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妇女弓形虫感染检测的临床价值

2016-07-18 08:45孙冬姿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弓形虫感染

孙冬姿

(商丘市妇幼保健院 检验科 河南 商丘 476000)



妊娠期妇女弓形虫感染检测的临床价值

孙冬姿

(商丘市妇幼保健院 检验科河南 商丘476000)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弓形虫感染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商丘市妇幼保健院检查的妊娠期妇女共2 534例,选择经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弓形虫IgM、IgG抗体检测确诊感染的169名弓形虫感染者为病例组,再从2 365例正常患者中抽取473例作为正常组,比较两组不良妊娠情况以及弓形虫不同感染对患者发生异常妊娠情况。结果弓形虫感染者自然流产、死胎死产及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要远远高于未发生感染者;不同感染类型者异常妊娠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89,P=0.096>0.05)。结论弓形虫感染与妊娠期妇女不良妊娠紧密相关,应将弓形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作为妊娠期妇女常规检查项目。

【关键词】妊娠期妇女;弓形虫;感染;异常妊娠

弓形虫是一种机会性专性细胞内寄生的致病原虫,可以在人畜间广泛传播,也是一种人畜共患性疾病,我国血清抗体检出率在8%左右。只有当人体患有如AIDS、肿瘤等可使机体免疫系统受损或功能受到抑制的疾病时,可以出现弓形虫感染症状,而大部分人均属于隐性感染者[1]。另外,弓形虫还可以通过胎盘传播传染给胎儿,可造成胎儿流产、死胎、死产、畸形等,是致畸病因群TORCH中最重要的病因[2]。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养宠物的家庭越来越多,弓形虫感染率逐年升高。由于弓形虫感染者无特殊症状与体征,往往造成误诊、漏诊,同时又无特异性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所以早期诊断孕妇感染弓形虫情况在促进优生优育、提高人口出生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3]。本文分析弓形虫IgG和IgM抗体检测结果与妊娠结局的关系,同时比较弓形虫感染与未感染者异常妊娠的情况,以此证实早期检查弓形虫感染情况的重要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商丘市妇幼保健院行弓形虫抗体检测的2 534例妊娠早期妇女,年龄19~44岁,平均(25.32±4.45)岁,孕期10~15周,平均(11.34±1.27)周。将弓形虫抗体检测阳性的169例孕妇纳入病例组,年龄22~41岁,平均(25.01±4.98)岁,孕期10~13周,平均(11.27±1.03)周。另从弓形虫抗体检测阴性的孕妇中按照系统抽样原则抽取473例孕妇纳入正常组,年龄19~44岁,平均(25.92±5.07)岁,孕期10~15周,平均(11.19±1.04)周。两组孕妇年龄和孕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检查方法

1.2.1仪器设备SM600型酶标仪、ST-96W型全自动洗板机、平衡离心机、微量移液器均购自上海永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弓形虫IgM和IgG抗体检测试剂盒均购自北京现代高达生物技术公司。

1.2.2检测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孕妇外周血中的弓形虫IgG、IgM抗体进行检测,具体操作步骤按照相应说明书进行。弓形虫抗体检测结果判定主要依据酶标仪测定的吸光度,即A值。标本A值≥临界值即可判断弓形虫抗体阳性。如果抗体呈现阳性,则应进行双孔复检,复检后结果两孔均阴性为假阳性,两口有一孔为阳或全阳则判定为真阳性。

1.2.3不同类型感染判断根据弓形虫抗体检测结果可以分为活动性感染、急性感染、既往感染。活动性感染:弓形虫IgM、IgG均为阳性,提示既往感染复发;急性感染:仅弓形虫IgM阳性;既往感染:仅弓形虫IgG阳性;弓形虫IgM、IgG均为阴性,则提示无弓形虫感染[4]。

1.3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 2007进行数据收集,使用SPSS 18.0进行统计学分析。定性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弓形虫感染情况共调查2 534例妊娠期妇女,弓形虫感染169例(6.67%)。其中活动性感染者42例(1.66%),急性感染者82例(3.24%),既往感染者45例(1.78%)。在活动性感染者中正常妊娠34例,自然流产2例,死胎死产3例,出生缺陷3例。在急性感染者中正常妊娠51例,自然流产20例,死胎死产5例,出生缺陷6例。在既往感染者中正常妊娠32例,自然流产9例,死胎死产2例,出生缺陷2例。

2.2妊娠结局弓形虫感染者自然流产、死胎死产及出生缺陷的发生率高于未发生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弓形虫感染与未感染妊娠期妇女妊娠结局比较(n)

2.3感染类型不同感染类型者异常妊娠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4.689,P=0.096>0.05)。见表2。

表2 不同感染类型者异常妊娠发生情况比较[n(%)]

3讨论

有报道称,中国弓形虫感染人数达6 000多万,其中育龄妇女达1 500多万人。弓形虫可经胎盘垂直传播而感染胎儿,从而可造成胎儿先天性感染,特别是孕龄在3个月内的妇女感染弓形虫,可导致40%~50%的新生儿发育缺陷。虽然孕妇在感染后多呈无症状的隐性状态,且症状轻微,但对胎儿的影响极大,如死胎、畸胎、流产。如果新生儿可以存活,则会留有永久性神经损害、视觉功能障碍及肢体缺损[5]。正是由于大多数孕妇呈隐性感染状态,临床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诊断较困难。因此,应用血清学技术检测弓形虫感染情况已经成为主要诊断手段。另外,应用相应的IgG、IgM血清学诊断所得的结果,对孕妇的影响也各有不同,所以早期对孕妇进行弓形虫检测,找出弓形虫感染的不同特征,提高感染检出率对提高生育质量具有极高的价值[6]。

弓形虫感染与孕妇不良妊娠结局有关,这可能是由于有些孕期妇女在妊娠前就已经感染弓形虫,并产生了弓形虫抗体,弓形虫抗体IgG在人体内可以保持很长时间,正常人可以通过自身免疫限制感染,但弓形虫在人体内并不会彻底清除,所以弓形虫可以隐藏在人体内存活数年乃至终身。IgG与IgM可以判断弓形虫感染的急性程度,特别是潜藏在孕妇体内的弓形虫包囊,可以造成孕妇体内的再感染,再感染的代价就是促进机体内弓形虫的重新繁殖,所以判断弓形虫是否既往感染可以有效判断弓形虫的危害性,特别是孕妇面临着外界弓形虫新感染以及体内原潜隐状态的弓形虫重新激活的双重危险。由此可知,弓形虫是否处在不致病期对新生儿的生理状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7-8]。

相关证据表明,孕妇自然流产后妊娠间隔过短会对妊娠结局造成不利影响,本研究并未将此因素剔除,从而会对结果产生选择偏倚。因此,育龄妇女发生自然流产后应保证有6个月以上的妊娠间隔,再接受弓形虫抗体检测,如果检测中发现阳性结果,则应对被检测者进行相应的治疗,再准备妊娠[9]。在本次研究中,弓形虫感染造成流产、死胎、死产、出生缺陷的概率要大于未感染者,弓形虫对新生儿的影响已得到了多数文献[10]的证实。然而,弓形虫不同时期感染对妊娠结局影响的相关报道甚为少见。本研究中活动性感染、急性感染与既往感染中异常妊娠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感染类型与异常妊娠关联性不大。

综上所述,弓形虫感染可造成较严重的异常妊娠结局,且弓形虫感染并无可接种的疫苗进行预防,所以对孕龄期妇女提早进行弓形虫检测是预防异常妊娠结局的有效方法。因此,应将弓形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作为妊娠期妇女常规检查项目,从而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参考文献

[1]卢致民,张进顺.弓形虫感染免疫诊断抗原研究进展[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1,23(5):590-594.

[2]徐珊珊,朱洁莹,胡增杰,等.温州地区育龄期妇女及孕妇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8):2361-2362.

[3]贾玉玺,聂大平,陈凌娟,等.弓形虫基因分型研究进展[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3,25(2):202-204.

[4]蒲元华,张德林.弓形虫入侵宿主机制及免疫学研究进展[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2,30(6):480-490.

[5]刘媛,薛峰,黄敏君,等.应用生物素标记与蛋白质组学方法分离鉴定弓形虫表面蛋白和分泌蛋白[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3,31(1):6-11.

[6]宋任浩,魏晨玲.金标法用于献血员弓形虫感染现场筛查效果的观察[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2,24(4):478-479.

[7]张淑芳,宋任浩.异常妊娠结局妇女弓形虫感染状况[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4,26(4):437-438.

[8]沈双,肖迪,宋丽君,等.应用免疫蛋白质组学方法鉴定弓形虫病诊断抗原分子的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5,10(2):152-158.

[9]张世勇,王洋,陶永梅,等.育龄妇女弓形虫、风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感染现状及其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5):594-599.

[10]陈玉昆,杨亚晓,魏世锦,等.孕早期妇女弓形虫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4,26(3):308-310.

【中图分类号】R 531.8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6.05.052

(收稿日期:2015-10-21)

猜你喜欢
弓形虫感染
猪弓形虫病感染的诊治
猪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诊断方法概述
怀孕究竟能不能养宠物呢
GABARAPL2 在IFN-γ诱导的HeLa 细胞抑制弓形虫生长中发挥重要功能
黄瓜中有大量弓形虫吗
弓形虫感染让人更想创业?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