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2016-08-03 03:57韩丽清武警内蒙古总队医院内四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4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6期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语言

韩丽清(武警内蒙古总队医院 内四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40)



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韩丽清
(武警内蒙古总队医院 内四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40)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接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语言和肢体的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语言和肢体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的促进患者语言、肢体的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

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神经内科疾病,其具有高发病率和病情发展迅速等特点,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危害着患者的生命[1]。因此,临床上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作用[2]。本文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接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效果的研究对象,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接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为45~75岁,平均年龄为(58.3± 3.2)岁,病程为1~6年,平均病程(3.4±1.8)年;观察组患者40例,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为46~76岁,平均年龄为(60.2±3.6)岁,病程为1-5年,平均病程为(2.4±3.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上对比无显著差异,可进行观察比较。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护理干预。主要护理措施如下:①功能位摆放。在患者住院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患肢功能位摆放,给患肢软组织按摩,每天最少2次,然后对患者进行床上的翻身训练。②语言训练:在患者住院1周后,护理人员要对其进行发音训练,首先进行舌头伸缩,通过训练简单的字句和单词,增加患者的信心,语音的训练要一步一步的来,首先要从字的发音开始,然后在进行单词的发音,最后通过完整句子的发音,有系统恢复患者的语言功能。③行动训练:行动主要包括站立和行走,在患者进行14 d的治疗后,适当的给与患者行动训练。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坐位训练,在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到一定程度后,护理人员对其进行站立训练,当患者能维持身体平衡后,对患者进行跨步训练。

1.3 判定标准: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语言和肢体功能的康复情况。①语言功能康复的评定标准:使用汉语失语检查表对语言功能进行评分,其评分的内容主要包括自发谈话、阅读、理解、书写、命名、复述、结构、运用等。评定的总分是100分。良:>80分,属于流利型;中:60~80分,属于中间型;差:<60分,属于不流利型。②肢体功能康复的评定标准:使用简式FMA评价法,对患者的肢体功能情况进行测评,测评的内容主要包括下肢运动功能测评、上肢运动功能测评。测评的总分为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对以上收集到的两组研究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语言和肢体功能康复情况的对比见表1。经过统计学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语言和肢体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语言和肢体功能康复情况的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语言和肢体功能康复情况的对比(±s)

护理干预后语言功能  肢体功能  语言功能  肢体功能对照组 40 42.31±4.12 38.46±5.62 56.42±5.13 47.95±7.84观察组 40 41.12±4.96 36.16±4.03 76.46±6.97 63.51±8.47 t --3.24 -3.51 7.36 9.25 P->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护理干预前

3 讨 论

在脑血管最常见的疾病类型中,脑梗死的发病率较高,病情急骤,发展迅速,并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3]。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就开始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和肢体功能障碍。所以,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具有重大的作用[4]。早期康复训练可以通过正常的输入运动模式来影响输出模式。从而促使形成正常的功能模式,最大限度的恢复语言和肢体功能[5]。

本研究主要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语言和肢体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临床上,对脑梗死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能明显的改善患者的语言和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曾明梅,李瑞英,马玲,等.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12(16):83-85.

[2] 路秀清.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与肢体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12(29):219-220.

[3] 揣松阳.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4,12(5):27-29.

[4] 王满红.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2(5):183-184.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6-0213-01

猜你喜欢
早期护理干预语言
(n,k)-语言及左-(n,k)-语言的一些性质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效果
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顺产后尿潴留的效果观察
小儿肺炎早期开展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早期护理干预有效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评价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