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全身麻醉方式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2016-08-09 07:55李兴旺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13期
关键词:认知功能障碍异丙酚七氟醚

李兴旺

(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北 枣阳, 441200)



不同全身麻醉方式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李兴旺

(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北 枣阳, 441200)

关键词:认知功能障碍; 七氟醚; 异丙酚; 消化道肿瘤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老年患者麻醉后经常发生的一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康复[1-2]。POCD患者在手术前并没有表现出认知功能方面的障碍,但是在手术后却出现焦虑、失忆、认知以及行为方面的病理性改变,严重时还可能会发展成为痴呆[3]。POCD可能与麻醉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本文分析不同的全身麻醉方式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消化道肿瘤患者共180例。纳入标准: ① 患者年龄≥60~≤79岁; ② 所有的患者均因胃癌而接受消化道肿瘤的切除手术; ③ 患者不存在意识障碍,也不存在交流和阅读的障碍; ④ 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 ① 患者患有或曾经患有精神类疾病; ② 近2个月服用过神经系统药物或对神经系统可能产生影响的药物; ③ 患有严重的肝肾、心血管疾病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的患者; ④ 由于身体状况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⑤ 无法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组、七氟醚组和联合组。

所有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之前未服用过药物,进入手术室之后建立静脉通道,连接监测仪,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方法,即一次给患者静脉注射4 μg/kg的芬太尼、2 mg/kg的异丙酚和0.15 mg顺式阿曲库铵。用药约3 min后,患者无意识后再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保持1 L/min的氧流量,并观察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数值,保持在40 mmHg左右,据此调节氧气的流量。3组患者均给予0.04~0.4 μg/(kg·min)瑞芬太尼持续性泵注,根据患者的情况使用维库溴铵进行间断性的注入以维持肌松状态。异丙酚组给予3~6 mg/(kg·h)的异丙酚静脉泵注,七氟醚组给予1~3%浓度的气体进行吸入麻醉,联合组同时给予3~6mg/(kg·h)的异丙酚静脉泵注和1%七氟醚吸入麻醉。

观察指标: ① 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麻醉时间、并发症等基线资料的情况。② 采用MMSE评分量表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分,该评分量表主要包括时间定向、地点定向、记忆和计算以及语言理解能力等11项内容,满分为30分。如果患者术后的得分比术前的得分降低≥2分,则认为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所下降;如果患者的得分在23分以下,则认为患者存在认知功能缺陷的情况。③ 根据患者Z计分法对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进行判定,Z=(△X-△XC)/SD(△XC),公式中的△X是患者的MMSE评分与术前的变化值,△XC为没有进行麻醉的患者相同时间的MMSE评分的变化值。本研究采用60例未进行手术的胃癌患者不同时间MMSE评分作为对照。如果患者最终计算所得的Z值为1.96或者在1.96之上,则认为患者出现了认知功能障碍。

2结果

3组患者在性别比、年龄、体质量、并发症和麻醉时间等基线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3组患者麻醉苏醒时和手术后第1天的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手术前1 d(P<0.05);3组在术后第3、7天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异丙酚组麻醉苏醒后及术后1、3、7 d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依次为40.00%、30.00%、13.33%、0%,七氟醚组依次为40.00%、33.33%、16.67%、3.33%,联合组依次为36.67%、26.67%、16.67%、0%。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3组患者基线资料情况比较

表2 3组患者不同时间点MMSE评分的比较

与手术前1 d比较, *P<0.05。

3讨论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老年患者在手术后早期最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研究[3]证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主要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手术方式的选择、麻醉时间的长短以及文化水平等有关[4]。临床研究[5]表明,全身麻醉后大多数老年患者都可能出现不同程度和不同时间的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发展成为痴呆。理想的麻醉方式是减少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必要条件[6]。

本研究结果显示,胃癌患者手术后的前3 d,认知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其麻醉苏醒后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最高,术后1 d的发生率也较高,直到术后3 d患者的认知功能才逐渐恢复到正常的水平[7]。异丙酚和七氟醚可以对大脑内包括肾上腺素、乙酰胆碱、天冬氨酸等在内的受体进行抑制或者激活,而这些受体活动的变化均与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8]。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时,体内仍然残留着一定剂量的麻醉药物,对这些受体的活动产生一定的作用,因此此时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随着时间的延续,患者体内的麻醉药物逐渐代谢[9],手术1 d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7 d患者体内的麻醉药物基本代谢完毕,各种受体的活动也逐渐恢复正常,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也逐渐恢复正常[10]。本研究中,七氟醚组在手术后7 d仍有2例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原因可能为术后七氟醚的半衰期较长和患者身体因素。麻醉药物在体内的存留可能与体内脂肪组织有关,年龄越大的患者,体内的脂肪组织所占的比重较高,脂溶性药物更容易在体内存留,这也可能影响到老年患者药物的代谢。

参考文献

[1]关应军, 陈勇, 苏圣贤, 等.亚麻醉剂量氯胺酮与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人腹腔镜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15, (3): 61-63, 72.

[2]王羲凤, 华福洲, 刘伟成, 等.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免疫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广东医学, 2015(2): 308-310.

[3]李灵玲, 罗雄英, 陈涛, 等.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和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J].西部医学, 2015, 27(9): 1352-1355, 1358.

[4]徐忠厚, 郑立东, 李家宽, 等.Narcotrend脑电监测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10): 2755-2756.

[5]朱茗, 李元海, 万宗明, 等.小剂量利多卡因复合氯胺酮对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5(7): 1076-1081.

[6]付征, 高金贵, 张韫辉, 等.乌司他丁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重庆医学, 2015, (6): 777-779.

[7]朱红, 王新, 蔡云亮, 等.不同深度七氟烷麻醉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15(22): 105-108.

[8]阮绪广, 江伟航, 程平瑞, 等.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 2015(28): 69-70.

[9]雷学恒, 吴涯雯, 张双全, 等.不同麻醉方式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荟萃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5(16): 24-28.

[10]Meineke M, Applegate R L, Rasmussen T, et al.Cognitive dysfunction following desflurane versus sevoflurane general anesthesiain elderly patien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Med Gas Res, 2014, 4(1): 6-17.

收稿日期:2016-03-06

中图分类号:R 7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6)13-121-02

DOI:10.7619/jcmp.201613040

猜你喜欢
认知功能障碍异丙酚七氟醚
异丙酚在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中的效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七氟醚、异丙酚的价值研究
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特点与损伤部位相关性研究
脑小血管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恢复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七氟醚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控制性降压的应用
七氟醚对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七氟醚预处理抑制TNF-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与JNK的相关性研究
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50例效果观察
异丙酚靶控输注联合利多卡因滴入和雾化吸入在保留自主呼吸下气管插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