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例胆源性胰腺炎外科治疗体会

2016-08-09 07:55石广东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13期
关键词:外科治疗胆总管结石

石广东

(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中医院, 江苏 泰州, 225321)



156例胆源性胰腺炎外科治疗体会

石广东

(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中医院, 江苏 泰州, 225321)

关键词:胆源性胰腺炎; 外科治疗; 胆总管结石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普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暴饮暴食是其最常见的诱因,其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如胆道系统结石或肿瘤、过量饮酒、胰腺血运障碍、胰腺外伤等[1]。据研究[2]统计,约有10%的胆囊结石会导致胰腺炎的发作。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患者自觉症状较重,如不及时处理,预后极差,易发展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4年12月本院普外科收治的15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56例患者术前均经血尿淀粉酶、B超或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胆总管结石。A组患者共96例,其中女55例,男41例,平均年龄(52.62±6.81)岁,胆总管直径0.8~1.6 cm, 胆总管平均直径(1.02±0.17) cm; 其中5例患者曾行单纯胆囊切除术,2例曾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B组患者共60例,其中女34例,男26例,平均年龄(53.67±6.72)岁,胆总管直径0.8~1.4 cm, 平均直径(1.06±0.19) cm; 其中3例曾行单纯胆囊切除术,2例曾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纳入标准: ① 术前均经B超或影像学检查确诊存在胆总管结石; ② 血清淀粉酶、尿淀粉酶均明显高于正常值; ③ 腹部增强CT提示急性胰腺炎,且排除重症坏死性胰腺炎的可能; ④ 排除存在胆道肿瘤、肝脓肿的可能; ⑤ 排除存在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者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1.2手术方法

B组患者取仰卧位,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留置导尿,碘伏常规消毒铺巾。巾钳夹于脐部以上皮肤两侧,提起巾钳,暴露出脐上皮肤,横行切开脐上皮肤约10 mm, 插入气腹针,连接CO2气腹设备,建立气腹,待气腹压力升至10 mmHg时,取出气腹针,脐孔处置入10 mm Trocar,维持气腹压力在14 mmHg左右,将腹腔镜镜头置入脐孔Trocar内。首选探查是否存在血管、肠管损伤,若无损伤,应调整患者体位,一般取头高脚底、左侧卧位。在剑突下、右侧锁骨中线与肋下缘交界下方、右侧腋前线分别置入10 mm、5 mm、5 mm Trocar各1个,首选应探查腹腔内有无腹水、肝胃是否有占位。急性胰腺炎患者一般都有少量腹腔渗出液,应留置少量渗出液做淀粉酶测定。解剖分离胆囊三角,确认胆囊三角的解剖关系后,先以可吸收夹夹闭胆囊动脉,离断胆囊动脉,胆囊管近胆囊侧以钛夹夹闭,远离胆囊侧以可吸收夹夹闭,暂时不离断胆囊管,解剖暴露胆总管、肝总管,再次确认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三管解剖关系后,纵行切开胆总管约1 cm,从剑突下10 mm Trocar置入胆道镜,首选探查胆总管下段,若有结石,应取出结石,再依次探查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分支,若无结石,再次探查胆总管下段,确定肝总管、胆总管、左右肝管分叉处无结石后,置入相应型号的T型管,缝合固定T管,离断胆囊管,取出胆囊标本及胆管内结石。冲洗腹腔,吸净冲洗液后,确认无出血、胆漏后,胆囊窝处置入扁平引流管1根,由右侧腋前线切口引出,T管由右肋缘下切口引出。清点纱布、器械无误后,缝合皮肤切口,标本送检。

A组患者取平卧位,全身麻醉后,消毒铺单。取右肋缘下下切口,逐层进腹。具体手术方式与B组相同,以PDS-Ⅱ关腹,皮下放置皮下引流管1根。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二次手术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56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与A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通气时间早,术后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08%,二次手术率为37.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二次手术率为3.33%。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二次手术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与B组比较, *P<0.05。

3讨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主要原因在于胆总管结石导致胆道梗阻,胆道压力较高,反复刺激Oddis括约肌,从而使得胰液大量分泌。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主要方法包括: ①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②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③ 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④ ERCP+EST+ENBD+腹腔镜胆囊切除术。⑤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PTCD的主要作用在于减轻黄疸及胆道压力,但是其术后放置的引流管较细,若胆道内存在胆泥样物质,很容易堵塞引流管。此外,由于胆总管下段依旧存在结石,结石刺激Oddis括约肌,不能起到减轻胰腺炎的作用,已逐渐被淘汰。ERCP+EST+ENBD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胆源性胰腺炎较为常用的方法,相对于手术治疗而言,其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但是对于一些结石较大、多发结石、嵌顿结石或者同时合并有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其内镜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可能导致结石无法取出或出现残余结石,且由于其操作过程中会刺激十二指肠乳头,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会加重胰腺的炎症。此外,其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相对于手术而言更高[3]。据文献[4]报道,其并发症发生率为3~15%。由于大部分患者同时合并有胆囊结石,远期胆囊结石有可能再次掉入胆总管引起胆管堵塞,内镜治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原发病。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是临床上胆源性胰腺炎最经典的治疗方式,其主要原理是解除梗阻、通畅引流,但是由于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本身病情较重,加之开腹手术对于患者的创伤较大,患者术后恢复较慢,长期卧床容易导致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远期有出现胰腺脓肿、假性囊肿等相关并发症,甚至需要二次手术,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生理负担、精神负担以及经济负担。ERCP+EST+ENBD+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即先行内镜治疗,对于同时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对于开腹手术而言,其无需放置T管,对患者的创伤更小,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患者的负担,减少了开腹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于内镜治疗而言,同时解决了胆囊结石的问题。但是由于内镜治疗的局限性,对于同时存在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其治疗效果是不佳的,残余结石率较手术治疗明显增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残余结石率低、住院费用低等优点。本组156例患者均同时合并有胆管结石,因此均行急诊手术,病程1~4 d,平均(2.2±0.3) d,其中开腹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08%,二次手术率为37.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二次手术率为3.33%。腹腔镜组手术创伤更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均明显优于开腹组。

关于急性胰腺炎的手术时机的选择目前尚无统一的定论,部分学者认为急性胰腺炎起病急骤,患者病情危重,对手术的耐受能力较差,且急性期组织明显水肿,炎症较重,术中容易出现,很难分清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三管的解剖结构关系,手术难度较大,此外术后患者需长期卧床,不能早期活动进食,无形中增加了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肝肾功能衰竭等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远期可能会出现胰腺脓肿、胰腺假性囊肿等并发症。学者[5]认为,胆道系统疾病是引起胰腺炎的主要原因,急性胰腺炎大部分同时存在胆道梗阻的因素,长期胆道梗阻可能导致肝功能明显异常,甚至出现不可逆性胆汁性肝硬化。另外不解除胆道梗阻有可能导致急性胰腺炎进一步发展,因此主张早期手术治疗解除胆道梗阻,通畅引流胆汁,有利于缓解胆道压力,预防胰腺炎向重症胰腺炎发展[6]。作者认为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时机包括: ① 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7],若患者持续高热,大于39℃以上,抗炎效果不佳,出现少尿、血压下降等并休克早期表现时或出现明显腹膜炎体征时,应积极手术。② 辅助检查结果,若患者血清、尿淀粉酶、直接胆红素持续升高,血糖升高或血钙明显降低、增强CT检查提示胰腺渗出较前明显增多时,应积极手术。③ 是否存在胆道梗阻的因素,这是临床上判断急性胰腺炎是否需要急诊手术的关键所在,一般认为若存在明显胆道梗阻现象,应积极早期手术,防止急性轻型胰腺炎进一步发展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若不存在明显胆道梗阻因素,可以考虑先行保守治疗后择期手术[8], 一般保守治疗至血尿淀粉酶均正常,患者的腹痛明显减轻,再间隔2周行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周军, 李宜雄, 汤恢焕, 等.外科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6, (06): 409-411.

[2]Okuno M, Iwashita T, Yasuda I, et al.Percutaneous transgallbladder rendezvous for enteroscopic management of choledocholithiasis in patients with surgically altered anatomy[J].Scand J Gastroenterol, 2013, 48(8): 974-978.

[3]Cheng CL, Sherman S, Watkins JL, et al.Risk factors for post-ERCP pancreatitis: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J].Am J Gastroenterol, 2006, 101(1): 139-147.

[4]Testoni PA, Mariani A, Giussani A, et al.Risk factors for post-ERCP pancreatitis in high- and low-volume centers and among expert and non-expert operators: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J].Am J Gastroenterol, 2010, 105(8): 1753-1761.

[5]张肇达, 田伯乐.急性胆源性胰腺炎[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2(2): 30-31.

[6]邵子力, 彭和平, 汪普宁.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腹腔镜手术时机的探讨[J].广东医学, 2007, (07): 1085-1086.

[7]Yan MX, Li YQ.Gall stones and chronic pancreatitis: the black box [J].Postgrad Med J, 2006, 82(966): 254-258.

[8]夏征, 阮景德, 曾志军, 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无黄疸急性胆源性胰腺炎95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6(1): 26-28.

收稿日期:2016-04-15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6)13-200-03

DOI:10.7619/jcmp.201613079

猜你喜欢
外科治疗胆总管结石
改进法二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诊治进展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对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作用研究
甲状腺全切除术在甲状腺癌外科治疗中的价值及合理选择
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分析
胆总管结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腰椎滑脱症的治疗进展
直肠脱垂的外科治疗及进展
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分析
11例肺隔离症手术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