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期对夏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

2016-07-26 10:43王怀宾
乡村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收获期夏玉米产量

王怀宾

(莘县农业局,山东 莘县 252400)



收获期对夏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

王怀宾

(莘县农业局,山东莘县252400)

[摘要]莘县地处山东省西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玉米常年种植面积5.33万hm2。夏玉米种植方式由2000年前的以套种为主演变为以夏直播为主,但农民一直延续以往的收获习惯,人为地造成夏玉米严重减产。基于此,通过开展试验,找出夏玉米的适宜收获期,为夏玉米适期收获提供理论依据,确保全县夏玉米丰产丰收。

[关键词]夏玉米;收获期;产量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玉米品种为鑫丰6号。试验于2014年在山东省莘县十八里铺镇南李庄村进行。试验地土壤有机质为1.21%,碱解氮75.2 mg/kg,速效磷26.4 mg/kg,速效钾123.6 mg/kg。试验地水利条件较好,前茬为小麦。

1.2试验方法

6月15日播种,行距70 cm,株距24 cm,田间直播密度4 000株/667 m2,田间管理同大田。8月9日吐丝,于9月7、12、17、22日分别收3×10个果穗,取其顶部、中部、底部子粒各20粒,调查乳线位置,晒干求水分。

风干水分=(湿子粒质量-干子粒质量)÷湿子粒质量×100%。

2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收获期千粒重变化

由表1可看出,千粒重的增加是一个由快变慢的过程,在灌浆盛期千粒重增加比较快。授粉后27~32 d,日增质量为11.70 g;授粉后32~37 d为5.28 g;授粉后37~42 d为4.68 g。农民一般在玉米授粉后35~37 d(9 月15—17日)收获,此时千粒重正在增加,对产量影响较大,如再延迟5~7 d收获,即可增加千粒重23.40~42.40 g,增产7.2%~13.8%。

表1 不同收获期千粒重乳线变化及水分

2.2不同收获期的乳线变化

乳线亦称灌浆线,是乳状胚乳和固态胚乳的交界面,其随着灌浆的进行,由子粒顶端向子粒的柄端移动。授粉后27 d,乳线距子粒柄端的长度占子粒长度近4/5。授粉后32 d,乳线距子粒柄端的长度占子粒长度近3/5。授粉后37 d,乳线几乎在子粒的中央,此时苞叶发黄,生产上已开始收获。授粉后42 d,乳线距粒柄1/5处,为玉米的适宜收获期,应抓紧时间收获。

2.3乳线变化与千粒重的关系

乳线的位置和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乳线愈靠近子粒柄部,千粒重愈高,当乳线处在近4/5时,千粒重为242 g;在3/5时,千粒重为300 g;在2/5时,千粒重为327 g;在1/5处,千粒重为350 g。

2.4风干水分变化与千粒重的关系

风干水分和千粒重亦呈极显著负相关,当风干水分含量为40%时,千粒重约242 g;风干水分38%时,千粒重300 g;风干水分在20%时,千粒重350 g,此时为玉米适宜收获期。

3 结论

全县玉米生产一般在玉米授粉后35~37 d(9月15—17日)收获,对夏直播玉米产量影响较大,如再延迟5~7 d收获,即可增加千粒重23.40~42.40 g,增产7.2%~13.8%。千粒重与乳线位置、风干水分呈极显著负相关。可用乳线位置、风干水分含量做适期收获的参考指标,乳线位置处在距柄端1/5处、风干水分含量20%左右,为玉米适宜收获期。全县若能做到夏玉米成熟适期收获,在目前的产量水平下,不增加任何投入,667 m2即可增产28~55 kg。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16)02-17-1

猜你喜欢
收获期夏玉米产量
包头地区紫花苜蓿最适收获期研究
更 正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提高玉米产量 膜下滴灌有效
巴西2020—2021年度夏玉米产量预计减少17.7%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小麦收割之后 如何种植夏玉米才能高产
不同收获期对花生种子产质量的影响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
夏玉米高产的关键栽培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