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与冠脉斑块类型及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2016-07-18 08:44平珍高传玉王宪沛齐大屯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脑梗

平珍 高传玉 王宪沛 齐大屯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河南 郑州 450003)



脑梗与冠脉斑块类型及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平珍高传玉王宪沛齐大屯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河南 郑州450003)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患者与非脑梗患者冠脉斑块类型及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44例可疑冠心病患者,根据有无脑梗病史,分为脑梗组(92例)和非脑梗组(252例),所有患者均行冠脉双源CT,并对冠脉血管斑块节段(混合斑块节段、钙化斑块节段、非钙斑块节段)计数。对两组患者冠脉斑块的类型及冠脉狭窄程度分析比较。结果脑梗组LM、LAD、 LCX、RCA混合节段数明显多于非脑梗组(P<0.05);脑梗组冠脉总的混合斑块节段数和总的斑块节段数明显多于非脑梗组(P<0.05);脑梗组冠脉病变支数明显多于非脑梗组(P<0.05)。结论与无脑梗病史的患者相比,有脑梗病史且可疑冠心病的患者,冠脉受累节段数可能更多。冠脉混合斑块是可能是脑梗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故建议有脑梗病史的患者进行冠脉血管的筛查。

【关键词】脑梗;非脑梗;混合斑块节段;钙化斑块节段;非钙斑块节段

WHO MONICA研究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仍然是中国人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原因之一[1]。近10年来中国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和危险因素仍呈直线上升趋势,而西方国家已呈平缓下降趋势。心脑血管病构成我国40.72%的死亡(头号杀手),为人们造成了巨大的健康威胁与经济负担。而脑梗是主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生与众多因素相关,其中有些同时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等。除此之外,相关研究显示脑血管狭窄及斑块性质与脑梗的发生密切相关,大约23%的脑梗是因颈动脉狭窄导致的[2]。有研究显示冠脉斑块类型与颈动脉斑块成分具有明显的相关性[3]。但是脑梗与冠脉不同类型斑块的分布情况以及冠脉血管的狭窄程度是否具有相关性,尚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回顾分析了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的344例可疑冠心病患者,研究脑梗病史与冠脉血管不同斑块分布的关系,并对脑梗和非脑梗患者的冠脉狭窄程度进行对比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344例可疑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冠脉双源CT检查,其中脑梗患者92例(脑梗组),非脑梗患者252例(非脑梗组)。排除曾经发生过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及合并房颤、心衰等的患者。脑梗组年龄明显大于非脑梗组(P<0.05),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非脑梗组(P=0.004);而性别、BMI、糖尿病史、吸烟史及其他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过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1.2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冠脉双源CT检查,并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的分段方法将冠脉血管分为15个节段,根据斑块类型将斑块分为混合斑块节段、钙化斑块节段、非钙斑块节段。混合斑块:斑块同时有钙化和非钙化成分。钙化斑块:斑块中无非钙化成分。非钙斑块:斑块中无任何的钙化成分(≤130 HU)[4]。冠脉狭窄程度用冠脉病变支数表示,冠脉狭窄≥50%认为冠脉病变。

2结果

脑梗组LM、LAD、LCX、RCA混合节段数明显多于非脑梗组(P<0.05)、脑梗组总混合节段数和总的斑块节段数均明显多于非脑梗组(P<0.05);而两组比较时,钙化与非钙化节段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组与非脑梗组比较,两组间冠脉病变支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见表2、表3、图1、图2。

3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血管硬化性疾病,主要侵犯机体内大、中动脉,如冠状动脉、颈动脉和脑动脉等[5]。研究证实,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不仅与各自血管的狭窄程度相关,而且与狭窄斑块的性质关系紧密[6],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和不稳定斑块发生率更高[7-9]。而有研究显示,冠脉斑块类型与颈动脉斑块成分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且冠脉混合斑块可能是颈动脉高危斑块的一个预示因素[3]。Bae等[10]研究表明,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冠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但是脑梗与冠脉血管狭窄程度及不同类型斑块分布的发生情况是否相关尚未见相关报道。

表2 两组斑块分布比较

表3 两组斑块所在冠脉血管的比例(%)

图1 脑梗组斑块所在冠脉血管

图2 非脑梗组斑块所在冠脉血管

经研究发现,发生脑梗患者的冠脉病变支数明显多于未发生过脑梗的患者。脑梗患者LM混合斑块节段数、LAD混合斑块节段数、LCX混合斑块节段数、RCA混合斑块节段数以及总混合斑块节段数明显多于非脑梗患者,而钙化斑块和非钙化斑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冠脉血管混合斑块节段数愈多的患者发生脑梗的可能性愈大,冠脉混合斑块可能是脑梗的一个预测因子。所以,可疑冠心病的患者,如果有脑梗病史,其冠脉斑块数很可能多于无脑梗的患者,且以混合斑块为主。同样,如果患者冠脉受累斑块愈多,其发生脑梗的可能性越大。

本研究中纳入的脑梗塞患者均为陈旧性脑梗,故其罪犯血管斑块可能已经处于稳定期,而此时患者冠脉血管斑块是否稳定尚不确定。冠脉斑块是否稳定取决于斑块是否容易破裂,研究证实,含有较大聚集着许多巨噬细胞的脂质核心和薄弱纤维帽的斑块更容易破裂[11-12],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中将同时含有非钙斑和钙斑的冠脉节段归为混合斑节段,可能导致混合斑节段数目增加和非钙斑数目相对减少,而脑梗患者混合斑块和非钙斑是否更容易出现薄弱纤维帽和较大脂质核心尚不确定,是否比非脑梗患者冠脉斑块更不稳定需要血管内超声和OCT的进一步证实。

综上,可疑冠心病的脑梗患者冠脉受累斑块可能明显多于未发生脑梗患者,其中受累斑块以混合斑为主,而且冠脉狭窄程度更重。冠脉混合斑块可能同颈动脉斑块一样是脑梗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但是仍需血管内超声和OCT的进一步证实;无脑梗患者,如果冠脉病变血管数及受累斑块较多,应注意脑梗的预防。

参考文献

[1]Thorvaldsen P,Kuulasmaa K,Rajakangas A M,et al.Stroke trends in the WHO MONICA project[J].Stroke,1997,28(3):500-506.

[2]Hennerici M,Hulsbomer H B,Hefter H,et al.Natural history of asymptomatic extracranial arterial disease.Results of a long-term prospective study[J].Brain,1987,110 (Pt 3):777-791.

[3]赵倩,吴新淮,蔡剑鸣,等.冠状动脉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的相关性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5):743-747.

[4]Qureshi W,Blaha M J,Nasir K,et al.Gender differences in coronary plaque composition and burden detected in symptomatic patients referred for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J].Int J Cardiovasc Imaging,2013,29(2):463-469.

[5]Kiechl S,Willeit J.The natural course of atherosclerosis.part I:incidence and progression[J]. Av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1999,19(6):1484-1490.

[6]Albers G W,Amarenco P,Easton J D,et al.Antithrombotic and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ischemic stroke: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8th Edition)[J]. Chest,2008,133(6 Suppl):630S-669S.

[7]陈道存,陈皓.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脑梗塞的相关性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0,19(6):618-620.

[9]Zhang A J,Zhang A Y,Zhong C.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Patients[J].J Clin Med Res,2009,1(1):40-44.

[10]Bae H J,Yoon B W,Kang D W,et al.Correlation of coronary and cerebral atherosclerosis:difference between extracranial and intracranial arteries[J].Cerebrovasc Dis,2006,21(1-2):112-119.

[11]Virmani R,Burke A P,Farb A,et al.Pathology of the unstable plaque[J]. Prog Cardiovasc Dis,2002,44(5):349-356.

[12]Virmani R,Kolodgie F D,Burke A P,et al.Lessons from sudden coronary death:a comprehensive morp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scheme for atherosclerotic lesions[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0,20(5):1262-1275.

通讯作者:高传玉,E-mail:840987484@qq.com。

【中图分类号】R 541.4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6.05.021

(收稿日期:2015-10-20)

猜你喜欢
脑梗
浅析脂蛋白(a)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在急性脑梗中的意义
脑梗患者应知晓的几个事
中老年人过冬如何防脑梗?
脑梗病人注意事项有哪些?脑梗有哪些症状?
画圈测脑梗存在片面性
本报与BTV科教《健康北京》联动 六次脑梗之谜
耳鸣是脑梗引起的吗
脑梗“预警”响起千万别等
脑梗治疗过程中再次加重的原因分析
耳鸣和脑梗有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