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校本课程教学方式

2016-07-15 07:45罗超育
学周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校本教学方式语文

罗超育

(江西省宜春中学,江西 宜春 336000)

试论语文校本课程教学方式

罗超育

(江西省宜春中学,江西 宜春 336000)

校本课程作为中学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开发和实施尚处探索阶段,因此,对其教学方式的探讨显得极为重要。文章将从校本课程的概念、校本课程的误区、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三方面来阐述对语文校本课程的浅显认知。

校本课程;相关误区;教学方式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①指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切入点之一来实施素质教育,涉及到了课程结构的调整和改变。

一、校本课程的概念

校本课程,即学校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先系统评估学生的兴趣、需求,结合本地的课程资源,自主研发设计一系列相关的内容,编制出来的课程。校本课程具有地域性、实效性、实践性等特点,是普通课程的有效弥补和丰富补充。

我们响应课程改革号召,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的研发,但因为校本课程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师生对校本课程难免会存在一些误解。

二、校本课程的误区

误解一:校本课程即学校的自编教材。这一误解没有看到:校本课程是一种结果,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办学理念。

误解二:部分师生认为校本课程课与高考无关,此课可上可不上,因此有些班级的校本课程课形同虚设,有的老师甚至占用校本课程课,而学生在上校本课程的时候也是心不在焉。

误解三:部分教师把语文教材(人教版)和校本课程进行区别对待。有的教师对于语文课本教学,无论是备课、上课、复习、考试等都认真对待,而对校本课程就很随意,不知道该怎样上,甚至不备课或照本宣科。

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为了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所以,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展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下面,笔者就语文校本教程的开发和教学方式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语文教师要有课程资源意识

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掘与当地有关的文化资源,将其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加强语文校本课程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教师要注重学生对知识多样性的渴求

教师在编写语文校本课程时,既要考虑到教学内容有时代性、文化性与哲理性,要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与文化品位;也要考虑教学不能占用学生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选文要“少而精”“广而博”,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

(三)教师应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语文校本课程教学不仅仅是文本教学,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开展诗歌朗诵会、诗歌接力赛、读书成果展示会、故事会、才艺大比拼等系列活动,创办“记者站”、班级期刊等,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实践、合作探究的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语文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

语文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以下着重探讨主题类和活动类校本课程开发模式。

(一)主题类校本课程

主题类校本课程开发可以采用横向拓宽的方式整合多方面资源,进行整体性、结构化的持续研发,从而形成可供选择的系列课程。比如,以诵读中华古典诗文为核心的“奠基性阅读”课程、以阅读教材相关读物为核心的“辐射式阅读”课程和以选修专题自主阅读为核心的“个性化阅读”课程,共同构建起网络化、交互式课程体系,极大满足了不同层面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要。

(二)活动类校本课程

学校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构建具有特色、形式活泼、新颖有趣的校本课程。如文学讲习班、课本剧表演、小记者采访、演讲赛、辩论会、新闻发布会、读书报告会、时文赏析会……让学生认识优秀的中华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为了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各年级教师可在教务处的安排下,有计划地组织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并选出优秀节目进行再指导,以便于在经典诗文教学展示课后进行汇报演出。又如,学校可以创设丰富多彩的有文学趣味的校园环境。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校园,教师应充分利用校园、教室等便于学生集中的场地,并赋予其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使我们的语文校本课程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样,语文课就不再局限于教育部统一编写的必考教材,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将兴趣与知识相结合,真正实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②的学习局面,素质教育也将不再流于浅表甚至空谈。试想,学生看到教室里张贴着自己的书法、绘画作品,看着自己精心布置班级的“图书角”“阅读栏”“我会读”“我真行”评比栏,看着“看谁写得棒”的习字栏,在每一个细节都能领悟到语文之美,能时时学习,处处感受,在充满真、善、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

推进语文校本课程教育,我们要加强课程资源意识,寻求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多种渠道,发掘丰富多彩的各类实践活动,更要大力开发传统优势资源,开发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让语文教学有丰富的传统情怀。

四、结语

素质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一项国策,一直都在艰难而有序的进行,而校本课程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都需要我们探索和研究。校本课程的最大特点是结合教育实际,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如果我们都能理论结合实际,踏踏实实带领学生走下去,遇到问题勇敢面对,虚心探讨,积极解决,校本课程教育一定会越来越系统、规范,且有实效。

注释:

①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国教育出版社,1993年3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第17页.

② 金良年译注,《论语译注》.上海书店,2002年11月1日出版, 第33页.

[1] 李桂林.为语文教学引入源头活水——兼谈校本课程开发[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7(11).

[2] 马康.谈语文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地方特色两汉文化”语文校本课程为例[J].语文天地,2012(4).

[责任编辑 赵景霞]

Discussion on Chines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Teaching Way

LUO Chao-yu
(Yichun Middle School, Yichun Jiangxi, 336000, China)

A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s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is still in exploring stage in middle school,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explore the way of teaching. This paper will explain from the concept, the pitfalls and teaching way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to elaborate on the shallow cognition of Chines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school-based curriculum; relevant error; teaching methods

G63

A

1673-9132(2016)11-0360-014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1.010

罗超育(1980- ),女,汉族,本科,中教一级,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校本教学方式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