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题材的拓展:唐诗中的幼童形象

2016-07-13 01:54刘燕歌西安邮电大学人文社科学院西安710121
名作欣赏 2016年18期
关键词:稚子幼童童子

⊙刘燕歌[西安邮电大学人文社科学院,西安 710121]



诗歌题材的拓展:唐诗中的幼童形象

⊙刘燕歌[西安邮电大学人文社科学院,西安710121]

摘要:幼童形象在唐诗中首次得到集中呈现,表现出独特的审美光彩,这是唐人对诗歌题材的开拓。以幼童形象作为观照点,可以看到唐诗在描绘人物形象方面,不类南朝文人的形似之言及绮靡风气,而重视以动态呈现人物生活状貌,更注重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营造自然清新的意境,比之南朝诗歌,不可不说是一大进步。

关键词:唐诗幼童形象幼童生活幼儿情态教子读书

一、唐诗中频繁出现的儿童形象

1.牧童放牧从先秦时起,就成为一种职业。文学长河中牧童的形象出现得很早,《诗经·小雅·无羊》中就以同情的笔调描述了为奴隶主放羊的小牧童日暮归来,披蓑戴笠、背负糇粮的形象“: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或负其糇。”①唐诗中的田园诗或农事诗中多次提到牧童,如“日暮鸟雀稀,稚子呼牛归”(丘为《泛若耶溪》)②、“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王维《渭川田家》),已成为唐诗名句。隐峦《牧童》诗“三个五个骑羸牛,前村后村来放牧。笛声才一举,众稚齐歌舞。看看白日向西斜,各自骑牛又归去”是对牧童生活的真实写照。可爱的牧童形象得诗人盛爱,他们天真无邪、引人留恋,如“时见牧童儿,嗔牛吃禾黍”(曹松《南朝》);有时也悠游自在,如“暧暧村烟暮,牧童出深坞。骑牛不顾人,吹笛寻山去”(成彦雄《村行》)。诗人通过牧童形象抒发着对恬淡、安逸生活状态的渴慕。同时,田园诗中因有牧童形象的出现,内容也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境界超脱。

2.钓童“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白居易《观游鱼》)、“稚子才年七岁余,渔樵一半分渠力”(李涉《寄河阳从事杨潜》)等诗句均是对钓童形象的活泼呈现。胡令能《小儿垂钓》一诗最有趣味:“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稚子身坐草间,不敢发出丝毫声音,只等着鱼儿上钩,却有不知情的路人来打扰,他只能紧张地以眼色和手势来回答,我们可以想象他当时的表情,实在憨态可掬。

3.寺观童子这些“童子”一般是幼年出家的儿童,在唐代,这种现象极为普遍,如贯休七岁出家,陈文亮、周贺、缪岛云、张策、刘轲③等也都是少为浮屠。张谓《送僧》写道:“童子学修道,诵经求出家。手持贝多叶,心念优花。”李端《同皇甫侍御题惟一上人房》云:“唯羡诸童子,持经在竹阴。”诗中还出现了女童尼形象,最典型的是白居易《龙花寺主家小尼》:“头青眉眼细,十四女沙弥。……步慵行道困,起晚诵经迟。”唐诗多从童子的日常杂务着笔,如“朝朝声磬罢,童子扫藤阴”(喻凫《夏日题岫禅师房》)、“青童撞金屑,杵臼声丁丁”(于鹄《早上凌霄第六峰入紫溪礼白鹤观祠》)、“童子装炉火,行添一炷香”(白居易《斋居偶作》)、“依然旧童子,相送出花林”(戎昱《衡阳春日游僧院》),这些描写极好地烘托了寺院的幽静气氛和诗人遗落尘世的心境。

4.歌童乐童唐朝是艺术氛围极其浓郁的时代,因而也出现了专职的歌童乐童,诗人笔下常对他们青睐有加。如田顺郎算是唐代的一个小小歌星,识音懂曲的白居易赞美他的歌声:“戛玉敲冰声未停,嫌云不遏入青冥。争得黄金满衫袖,一时抛与断年听。”(《听田顺儿歌》)岑参也曾被儿童的歌声打动:“秦州歌儿歌调苦,偏能立唱濮阳女。座中醉客不得意,闻之一声泪如雨。”(《醉后戏与赵歌儿》)乐童也常常入诗,顾况《郑女弹筝歌》中写道:“郑女八岁能弹筝,春风吹落天上声。”薛奇童《云中行》:“云中小儿吹金管,向晚因风一川满。”刘禹锡《和浙西李大夫霜夜对月听小童吹篥歌依本韵》:“侯家小儿能篥,对此清光天性发。”

二、唐诗中撷取的幼童生活画面

唐诗展现了千姿百态的幼童生活画面,他们或乖或狂,自享其一片悠游天地。唐诗中有大量描绘田园生活的作品,诗人或作为旁观者,旅途中暂驻车马,闲观农耕;或躬身践行,亲身领略农家生活。在这些诗作中,儿童形象不断跳出,如“童儿新学稼”(沈千运《濮中言怀》)、“家僮拾薪几拗折”(顾况《露青竹杖歌》)、“共引家童拾野蔬”(卢纶《秋中过独孤郊居》)、“呼儿采山药”(马戴《过野叟居》)、“女郎初解织桑篮”(韦庄《姬人养蚕》)、“种药家僮踏雪锄”(杜荀鹤《夏日登友人书斋林亭》),诗人通过这些学稼、拾薪、编织、种药的孩童形象,或感喟农家的艰辛,或享受访友的闲适,别有用心。描写孩童的嬉戏场景,是唐代诗人观照自然的独特方式。幼儿偷食、戏乐、调皮、划艇等日常活动,皆被写入诗中:“邻女偷新果”(白居易《寄皇甫七》)、“小婢偷红纸”(王建《闲居即事》)、“牛羊晚自归,儿童戏田野”(王贞白《田舍曲》)、“儿童共戏谑,猿鸟相惊顾”(张说《游龙山净胜寺》)“、看儿调小象,打鼓试新船”(项斯《蛮家》)、“儿童作小舫,载酒胜一杯”(元结《石鱼湖上作》)、“姹女妆梳艳,游童衣服鲜”(白居易《会昌春连宴即事》)、“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白居易《池上二绝》),儿童与自然天人合一,成为唐诗中独特的意象。节庆戏乐活动往往也落笔在儿童身上,如“燎火委虚烬,儿童彩衣”(刘禹锡《元日感怀》)、“外孙争乞巧,内子共题文”(权德舆《七夕见与诸孙题乞巧文》)“、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施肩吾《幼女词》),此类描写皆能烘托节日的欢快气氛。

三、唐诗对幼儿情态的特写

唐前文学中,南朝梁代宫体诗人将纤毫毕现地描写自然景物的手法施之于人,在刻画女性形象方面大大提升了语言表现能力。唐代诗人在继承宫体诗手法的基础上,有了极大发展。前后相较,宫体诗擅写人物静态,而唐诗则注重动态;宫体诗擅写女子外貌服饰,唐诗则喜写女性神态;宫体诗擅写女子体态风姿,唐诗则侧重呈现人物内心世界。这种发展极为突出地表现在描绘幼儿情态的细微笔法上。

1.好奇之态幼儿阶段的明显特点是观察力强、好奇心重、敏感羞涩,唐诗中做了生动勾画。韦庄头生白发,笑称“不避佳人笑,唯惭稚子惊”(《镊白》),胡令能则发现了“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喜韩少府见访》)的举动。其他如王建《园果》:“雨中梨果病,每树无数个。小儿出入看,一半鸟啄破。”元稹《红荆》:“庭中栽得红荆树,十月花开不待春。直到孩提尽惊怪,一家同是北来人。”方干《雪中寄薛郎中》:“野禽未觉巢枝仄,稚子先忧径竹摧。”杜甫《江涨》:“江涨柴门外,儿童报急流。”孩童的惊奇与敏感,为诗人带来了极有趣致的素材,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缜细观照。

2.娇痴之态唐诗中表现稚子撒娇的样子也很生动。白居易笔下的侄儿阿龟和女儿罗儿尤其喜爱撒娇:“朝戏抱我足,夜眠枕我衣”(《弄龟罗》)、“无奈娇痴三岁女,绕腰啼哭觅金鱼”(《初除尚书郎脱刺史绯》)、“寒衣补灯下,小女戏床头”(《赠内子》)、“弟妹妻孥小甥,娇痴弄我助欢情”(《岁日家宴戏示弟等兼呈张侍御二十八殷判官二十三兄》),让人不由产生怜爱之情;杜牧笔下的“三树稚桑春未到,扶床乳女午啼饥”(《题村舍》)也让人哀悯;韦庄笔下:“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与小女》)诗人把成年人的苦闷借幼儿娇痴之态道出,抒写着苦中作乐的情怀。

3.依恋之态依恋成人是稚子的特点,“儿童嬉笑牵人衣”(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稚初学步,牵衣戏我前”(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稚女弄庭果,嬉戏牵人裾”(白居易《官舍》)之类描写在唐诗中比比皆是。稍懂事的幼童则表现出对大人的关切,杜甫《遣闷奉呈岩公二十韵》:“老妻忧坐痹,幼女问头风。”杜牧《归家》诗中也描写了一个憨气十足的孩子:“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李白《答友人赠乌纱帽》:“领得乌纱帽,全胜白接篱。山人不照镜,稚子道相宜。”这些描写表达了诗人抚爱儿童的生活乐趣以及赤子之心。

四、唐诗中的教子读书场景

唐诗中不乏教幼子读书的情景,如杜甫常常为他天资极高的儿子感到欣慰:“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遣兴》)“骥子春犹隔,莺歌暖正繁。别离惊节换,聪慧与谁论。”(《忆幼子》)唐诗中多次写到幼童读书的情景:“稚子齐襟读古论”(卢纶《晚次新丰北野老家书事呈赠韩质明府》)、“书从稚子擎”(杜甫《正月三日归溪上有作简院内诸公》)、“怜渠已解咏诗章,摇膝支颐学二郎”(白居易《闻龟儿咏诗》);也出现了不少赞扬神童的诗,如李端《赠赵神童》、王建《送司空神童》、杨巨源《送司徒童子》、元稹《赠严童子》,等等。这是因为自六朝起,士族往往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家族之使命,希望后辈能“笃学修行,不坠门风。”《颜氏家训》称:“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④唐人承袭六朝的贵族风气,同样渴慕家声远扬,因此幼儿学诗风气极为浓重。

较之诗歌中常见的宫女、隐者、宦者、农人、商人、艺人等形象,幼童形象在唐诗中首次得到集中呈现,表现出独特的审美光彩,这是唐人对诗歌题材的开拓。以幼童形象作为观照点,可以看到唐诗在描绘人物形象方面,不类南朝文人的形似之言及绮靡风气,而重视以动态呈现人物生活状貌,更注重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营造自然清新的意境,比之南朝诗歌,不可不说是一大进步。

①程俊英:《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302页。

②(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中华书局2003年版。(文中有关该作引文皆出自此版本,故不再另注)

③周勋初主编:《唐人佚事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④(北齐)颜之推撰,刘彦捷、刘石注评:《颜氏家训注评》,学苑出版社2000年版。

作者:刘燕歌,文学博士,西安邮电大学人文社科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汉魏南北朝文学。

编辑:魏思思E-mail:mzxswss@126.com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编号:12JK0406)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稚子幼童童子
真火锤炼稚子心
陈兰彬与留美幼童
帮不上忙
小白菜
故事里的狼
小儿垂钓
放学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