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活动化策略探讨

2016-08-11 03:10浙江省金华市育才小学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条腿小数三角形

浙江省金华市育才小学 马 锐



小学数学课堂活动化策略探讨

浙江省金华市育才小学 马 锐

本文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例分析其存在的弊端,围绕“动、活、新”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如何使数学课堂活动化”的基本策略。

活动化 小学数学 策略

一、提倡一个“动”字

1.活动游戏式

五年级的《三角形的面积》这一内容重点是让学生探索、总结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强求方法的统一,充分尊重他们的想法,使他们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学生在认真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维等一系列活动中体会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该游戏由学生自己操作,通过数格子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进行组合,通过割补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如果由教师动手操作,学生被动观看,效果就千差万别了。教师的“动”不等于学生的“动”,只有让学生适时多动,才能增加他们思维活跃性。

2.目标达成式

日常教学中,有的教师试图以开放课堂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索,但活动毫无目的性。当学生的“自主活动”变成“自己活动”时,学生的主体性无止境地延伸,教师的主导地位丧失了,没有及时对过程进行调控和点播,导致教学活动“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活动化教学是师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和谐、融洽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有序的教学活动,但不是教师放任不管、杂乱无章的课堂。

小学生思维粗糙、肤浅,难以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洞察“活动背后的知识”,造成思考问题的表面化、机械化。过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淡化教师的作用,教学方向难以把握,教学节奏难以调控,教学效果难以评价。因此,活动化的数学课堂对教师提出更高挑战和要求,需要教师时时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在学生徘徊迷茫时加以引导,在障碍阻塞处给予点拨,在融会贯通前及时疏通。

二、突出一个“活”字

《孙子算经》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数学名著,描述了很多数学名题,其中有这样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八头,下有二六足。问雉、兔各几何?解决这个问题时,学生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

1.列表法:

鸡兔同笼

2.画图法:先画好8个圆圈代表8个头,给每只动物先安2条腿(都看成鸡),一共用16条腿,还剩下10条腿。一次增加2条腿,一只鸡变成一只兔,把10条安完,把5只鸡变成兔(见下图)。

多种解题方法有密切联系,举一可以反三。多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学生不仅学会了基本的画图、列表的解题方法,还学会了假设、折半、金鸡独立、兔子起立等巧妙的解题方法,受到多种数学思想方法熏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三、强调一个“新”字

活动化教学中,教师更强调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能力。例如,“小数的性质”,教师让学生写两个自己最喜欢的小数。教师提问后在黑板上写出几个小数:0.1,0.10,0.100,在它们后面写出单位名称让学生猜这三个小数是否相等。学生意见不一,教师没有马上下结论,启发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讨论有几种方法可以证明它们是相等。学生经过热烈讨论想出好几种方法。教师请学生发言,有的学生认为可以画一画再比较;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在米尺上找一找。学生想出来的办法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肯定和认可,对他们的新发现加以赏识,报以赞扬,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如果教师一开始就告诉学生唯一的答案,那么学生就没有思维空间和时间,就不可能获得这么多的办法。学生经过自己探索和实践,归纳出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个性质。只有教师敢于进行教学创新,才能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

教学实践表明,数学教师如果能精心设计活动化教学,给学生动手的时间,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给学生探索新知的机会,在“动”字、“活”字,“新”字方面下功夫,那么,数学课就一定能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而不仅是传授某些知识,学生一定拥有可持续性学习的资本和能力,这样的教学才是完美教学。

[1]高 峡,康 健,丛立新,高洪源.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

[2]朱德全.论素质教育观下的数学教育[J].教学研究,1998

ISSN2095-6711/Z01-2016-07-0142

猜你喜欢
条腿小数三角形
小数加减“四不忘”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不会算账的蝉
三角形,不扭腰
按属性分类
三角形表演秀
鸡兔同笼
如果没有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