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知识、态度、行为及患儿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

2016-07-22 08:27朱根凤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12期
关键词:手足口病行为知识

孔 琴, 朱根凤

(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扬州友好医院 内儿科, 江苏 扬州, 225000)



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知识、态度、行为及患儿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

孔琴, 朱根凤

(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扬州友好医院 内儿科, 江苏 扬州, 225000)

关键词:手足口病; 知识; 态度; 行为; 护理干预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传染性疾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1],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的损害,传播迅速,疾病进展快,重症病例可能导致死亡[2]。因此,预防和早期发现、治疗对患儿健康有重要的意义。而家长作为患儿直接看护人,其针对手足口病的知识、态度、行为(KAP)状态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起重要作用[3]。本研究对家长KAP和患儿依从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护理干预措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6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初发手足口病患儿160例,符合2010年版非重症手足口病诊断标准[4], 病前1~5d有消化道感染史93例,呼吸道感染史67例,伴发热60例,呕吐12例。男82例,女78例,年龄8个月~5岁,平均(3.28±0.59)岁,家长289人,男163人,女126人,年龄24~48岁,平均(29.89±4.35)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下86人,高中文化117人,大学以上文化83人。按就诊时间在2011年前后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96例。

1.2调查方法

依据《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10年版)》[2]设计《手足口患儿家长知识、态度、行为及患儿依从性相关因素调查问卷》,在患儿入院当日内由经过培训的专门医务人员在安静诊室发放给患儿家长自行填写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儿及家长一般人口学特征、病史、社会背景、生活习惯,疾病知识获取途径、疾病基本知识知晓程度、预防及治疗疾病的态度及行为等[5]。共28个条目,其中影响因素8个条目;知识、态度及行为(KAP)条目20个,共50分,分值越高越优。护理干预后对相同家长再次调查,仅填写知识、态度及行为条目评价干预效果;护理干预前后采用患儿依从性调查表评价患儿饮食、运动、用药及行为依从率,由从不、偶尔、基本、完全按要求配合组成,分别为0~3分,3分者计入依从率计算,总分12分,≥10分为依从性好。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为2011年以前患儿采用常规儿科传染性疾病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行为及健康教育。① 心理护理:由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根据患儿年龄段心理特点对全体护士进行专项培训;患儿入院后首先平复和稳定患儿情绪,让患儿及家长熟悉医院环境及医务人员,消除或缓解影响患儿配合治疗的心理因素,与患儿及家长建立亲切、轻松的交流,获取患儿及家长的信任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其坚持治疗的信心和耐心。② 手足口疾病知识宣教:制定手足口病发病原因、传播途径、治疗及疾病预后转归等知识手册,结合临床巡房对家长进行宣教,增强家长对手足口病的了解。③ 家庭及社会支持体系建立:在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的基础上,获取亲友、社区、幼儿园及学校的理解和支持。④ 生活行为干预:依据手足口病预防指南,纠正患儿及家长不良卫生习惯,培养正确的生活行为,尤其强调手清洁和饮食卫生,制定作息时间表,保证正常的生活规律,改善患儿及家长的精神状态和机体调节功能。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家长知识、态度、行为及患儿依从性的影响

因素分析

289位家长在护理干预前KAP评分偏低,平均(20.85±4.39)分,单因素分析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居住方式、家庭儿童数、家庭收入和医保报销的家长KAP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带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40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外来人口、家庭儿童数≥3个、家庭收入<3000元和无医保报销对家长KAP影响显著(P<0.05), 降低其KAP评分。160例患儿,护理干预前仅43例依从性好(26.88%),单因素分析不同的患儿年龄、家长年龄、陪护人、家长KAP得分的患儿依从性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带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年龄<4岁、家长年龄>40岁、父母以外的陪护人、家长KAP得分<40分均对患儿依从性影响显著(P<0.05), 见表1、表2。

表1 家长知识、态度、行为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s) 分

表2 患儿依从性单因素分析[n(%)]

2.2护理干预效果

护理干预前2组家长KAP及患儿饮食、运动、用药及行为依从率无显著差异,护理干预后均提高,而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3。

表3 护理干预家长知识、态度、行为及患儿依从性的影响效果±s)[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手足口病是传染性疾病,在儿童中传染性强,发病迅速,预防和早期治疗是该病治疗重点[6], 家长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患儿监护和日常护理。发病后的早期发现和及时诊治则亦与家长疾病知识、就诊态度及卫生行为有关[8]。本研究通过问卷对入院初期的患儿家长进行手足口病KAP调查,内容包括疾病知识获取途径、疾病基本知识知晓程度、预防及治疗疾病的态度及行为等20个条目。结果显示,患儿刚入院的护理干预前,家长KAP得分偏低,通过相关因素的分析,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居住方式、家庭儿童数、家庭收入和医保报销的家长KAP评分具有显著差异,表明家长自身素质、经济条件和家庭负担状况会对获取疾病相关预防知识及掌握预防知识产生影响[7]。其中年龄>40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外来人口、家庭儿童数≥3个、家庭收入<3000元和无医保报销在多因素分析中对家长KAP影响显著。部分患儿日常看护人为祖父母,其文化程度偏低,对疾病宣传的主动接受意识和预防意识不足[8]; 外来人口由于经济条件不稳定或偏低,居住环境不固定[9], 工作压力大对儿童的看护力度不佳,加之多数无医保报销,则在防病和早期治疗方面态度不积极;而多子家庭则可能因为所需照顾的儿童多,分散了对每个儿童的看护精力[10], 且同住的家庭内一名儿童感染则极易传染加重多名儿童,增加发病概率。

及时规范的治疗是手足口病患儿早期康复避免重症的关键。而手足口病的治疗包括对饮食、运动和行为的调整,坚持按时按量用药[11-12]。患儿由于年龄小,无法自行配合,因而其依从性很大程度受到家长的影响[13]。本研究结果显示,家长年龄、陪护人和KAP都是患儿依从性有影响的家长因素,而年龄越小自觉配合度越差,因而患儿年龄也是影响其依从性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患儿年龄<4岁、家长年龄>40岁、父母以外的陪护人、家长KAP得分<40分均是患儿依从性独立影响因素。可见家长个人素质不仅影响其KAP, 其言传身教对患儿也有显著影响,因而加强家长的防病、治病意识,纠正或改善家长的不良生活和卫生习惯,树立对战胜疾病的信心可促进提高患儿依从性。

参考文献

[1]谢美, 周小敏. 分析手足口病疫情特点预防控制医院感染[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18): 4045-4047.

[2]陈晓莉. 重症71型肠道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特点及综合护理探讨[J].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5, 22(1): 27-29.

[3]徐军. 幼儿园家长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 当代医学, 2015, 21(18): 162-16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J]. 国际呼吸杂志, 2010, 30(24): 1473-1475.

[5]梁雅洁, 曹晓鸥, 梁子良. 佛山市南海区3岁及以下散居儿童手足口病影响因素分析[J]. 华南预防杂志, 2014, 40(1): 12-15.

[6]肖革新, 许艳, 马家奇, 等. 中国手足口病影响因素广义估计方程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2, 28(9): 1225-1227.

[7]徐德洲, 李巧, 王小丹, 等. 海南垦区5岁以下儿童家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认知调查[J]. 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30): 5016-5019.

[8]何晓定, 李颖, 庄建林. 上海市长宁区学龄前儿童家长手足口病知信行调查[J]. 中国健康教育, 2009, 25(9): 708-709, 719.

[9]严秀峰, 葛艳玲, 谢新宝, 等. 上海地区重症手足口病住院患儿临床分析[J]. 中华儿科杂志, 2012, 50(4):271-275.

[10]金克微, 赵荣 , 王栋梁.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个性与行为及家庭环境分析[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8(3): 193-194.

[11]李志方. 手足口病的分期治疗[J]. 山东医药, 2008, 48(17): 110-111.

[12]陈志强. 手足口病治疗研究进展[J]. 当代医学, 2011, 17(6): 13-14.

[13]杜慧. 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知识、态度及行为特征的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 2009, 7(7)746-747.

收稿日期:2016-01-25

中图分类号:R 473.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6)12-197-03

DOI:10.7619/jcmp.201612070

猜你喜欢
手足口病行为知识
奥司他韦口服联合阿昔洛韦乳膏外用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分析
习题变一变 思维现一现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
社区老年人跌倒认知和行为调查与分析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反腐败从正人心开始
360例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体会
爱与知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