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考试常见失误及对策

2016-08-11 03:10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王青丽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做题选择题选项

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 王青丽



浅谈高中数学考试常见失误及对策

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 王青丽

本文通过高中数学教学实践论述高中生在考试中常见失误的原因,如题意理解不准确、选项看错、计算环节出错、算对写错、涂错选择题答案等,针对这些情况提出相应对策。

高中数学 考试 失误 对策

一、题意理解不准确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每一位研究它的人有不断探索的钻研精神,特别是对细致全面的解题思路要求更加严格。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方法和正确的数学解题习惯。

以下面三个命题为例:

1.若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所成的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若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垂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若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其中不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0B.1 C.2 D.3

此题要求找到不正确的选项,很多学生读完题之后直接就选了答案C,没有进行细致全面的思考。笔者建议考生仔细审题,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看题时平心静气,一边看题一边思考,阅读题干时最少读三遍,确保读懂,将题目包含信息全部挖掘出来。

二、选项看错

已知两个平面垂直,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1.一个平面内已知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

2.一个平面内的已知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

3.一个平面内的任一条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4.过一个平面内任意一点作交线的垂线,此垂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A.3B.2 C.1 D. 0

此题的关键在对于第4命题的判断,所做交线的垂线未必在平面内且交点未必在交线上。许多学生对第4命题产生误解以至于选错答案。错误原因是考生“想当然”地阅读选项,读题像看小说一样快速,常常跳过一些要害字词,经常按照本身的做题经验以为标题应该是什么,没有“俯下身子”看清选项。笔者建议考生集中精力看完题,先有自己的想法再看选项,这样不会被选项绕进去。看选项的时候要勾画重点字词,尤其是比较关键的字符,如“不”“相反”“一定”“可能”等。判定答案是否正确时要有最后一次判断。

三、计算环节出错

错误原因是考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习惯不好,建议考生多做题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养成计算一步检查一步的良好解题习惯。要想学好数学,做题是必需的,教师应引导考生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每计算一步花1秒钟时间检查上一步是否出错,这样能尽量避免计算失误,再找一些课外习题进行练习,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平时解题粗心大意,大考中就会充分暴露出来,所以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四、算对写错(涂错选择题答案)

这是最不应该犯的错误,是学生粗心所致。粗心是一种心理状态,是指学生做题过程中考虑不周,疏忽题中的个别细节,造成不必要的失误,发挥不出自己原有的水平,它是学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的巨大“绊脚石”。而过程算对,只是把结果写错,这是最低级的粗心,考生务必避免。

例如,对于数学选择题,考生把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时没有把自己选择的选项涂在对应位置,后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考生一定要细致认真,及时进行检查,确保自己会做的题目得满分。

五、应试心理

应试心理是需要锻炼的,尤其是对于成绩中游的学生,考试过程中若在一道题上耗时较多(尤其是较为靠前的题),势必然影响接下来的做题心理,或是感觉时间不够,或是再回头计算刚才那道题,越这样越着急,容易出错。学生应在考前多做几套题,放平心态,考试时不要在乎得失。教师应指导学生把平时训练当做测试,每次训练前规定好测试时间,然后独立完成测试,不能边做测验边聊天。教师平时就应训练考生把训练当测试,那么测试也就是做训练,“把会做的题力保做对,不会做的题全力去做”,使考生用心看待测试,改掉浮躁的习惯。

失误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思索如何将失误降到最低,除了注意上述要求外,考生还需要准备一个错题本,针对考试中出现的错题写出当时做错的原因和正确的解题过程。考生还需要将错题原因牢牢记住,避免下次考试出现类似错因。

总之,考生考试前要做好准备,多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调整好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能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情绪。另外,考生在考前五分钟应将之前出现的失分原因在脑海中过一遍或直接写在草稿纸上,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地检查,从而提高做题正确率。

ISSN2095-6711/Z01-2016-07-0148

猜你喜欢
做题选择题选项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单项选择题狂练
聚焦高考选做题中的解不等式问题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例说速解选择题的几种有效方法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跟踪导练(四)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