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美莫司乳膏治疗女性面部敏感性皮肤的疗效分析

2016-07-18 08:44郝伟丽曹冰青张恒坡张大雷李静常海燕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5期

郝伟丽 曹冰青 张恒坡 张大雷 李静 常海燕

(安阳地区医院 河南 安阳 455000)



吡美莫司乳膏治疗女性面部敏感性皮肤的疗效分析

郝伟丽曹冰青张恒坡张大雷李静常海燕

(安阳地区医院河南 安阳455000)

【摘要】目的探讨吡美莫司乳膏治疗女性面部敏感性皮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安阳地区医院皮肤科进行治疗的36例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均予以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进行治疗,并采取灼烧感程度(SB)或瘙痒程度(SP)以及分子精神物理学方法分别对其临床效果及机制进行评估和探讨。结果治疗前患者SB和SP评分分别为(2.31±0.45)分和(2.41±0.51)分,治疗后分别为(0.22±0.41)分和(0.25±0.45)分,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36例患者中1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辣椒素样效应,5例出现樟脑醇样效应,3例出现樟脑醇和辣椒素样效应。结论对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可有效改善其瘙痒和灼烧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瞬时受体点位香草类受体(TRPV1)有关。

【关键词】敏感性皮肤;吡美莫司乳膏;灼烧;瘙痒;瞬时受体点位香草类受体

敏感性皮肤又称敏感性皮肤综合征,其临床特征以皮肤出现伤害性感觉(如瘙痒、刺痛或灼烧感)为主,该病在临床上无明显体征,发病期间可能会出现干皮或红斑[1]。临床调查研究报道,面部敏感性皮肤患病率约为34.6%,且多数伴有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生活质量[2]。目前对于敏感性皮肤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缺少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本文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安阳地区医院皮肤科进行治疗的36例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进行研究,探讨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女性面部敏感性皮肤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安阳地区医院皮肤科进行治疗的36例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所有患者发病时间均超过6周且处于发作期,就诊前24 h灼烧感程度(SB)或瘙痒程度(SP)均评估为中度或重度。患者年龄为18~55岁,平均(36.1±10.5)岁,发病时长为0.5~9 a,平均(2.94±2.20)a,其中22例临床症状主要为瘙痒,14例为灼烧感,且均为中重度。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在面部感觉异常部位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2次/d,每次使用需间隔12 h,共治疗11 d。

1.3评价标准SP评分标准包括0分无瘙痒,1分轻度瘙痒,偶尔可见瘙痒,无烦恼;2分中度瘙痒,感到间断或持续瘙痒,有烦恼,然而对睡眠和日常生活没有干扰;3分为重度瘙痒,表现为麻烦性瘙痒,对睡眠和日常活动造成影响。SB评分标准包括0分无灼烧感;1分轻度灼烧感,无烦恼;2分中度灼烧感,表现为间断或持续灼烧,对睡眠和日常生活未有影响;3分为重度灼烧感,表现为麻烦性灼烧,对睡眠和日常生活造成影响。此外采用分子精神物理学方法(即温度敏感TRP通道创立的疼养觉分子底物和基本规则)进行判断,其中辣椒素样效应指患者使用药物后导致用药处具有瘙痒或灼烧感,重复使用后灼烧或瘙痒感减轻或消退;樟脑醇样效应指患者使用药物后导致用药处具有温感,重复使用后瘙痒感减轻或消退。

2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SB和SP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见表1。36例患者中1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辣椒素样效应,5例出现樟脑醇样效应,3例出现樟脑醇和辣椒素样效应。

表1 治疗前后SB和SP评分比较,分)

3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于敏感性皮肤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早前认为该病的出现可能与皮肤屏障功能改变以及诱导的生理反应过度相关。但是近几年来研究报道,敏感性皮肤的出现与中枢神经功能变化以及外周神经功能障碍有关,尤其与皮肤神经改变增强相关[3]。临床研究报道,敏感性皮肤的临床体征与TRPV1被激活后所诱导的损伤症状类似[4]。大量研究表现,TRPV1可被如离子、温度和辣椒素等因子所激活,进而出现损伤性症状,如瘙痒、灼烧和疼痛。研究还发现,多种炎症介质会经对应受体导致TRPV1致敏,进而被亚生理或生理温度所激活,显示出理化性的交叉过敏[5]。根据上述报道,可推测敏感性皮肤致病机制可能与皮肤TRPV1介导或功能失调有关。

本文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后患者SB和SP评分均明显降低,且36例患者中1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辣椒素样效应,5例出现樟脑醇样效应,3例出现樟脑醇和辣椒素样效应。综上,对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采取1%吡美莫司乳膏外用可有效改善其瘙痒和灼烧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RPV1有关。

参考文献

[1]梁伟,陈昭,王剑虹.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老年白癜风患者60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9):4283-4284.

[2]赵晓芳,刘样满,王国安.复方甘草酸苷片及吡美莫司乳膏联合308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6):4035-4037.

[3]谢志强,兰宇贞.吡美莫司乳膏治疗女性面部敏感性皮肤的疗效及其神经源机制[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2,34(4):375-378.

[4]杜金锋,裴广德,甄希,等.吡美莫司乳膏联合他卡西醇软膏治疗局限性白癜风疗效观察[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5,8(5):348-350.

[5]陈昭,陈峥,黄科宇,等.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剥脱性唇炎疗效观察[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5,63(9):654-655.

【中图分类号】R 751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6.05.060

(收稿日期:2016-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