅坚强勇敢,而且富有智慧,虽然出身微贱,她却勇于挑战男权社会的种种限制,想方设法跻身上流社会,最终过上理想的生活并实现了自我价值,彰显出了鲜明的女性意识。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分别从蓓基挑战男权社会、改变传统家庭模式两个方面入手,深入探讨该小说的女性主义色彩。

关键词:女性主义男权社会传统家庭模式

一、蓓基·夏泼之形象

《名利场》的时代背景是处于变革时期的英国,国内经济高速发展、海外殖民地不断扩张,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阶级结构随之改变。在这个大背景下,蓓基作为一个孤儿,也许会在动荡中沦落,但她抓住一切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努力抗争,活出了自己的精彩。文学史上对蓓基·夏泼的评论很多,早期大都认为她厚颜无耻,生活放荡,浮华虚荣,情趣低下,自私自利,心肠冷酷,一心一意追求名利、钱财、权势。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她不惜用尽所能,不择手段地趋炎附势,四面奉迎。她是个富于心计的冒险家,为在上流社会夺取地位,为了无止境地获取金钱财富,她偷窃、行骗、讹诈、拍马奉承、出卖色相、勾引男人,可谓坏事做尽,坏人做绝。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她漂亮、大胆、泼辣、聪明、能干、坚强,具备了一切一个有能力的冒险家所需要的所有品质。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不断地对于《名利场》进行更加深入的解读,评论的视角也更加多元化,蓓基的形象也开始重新得到解读。

二、女性主义所反对的传统女性形象

在传统的男性中心社会里,女性一直是个被动的沉默的群体,处于被统治、被支配地位,被视为“第二性”“他者”。长期以来,女性没有经济地位,生活必须依赖男人,自然成为男性的附庸。她们没有发言权,一直被排除在政治生活和社会工作之外。女性生活家庭化,使得女性的价值取向、人生目的等统统家庭化。女性的这种人生价值定位是男权社会所给定,也为女性自己所认同。由此女性的视野追求便受到很大的限制。争取一个如意的丈夫、温馨的家庭是女性最好的归宿,并成为女性最本能的理想、女性人生的终极目标。女性的幸福只能在家庭中获得,女性的价值实现也只能在家庭中完成。

三、女性主义视角下对蓓基·夏泼的解读

(一)挑战男权社会,颠覆女性弱者形象

1.人生定位蓓基出身微贱,父亲是位嗜酒如命的穷画家,母亲是唱歌剧的法国人,这样的身世令她备感耻辱。她八岁时母亲离世,之后与整日醉醺醺的父亲相依为命,本应享受天真烂漫孩童时光的蓓基从那时起便开始承担家庭的重担,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十岁沦为孤儿之后被送到平克顿女子学校半工半读,不幸的遭遇令她迅速成长、成熟并赋予了她许多宝贵的经验,使她能够以他人所无法企及的能力处理各类纷繁复杂的问题,“贫穷的生活已经使她养成阴沉沉的脾气,比同龄的孩子懂事得多”“她说自己从来没有做过孩子,从八岁起就是成年妇人了”。蓓基“看见她周围的小姐们那么福气,享受种种权利,说不出的眼红”,她明白摆在她面前的只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被动接受贫穷命运的安排,继续过被生活奴役的日子,另一条是不听任命运的安排,成为一名敢于反抗的女性。她不甘于处在社会的底层,一辈子过贫穷低贱的日子,故选择了后者,在平克顿女子学校,“她打定主意要把自己从牢笼里解放出来”“她利用学校给她的便利发奋求学”。她看到了金钱与名利的巨大作用,不顾一切地要得到无尽的财富和上流社会地位,她尽自己所能实现自己设定好的人生定位。

2.婚姻抉择在为自己物色丈夫的过程中,蓓基非常主动和精明。她目标明确,与男权社会对女性婚姻观的要求截然相反。蓓基身为孤儿,没有亲人为她寻觅结婚对象,也正因为如此,她才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选择余地,她意识到利用家庭女教师的身份结交上流社会的王孙公子才是出路。于是,便有了小说开端的部分,蓓基挑选艾米丽亚做朋友,并成功来到艾米家做客,旁敲侧击地问得艾米有一个多金而又未婚的哥哥,便“打定主意要收服这个肥大的花花公子”。虽然因为各种原因失败了,她却没有气馁,随时准备瞄准下一个目标,她就是这样的积极乐观。随后在供职的克劳莱家,她将目标锁定到克劳莱小姐的侄子罗登身上,因为她确信罗登会成为巨额财富的继承人。她成功引诱对方与她秘密结婚,却意外得到罗登父亲的求婚,她只能承认已经与罗登结婚的事实,没想到遭到假装不在意门第的克劳莱姑妈的极力反对并导致罗登失去了财产继承权。蓓基不在意自己的婚姻是不是以爱情为基础的,只要能给她带来地位与财富,她不介意与什么样的男人结婚,因此她还一度遗憾没能直接嫁给罗登的父亲一步到位。虽然如此,她并没有因为没能实现自己愿望的婚姻而苦恼,有了罗登太太这个身份,她便可以更加光明正大地去交际。

(二)改变传统家庭模式,化身别样狠心母亲

1.夫妻角色在当时的英国,女性在家庭中几乎完全处于被动奴役的地位,然而蓓基挣脱了这种束缚,过着独立自尊的生活,是家庭事务的决策者。蓓基聪明机智,能够与各色人物愉快相处、游刃有余,精通各类生活技能和谋生头脑,而丈夫罗登则恰恰相反,他非常无能,擅长的只是英国贵族毫无意义的消遣游戏。罗登没有了继承权非常绝望,而蓓基却不这样认为,她主动声明要为丈夫挣来一份家产,罗登家的社会地位是通过蓓基来获得的,她也实现了她的诺言。在战争年代里,她不依赖丈夫,利用战乱发财养活自己,只身去伦敦为丈夫清理债权,争取机会觐见皇帝,提高全家的社会地位。在他们的小家庭中,丈夫与妻子的角色是与传统意义上相反的,“他是她的上等佣人和总管。他受她的使唤,绝对服从。他送她上歌剧院坐进包厢,然后一个人到俱乐部里去解闷,散场时又准时回去接她。他只希望妻子能都多疼些儿子,可是连这一点他也原谅她”。而蓓基“很喜欢丈夫,对他总是非常和顺疼爱,并没有表现出在明面上自己瞧不起他”。这种由女性养家、独当一面,而丈夫退居次位、服从妻子的家庭模式,是对传统家庭观念的彻底颠覆。

2.母亲形象蓓基完全背离了传统观念对母亲角色的要求。在男权社会中,贤良淑德、温柔体贴的母亲形象一贯是男性称颂的对象。她们要乐于奉献和牺牲,要在身体和心灵方面实现毫无保留的馈赠,没有任何自我意识。她们要将时间和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呵护他们的成长,管理日常起居,将孩子视为自己的骄傲和未来。然而蓓基却完全不具备这种传统意义上的母亲品质。“说句实话,从这小孩子出世以来,她根本不大和他在一起。她学习法国妈妈们的好榜样,把他寄养在巴黎近郊的村子里。”“他的母亲差不多从来不理会他”。因此,儿子小罗登“宁可要奶妈,也不要妈妈”。蓓基不是一个好母亲,甚至有暴力倾向,有一次儿子偷听她给斯丹恩勋爵唱歌,“走上来啪啪地打了他两个耳刮子”“娘儿俩心里便生了嫌隙”。此外,蓓基把儿子当成工具,圣诞日聚会,蓓基当着大家的面在儿子脸上吻了一下,小罗登却控诉道:“妈妈,你在家里从来不吻我”,这着实令蓓基感到尴尬。可见,蓓基只关注怎样才能跻身上流社会,不仅对儿子不闻不问,甚至把他看作是自己的累赘和负担,彻底颠覆了传统观念对母亲这一光辉形象的定义。

四、结语

长久以来,在男权文化意识的支配下,文学作品大量表现的或是以隐忍为基础的女性的自甘牺牲和贤良温让,或是夸大描绘女性的诱惑力和对男人、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导致了妇女的两极化形象:淑女或者荡妇、圣母或者诱惑者、天使或者恶魔。而蓓基的形象则突破这个局限,她的形象不是简单的“好妻子”或者“坏女人”可以概括的,她是个富于心计的冒险家,她改变了女性依赖、软弱、被征服的家庭的传统角色,而以社会的、主动的、征服的、坚强的、自主的独特姿态站立于世界文坛。当然她也不能完全脱离男性中心社会对自己的束缚,例如蓓基通过给丈夫弄个总督头衔而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然而她没有抱守夫贵妻荣的观念,并不以丈夫的身份为自己的脸面,并不被动地以丈夫的荣损而浮沉,她有自己独立的志向,有自己自主的意识,有自己的人格个性,在这个层面上说,她是一个独立的女性。

参考文献:

[1][英]萨克雷.名利场[M].杨必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2]李威.带着枷锁跳舞的女人——蓓基·夏泼的女性反抗精神[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 81-82.

[3]龚北芳.蓓基·夏泼形象新解读[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9):79-81.

[4]郭慧香.害人者还是受害者——《名利场》中蓓基·夏泼形象浅析[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7):88-89.

作者:卢冰洁,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余高峰,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编辑:水涓E-mail:shuijuan3936@163.com

猜你喜欢
名利场男权女性主义
天然的还是养成的:《名利场》的绅士观
Myth and Mechas
《噩梦醒来》
On Analysis of Elements of Fiction in Vanity Fair
阿特伍德小说中的女性主义身体批判
多维需求中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一小时的故事》再解读
解读李渔《怜香伴》中的假凤虚凰
从古典到西洋
街拍这个名利场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