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义目的论视角下美版《甄嬛传》的字幕翻译

2016-07-13 01:54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南宁530004
名作欣赏 2016年18期
关键词:甄嬛传

⊙丁 伟[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南宁 530004]



功能主义目的论视角下美版《甄嬛传》的字幕翻译

⊙丁伟[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南宁530004]

摘要:电视剧《甄嬛传》中存在很多有关中国文化的表达,由于中美两国的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以及影视字幕自身的特点,美版《甄嬛传》的字幕翻译存在很多困难。功能主义目的论对于字幕翻译具有解释意义和指导作用。文章从目的论的视角,基于该剧的语言特点,选用大量的译例,分类探讨了美版《甄嬛传》的字幕翻译中的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

关键词:功能主义目的论字幕翻译《甄嬛传》归化异化

一、引言《甄传》是一部近年来非常受欢迎的中国古装电视剧,讲述了清朝女子甄传奇的一生。该剧情节跌宕起伏,剧中语言隽永深刻,包含大量具有中国特色文化内涵的表达。2015年引进美国后,该剧被做了技术上的处理,其中包括对字幕的翻译。

影视字幕翻译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翻译,有其自身的特点,旨在让影片中的信息最大限度地传达给目的语观众,从而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其目的指向较为明确,因此功能主义目的论作为字幕翻译的理论基础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影视作品通常反映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社会文化生活,字幕翻译过程中必然包含着对大量文化因素的处理。在对美版《甄传》进行字幕翻译时,并不是文字表面的简单转换,应根据其具体目的,结合字幕的文体特点来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以实现不同的预期目标。

二、功能主义目的论与字幕翻译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简称“目的论”,是德国功能派的奠基理论和主流思想,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是德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在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翻译理论模式,是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目的论认为,翻译行为及翻译的实质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具有目的性、交际性和跨文化性。

目的论包括三个原则:目的原则、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目的原则是指翻译应能在译入语情境和文化中,按译入语接受者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连贯性原则是指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使译文在目的语文化和交流中具有可读性、有意义,能让接受者理解;而忠实性原则则是指译文忠实于原文,译文和原文要保持语际上的一致,而多大程度上的忠实以及以何种形式忠实则是由译文的目的决定。目的原则是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必须服从于目的原则。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也就是说,只要达到预期的目的,翻译不一定完全“忠实、对等”于原文。翻译过程中翻译方法和策略的选择,是由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的。

目的论用充分性(adequacy)而非等值(equivalence)作为翻译的标准。在目的论理论的框架下,充分性指译文要符合翻译目的的要求,以目标为基础选择实现翻译目的的符号。所以,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并不是普遍适用的,在翻译过程中应以“目的原则”为指导,用“合适”作为评价译文的标准。①

影视的字幕旨在让观众充分了解影片的画面和对白信息,影视字幕翻译不同于其他文本的翻译,既包括一般文学语言的要素,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及影视的目标受众较为广泛,影视的字幕及其翻译具有聆听性、综合性、瞬时性、通俗性和无注性等特点。②字幕的翻译应该做到译文简洁明了、一目了然。把目的论应用到影视字幕的翻译,首先要判断影视字幕翻译的目的,然后再根据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此外,由于影视剧自身的特点,翻译其字幕时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文化因素无法传达,字幕所需的空间不足等等,而字幕翻译的主要目的是在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下,向处在特定的文化背景的观众最有效地传达相关信息,使其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影视作品。

因此,译者在进行影视字幕翻译之前,应全面、深入了解全片内容,以决定哪些信息必须通过字幕来传达告知观众、哪些信息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表达出来;同时,译者也要分析目标观众的特点和期待,在字幕翻译的过程中以目的论的目的原则、连贯性法则和忠诚性法则为指导,把握好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用最简单连贯的译文把原语语言文化传递给目标语受众,以达到输出符合目标语观众语言和文化特点的字幕翻译的目的。

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但是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却并行不悖,译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文本需求或者不同的翻译目的来灵活地选择翻译策略,但是应避免过度归化和异化所带来的弊端,在两者之间达到某种平衡,这样译出的文本才既不失原作风貌,又为读者所接受。

归化翻译是指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译作变成地道的本国语言。③《甄传》中蕴含的大量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国外观众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其真正的内涵,字幕翻译具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需要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用外国观众所能理解的表达作为译本,达到观众无障碍理解欣赏影片的目的,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在美国版《甄传》字幕翻译中,用到的归化翻译策略主要有替换、缩减及解释性意译三种方法。

1.替换替换是指用译入语中现成的说法替代原文中的说法,主要用于处理文化因素造成的翻译问题。文化意象被赋予了文化价值观念,是不同民族智慧的结晶,最主要的是其指代的文化意图。影视语言生动活泼,常常会使用一些本国特有的文化意象或者比喻来表达人物的感情。由于特殊的生活条件和思维方式,中国人和美国人对同一个文化意象或者比喻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态度。还有一些汉语里特有的表达,直译成英语显得生涩难懂,意译又失去其语言色彩。此时,可以使用替换的翻译策略,用译入语文化中对应的文化意象或表达来替换原文。

例1: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朕的这张龙椅。

译文:Heaven knows how many people have their eyes fixed on this throne.

例1语出雍正皇帝,担心有人觊觎皇位,图谋不轨。显然,原文中的“龙椅”并非指“刻有龙的图案的椅子”这一实物,而是用其指代皇位,因为在中国古典文化中,龙椅、龙袍等意象通常被视作至高无上的皇位的象征。译文用throne替换了原文中的“龙椅”,是因为西方文化中throne(皇冠)这一文化意象也是王权的象征,用throne替代“龙椅”,就达到了异曲同工之效,实现了功能上的对等。另外,将开头的“不知道”处理为Heaven knows也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此句中文化意象的替换达到了其所要表达的目的,是很好的目的论翻译的体现。

例2:偏你这蹄子惊着眉姐姐的胎气。

译文:Yet wretch that you are,you startled Mei and provoked her labor.

例2是安陵容责骂宫女的一句话。原文中的“蹄子”涉及中西方文化差异,不能直译。汉语中的“蹄子”一般指哺乳类动物的脚,当被用来指代人的脚时,则含有侮辱谩骂之意。此处为了传达出“蹄子”的语气,使用了wretch这一英语国家的人常用的表达。该词有“讨厌鬼、混蛋”等含义,表示责骂,翻译过程中原文“蹄子”一词所传达的感情色彩并没有流失,这样很好地传达出了台词所要表达的效果,也体现了目的论的原则。

例3:你说这……这太阳打哪出来了?

译文:And pigs may well fly!

例3语出苏培盛,对于一向性格恬淡清高的沈眉庄突然邀请皇上饮茶感到意外,便说了“太阳打哪边出来了”这一在汉语中被用来表示有反常态、不可思议的习语。而英语中的“when pigs fly”也表示“绝不可能,有反常态”的意思,习语的使用本来就是为了表达其语用效果,这里的替换翻译既传达了原文的喻义,也不失语言的生动性,达到了相同的目的。类似的例子还有:

例4:杀鸡是要儆猴的。

译文:You would beat an offenseless dog to scare away a lion.

例5:……却忘了树倒猢狲散。

译文:...but you forget that even rats will abandon a sinking ship.

例6:唇齿相依。

译文:(The Third Prince and the Empress)are as closely united as hand in glove.

例4-例6均是替换了文化意象或表达的翻译,用目标观众更加熟悉的文化意象或者目标语中已有的类似表达来替换原文,而非字对字、词对词翻译,完成了字幕翻译的首要目的,能让目标观众无障碍理解影片内容,在生成目的语文本时,目的决定方法,翻译目的优先于其他一切条件。同时,这种替换处理符合译语文化,也体现了连贯性法则。

2.缩减缩减翻译是指在保证原作的内容、风格、逻辑性的前提下对原文的浓缩叙述,是以把原文意思的丢失降到最低的方式来简化文本。功能主义目的论注重目的语观众的反应和感受,而字幕翻译往往是将口语转化为书面语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自动地删掉一些多余的话语,对观众来说也更为连贯。换言之,缩译是指把对接受者在有限时空中的认知活动无关紧要甚至不相关的信息进行压缩、简化,以突显最重要的信息。⑤

例7: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之墓

IN MEMORY OF THE YONGZHENG EMPEROR

谥号是指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有其特殊的含义。剧中雍正皇帝驾崩时灵位牌上的谥号内容在字幕的翻译中没有将其译出,而是直接将灵位牌上的内容简化浓缩“IN MEMORY OF THE YONGZHENG EMPEROR”,这并不影响译入语观众对该部分剧情的理解,相反如果将谥号的内容全部译出,则会显得拖沓冗长,分散观众注意力,影响其欣赏剧情。这里使用缩减翻译更能为美国观众接受,实现了交际目的。缩减翻译还反映在句子层面,将中文的多个分句翻译为英文的一句话:

例8:说吧!出了什么事?这么乱哄哄的。

译文:Tell me what the commotion is about.

例9:皇上,祺贵人指使玢儿、斐雯与静白污蔑臣妾。此事昭然若揭。

译文:Your Majesty,that Lady Qi induced Bin'er,Feiwen and Jingbai to slander me is now self-evident.

例8和例9均是将汉语文中的多个句子浓缩合译为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的一句话,简洁流畅且不失原文信息。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字幕不可能对口语化的语言进行逐字翻译,删减、浓缩文本在所难免。删掉那些次要信息并不会影响观众对原句以及剧情的理解和欣赏,符合目的论中的“目的法则”和“连贯性法则”。

3.解释性意译文本的意义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些意义对于原文读者是不言而喻,无须说明,因而常常隐藏在字里行间或者文字背后的文化语境里,然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会导致影片中出现的一些文化负载词的隐性意义不会被国外观众理解,或者是一些中国众所周知的省略表达,对于没有文化准备的外国观众可能是不知所云,所以在字幕翻译中适当的解释性意译是必要的。⑥

例10:……温太医曾上门提亲,不过不是当着老爷夫人面说的。

译文:...Doctor Wen did propose marriage. He did not propose formally.

例11:来人!剥去她的贵妃服制!打入冷宫!

译文:Now,strip off the emblems of her rank and send her to the Cold Palace.

例10中的“提亲”为文化负载词。中国古代女子的婚姻多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传统上父母同意的婚姻才算正式,所以将“当着老爷夫人面”意译为formally。若将其直译为in the presence of the parents,不了解中国文化的美国观众可能会疑惑为何“求婚”要当着父母的面,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例11中,中国古代皇室妃嫔地位的等级差别外在主要靠服制和装扮来体现和区分,服制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所以将“贵妃服制”意译为the emblems of her rank,便于理解。这些解释性质的意译有助于美国观众对于文本隐性意义的理解,减轻了文化负担,并且使译文简洁流畅。

另外还有以增译形式出现的解释性意译,增译的内容主要是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文化元素,这些文化元素会给译文观众带来理解上的困难,所以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解释性质的补充说明。增译的前提是不改变原文的意思。

例12:什么人在秋千上?怎么见了咱们小主还不过来!

译文:Who's there on the swing?Why didn't you come and forward to bow in respect?

例13:就算哥哥曾经受过敦亲王的恩惠……

译文:Though Duke Dun,the 10th prince,has helped him in the past....

中国古代宫廷中皇帝的妃嫔地位有等级之分,位份低的见到位份高的要行跪拜之礼,因此例12中增译了and forward to bow in respect,对原文做了补充说明,解释“过来”是为了“行礼”,这样帮助不了解中国古代宫廷礼节的美国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例13增译的the 10th prince则说明了敦亲王的身份地位。通过解释性意译对目的语观众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文化补偿,使得目的语观众了解影视剧背后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加深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外国观众想要真切地理解影视字幕的内涵和底蕴存在很大的困难。目的论主张,译本的预期目的决定翻译的方法和策略,在翻译过程中应遵循三个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所有翻译活动应该遵循的第一条主要原则就是目的原则。电影字幕的目的无疑是让观众理解台词,实现最佳的观影效果,达到娱乐或教育大众的目的。因此为了实现“目的原则”,实现最佳的交际目的,字幕的翻译可以适当地选择不同的归化翻译策略。上述的翻译策略,实现了影片的交际目的,并且符合西方文化,很好地实现了连贯性法则。目的论指出,“忠实原则”必须首先服从“目的原则”和“连贯原则”,所以在翻译时,适当地使用替换、缩减、意译等处理手段依然是忠实的,符合目的论的原则。

异化翻译是在译文中保留异国文化和语言的表达方式,通过保留原文中某些异国情调的东西,故意打破目的语习惯的语言和文化规范,目的是为了让读者了解异国文化,起到文化交流、丰富目的语文化和表达方式的作用。⑦《甄传》中含有大量中国特色文化和表达,字幕翻译为了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也适当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主要表现为人名、地名的翻译和一些文化负载词的直译等等。

1.音译剧中的人名、地名,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如胧月、莫愁、千鲤池、百骏园等等。音译有时候被视作是一种“零翻译”手段,使用音译可以避免语义传达的缺失,取得最佳的语义对等,如将“阴阳”音译为yin yang。所以剧中的千鲤池(Qianli Pond)、百骏园(Baijun Garden)、倚梅园(Yimei Garden)、甘露寺(Ganlu Temple)、存菊堂(Cunju Hall)、莫愁(Mochou)等音译的异化翻译,整体上并不影响剧情的传达,符合目的论的原则,并且更能体现中国独特的文化内涵,把中国文化引向世界。名字在剧情传达的过程中属于较次要信息,而影视字幕又受时间、空间等限制性因素影响,若将名字的文化内涵增译出来,则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影响观影效果。根据目的论,只要达到交流的需要,在不影响剧情的情况下,直接用音译处理即可。

例14:太后病重。有你的婚事冲一冲也好。

译文:The Empress Dowager is gravely ill. Your wedding may ward off some bad luck.

例15: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译文:A tiger cub cannot be caught without entering the tiger’s lair.

例16:我定归心似箭。

译文:I will hurry back to you just as a flying arrow.

例17: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译文:I shall spare no effort and pass through fire and water from them.

例18:王爷耳力,堪比周公瑾。

译文:You have a good ear for music,comparable to Zhou Yu’s.

目的论认为,所有的翻译活动首先都要遵循的原则是“目的原则”,《甄传》中存在了大量的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的内涵的表达,影视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渠道,对字幕翻译中一些有关中国文化的表达采取异化翻译策略,能够把中国文化呈现给外国观众。异化翻译跨越了文化上的差异,并保存了源语文化的特色,维护了文化的多样性,同时促进了文化间的碰撞和交流,随着世界化进程的发展以及文化交流的加强,异化翻译的空间日增,这更有助于保护文化的多样性。

四、总结影视剧的字幕翻译在跨文化交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影视字幕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不同于其他文学文本的翻译,在翻译的实践中要把握好翻译活动的目的。功能主义目的论为影视的字幕翻译提供了理论基础。

①仲伟合、钟钰:《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中国翻译》1999年第3期,第47-49页。

②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中国翻译》2000年第1期,第61-65页。

③Venuti,Lawrence.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New York: Routledge. 1995. 26,27-30.

④马会娟:《汉英文化比较与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4年版,第156页。

⑤陈亚明:《〈卧虎藏龙〉字幕翻译策略探析》,《电影文学》2007年第8期,第129-132页。

⑥徐方芳:《功能主义目的论下的电影字幕翻译策略探讨——以电影〈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为例》,《现代语文》2012年第7期,第142-143页。

⑦邱懋如:《可译性及零翻译》,《中国翻译》2001年第1期,第24-27页。

作者:丁伟,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学。

编辑:魏思思E-mail:mzxswss@126.com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零翻译’在广西各领域外宣英译实践中的应用”(YCSW2015004)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甄嬛传
浅谈《甄嬛传》的字幕翻译策略
电视剧《后宫?甄嬛传》台词的阶层差异浅析
中西文化差异下影视传播的现状与对策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从《甄嬛传》到《芈月传》
小黄人团队打造新宠 何炅称其宠物界“甄嬛传”
海外版《甄嬛传》“神翻译”现象及成因
中国清代后宫嫔妃称谓的中英翻译研究
《甄嬛传》在美遭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