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生儿静脉营养的护理

2016-08-03 03:57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河南新郑4511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6期
关键词:临床护理新生儿

赵 珺(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儿科,河南 新郑 451100)



浅析新生儿静脉营养的护理

赵 珺(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儿科,河南 新郑 451100)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静脉营养的正确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 对24例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接受静脉营养支持及相关护理服务,记录其护理前后体质量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4例新生儿经静脉营养支持及护理后体质量均较之前显著提高,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实施静脉营养过程中出现相关不良反应,其中1例感染、1例静脉炎、1例高血糖,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结论 对静脉营养新生儿给予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其静脉营养效果,保障患儿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关键词】新生儿;静脉营养;临床护理

早期静脉营养是低体质量、窒息、肺炎新生儿常用营养支持方法,对保障其身体生长发育及存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1]。本文为提高新生儿静脉营养护理质量,特选取我院于2014年1~12月收治的24例静脉营养新生儿给予临床研究,探讨新生儿静脉营养的正确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4例新生儿中男11例、女13例,胎龄29~36周,平均胎龄(33.42±1.08)周,体质量900~2350 g,平均体质量(1867.82± 231.45)g,疾病类型:营养不良9例、吸入性肺炎8例、低血糖4例、新生儿窒息3例。

1.2 方法:对24例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接受静脉营养支持及相关护理服务,具体护理方法如下:①准确测量新生儿体质量,掌握其病情、治疗方案等基本情况;②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章制度配置营养液,配置前首先对药品外包装、使用日期、状态(颜色、性质等)进行常规检查,确认无误后遵医嘱配置营养液,具体顺序为葡萄糖、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复方氨基酸及脂肪乳,正常配置完成后营养液应呈淡黄色乳液状且无凝块产生;③营养液配置好后需放于4 ℃环境下保存待用,于24 h内使用完毕,使用前1~2 h需放于室温下在不破坏营养成分的基础上使其温度缓慢回升,以免实施静脉营养过程中因营养液温度过低对新生儿机体造成不良刺激;④每日检查输液泵各项功能是否正常,定期(每日)更换带有0.22 m终端过滤器的输液器,实施静脉营养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不定期检查管路、穿刺部位情况,有效固定并保持畅通,发现新生儿存在静脉营养相关异常反应需立即停止输注营养液并告知医师处理;⑤严禁于静脉营养输液通道部位实施其他药物输注及采血等处理,以免发生细菌感染、栓塞等不良后果,有利于维持营养液稳定性;⑥新生儿若在实施静脉营养的同时需实施蓝光照射,需将营养液输入管道有效遮蔽,以免蓝光破坏营养液中各类氨基酸成分;⑦穿刺部位应严格消毒并覆盖无菌敷贴,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短期内应尽量减少重复穿刺预防静脉炎及液体渗漏等情况;⑧每间隔6 h测量体温,每间隔6~8 h监测尿糖,每日监测血糖及体质量,每周监测肝、肾、尿素氮及肌酐等指标,根据检查结果及时遵医嘱调整营养液使用量及组成成分;⑨新生儿实施静脉营养时则无法通过口腔进食,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新生儿口腔护理服务,定期清理口腔异物并保持口腔环境干净清洁,严密监测是否发生红肿、溃烂等异常情况并遵医嘱给予药物干预[2]。

1.3 统计学方法:将上述研究所得数据经专业软件包(SPSS)给予相关分析(统计学),以(±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当数据对比显示P<0.05则提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4例新生儿经静脉营养支持及护理后体质量均较之前显著提高,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实施静脉营养过程中出现相关不良反应,其中1例感染、1例静脉炎、1例高血糖,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新生儿发生不良反应后均经临床对症治疗好转或痊愈出院,无死亡等严重后果发生。24例新生儿静脉营养支持护理前后体质量变化情况见表1。

表1 24例新生儿实施静脉营养护理前后体质量变化情况对比(±s,g)

表1 24例新生儿实施静脉营养护理前后体质量变化情况对比(±s,g)

注:*与护理前对比P<0.05

时间  例数(例)  体质量护理前 24 1867.82±231.45护理后 24 2256.93±327.85*

3 讨 论

部分新生儿因严重感染、早产所致机体组织器官未成熟发育、窒息等异常情况,无法提供良好的吸允能力或对肠内营养不耐受,需提供及时有效的静脉营养支持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有利于其获得更为满意的生长发育效果及疾病康复效果[3]。近年来,由于生活环境、结构、压力等因素不断改变,需实施静脉营养支持的新生儿数量逐年上升,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研究表明,在实施静脉营养过程中提供正确有效的护理配合是保障营养支持效果的关键因素[4]。本文研究可知,对实施静脉营养的新生儿提供病情观察与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给药、预防并发症等全面护理配合,其护理后体质量较护理前显著上升,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12.50%,护理效果较为理想。

综上所述,对静脉营养新生儿给予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其静脉营养效果,保障患儿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值得今后推广。

参考文献

[1] 段钧,陈以宽.早期全静脉营养对低体质量新生儿营养状态及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8):2164-2166.

[2] 何秀英,李付小.腋静脉留置针在危重新生儿输注静脉营养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1):93-94.

[3] 詹慧萍.新生儿静脉营养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z2):81-82.

[4] 龙顺兰,邓冰.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周围静脉营养的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2):253-254.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6-0289-01

猜你喜欢
临床护理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新生儿晚断脐联合自然干燥法的护理效果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细辨新生儿的“异常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