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改变城市
——深圳市推动全民阅读的战略设计及成果

2016-08-14 09:57谯进华
传媒 2016年11期
关键词:全民深圳读书

文/谯进华

阅读改变城市
——深圳市推动全民阅读的战略设计及成果

文/谯进华

政府倡导阅读不遗余力,定期开展优秀阅读推广人、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评选并给予奖励,示范带动效果明显。阅读节庆丰富多彩,深圳读书月、世界读书日、未成年人读书日、校园图书漂流等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到阅读的行列中来。良好的阅读环境,让深圳初步实现了“阅读无处不在”的阅读理想。

美国学者路易斯·芒福德把城市定义为“文化的容器”。在这个“容器”内,阅读为各种文化的发展提供持久的养料和动力,因而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过去十年中,全民阅读的深入开展及其发挥的深远影响,是深圳市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的一个标志性、符号化的事件。

从阅读开始:深圳全民阅读战略的形成与发展

全民阅读无论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还是作为一项政府文化行为在深圳的兴起,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城市独特性。

文化沙漠建绿洲。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同志二次南方谈话及随之而来的更加深广的改革开放在全国的展开,为深圳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一方面,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深圳的经济发展在全国独领风骚,城市发展一日千里,但经济的发展掩盖不了文化建设的短板。为消除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之间严重不平衡,消除人们视深圳为“文化沙漠”的偏见,深圳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拿出一个“文化深圳”的样本,为改革开放先锋城市正名。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需要文化的发展为其提供智力支持、人文环境和创新精神。也就是说,文化在深圳的兴起,既有塑造城市文化形象的使命,同时也有塑造城市人文精神和市民价值体系的使命。

倡导全民阅读之初,深圳文化领域情况较复杂。一方面,市场化的文化消费模式,如“歌厅文化”相当发达,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体的广场文化也如火如荼。另一方面,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群艺馆、图书馆、电视台等八大文化设施已经相继建成,公共文化设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圳文化建设何去何从?着力点在哪里?突破口该作何选择?成为这个城市文化管理者思考的首要问题。经过思考和论证,深圳选择了阅读。于是,在全国经商热、下海潮而导致“学习无用论”甚嚣尘上之时,深圳市民对阅读的热情却越来越高涨。有两个现象被当时中央驻深媒体所关注:一个是深圳图书馆读者人满为患与内地城市图书馆门可罗雀形成强烈对比,另一个是书店买书的人舍得花钱与内地书店经营平淡形成强烈对比。1996年,深圳书城(罗湖城)建成营业。同年,全国书市在深圳举办,场面火爆,创下了10天销售2300万码洋的图书销售奇迹。在看到市民如此高涨的阅读热情后,一个想法进入了文化决策者的脑海:举办市民读书节。经过论证,最终确定举办“深圳读书月”。用一个月的时间来举办一场大规模的阅读活动,这在当时国内尚属首创。“深圳读书月”的设立,标志着由政府倡导和引领的全民阅读时代的来临。

推动“图书馆之城”建设。作为对“深圳读书月”的呼应和补充,从2003年起,深圳提出实施“图书馆之城”建设计划,全力优化阅读环境。这个计划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提出将深圳建成一座图书馆星罗棋布、互通互联、方便快捷的“图书馆之城”。在《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2003—2005)三年实施方案》实施结束后,又相继制订并实施《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2006—2010)五年规划》和《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2011—2015)五年规划》。

随着服务型政府观念的普及,以及国家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全民阅读在深圳的地位逐步提升。2003年1月,深圳市委三届六次全会第一次提出实施“文化立市”战略。2004年3月2日,深圳市召开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工作会议,提出努力把深圳建设成为高品位文化城市,要求办好“深圳读书月”等全民阅读品牌活动,完善公共图书馆网络建设,为市民阅读打造良好的环境。从这一年开始,深圳市政府实施“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指标作为文化事业唯一指标列入体系。目标是将图书馆人均藏书从1.8册/件增加到2.3册/件。为此,市财政增加财政拨款6000万元用于两个市级图书馆的图书采购,区财政相应承担本区公共图书馆图书采购费用。“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的实施,将深圳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提高到2.3册/件,藏书水平进入全国前列。

确立全民阅读战略地位。2006年4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等11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从国家层面重视和推广全民阅读。深圳积极响应这个倡议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全民阅读内容和形式创新。这一年11月,“深圳读书月”举办“全国读书文化研讨会”,发布旨在推动全民阅读的《关于倡导“全民阅读”的深圳宣言》。

随着以“深圳读书月”和“图书馆之城”计划为代表的全民阅读项目的顺利实施,深圳全民阅读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诸多指标位居全国前列。为进一步促进全民阅读,强化全民阅读的战略意义,2009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快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次将全民阅读作为城市文化发展战略以文件的形式明确下来,标志着全民阅读战略地位的确立。2009年11月,深圳举办了《城记——深圳市“图书馆之城”建设成就展》,在回顾“图书馆之城”建设成就的同时,提出了未来建设的目标;2010年,《深圳读书月发展规划(2011—2020)》发布,对“深圳读书月”的长远发展进行科学规划,是国内第一个对单一读书品牌活动进行规划的文件;2011年,全国首个民间阅读组织联盟型的读书社团——深圳市阅读联合会正式成立。

2011年,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深圳随即思考文化强市建设的使命与途径,并在全民阅读与文化强市关系之间大胆地提出了“文化深圳,从阅读开始”的行动策略,这个策略成为当年第十二届“深圳读书月”的年度主题,这个主题的出现既体现了“读书月”主办方的立意,也反映出全民阅读在深圳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文化深圳,从阅读开始”战略路径选择,在随后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建设文化强市的决定》(2012年)中得到某种程度的确认。

第十二届深圳读书月辩论赛

推动全民阅读立法。按照《关于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快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部署要求,2013年,深圳正式启动全民阅读立法。经过2年多的立法工作,《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15年12月24日经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这是国内全民阅读领域首部运用特区立法权制定的法规。与国内其他省市的全民阅读法规、规章相比,《条例》突出了市民阅读权利、未成年人阅读、阅读推广、社会参与、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等内容,一方面对深圳全民阅读成功经验加以固化,另一方面又对深圳全民阅读未来发展进行了制度设计,具有鲜明的实践特征,为全国的阅读立法提供了一个样本。

基于以上回顾可以看出:深圳是我国全民阅读的先行者和探路者,深圳的全民阅读发展过程是我国全民阅读发展的一个缩影,它在实践过程中探索的方法策略影响了国内很多城市;全民阅读工作的战略性地位取决于城市文化定位和市民的需求;全民阅读作为一种战略选择,既是行政语境和发展目标的产物,更是文化观念和实践创新的产物,经济(财政)是基础而非决定性的因素;在我国当前全民阅读服务体系建设格局中,政府是“操盘手”和“铺路人”。

阅读改变城市:深圳全民阅读服务体系建设探索

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深圳“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以表彰这个城市坚持不懈推动全民阅读所做的努力。对于一个建市时间只有30多年的城市而言,获得如此殊荣,与其在全民阅读服务体系建设上的持之以恒的创新发展有关。深圳的全民阅读服务体系,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阅读观念体系。在十多年的实践中,深圳不断总结提炼,为全国贡献了系列观念,诸如“实现市民文化权利”“阅读·进步·和谐”“让城市因为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阅读改变城市”“文化深圳,从阅读开始”“阅读提升正能量”等,从不同层面揭示阅读的作用与意义。其中,“实现市民文化权利”“让城市因为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同时入选深圳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的十大观念,可见全民阅读对深圳观念建设的巨大贡献。“阅读·进步·和谐”已经成为国内很多城市、单位读书节的主题。

全民阅读活动品牌体系。包括深圳读书月、市民文化大讲堂、社科普及周、深圳晚八点、全民阅读网、月度好书榜、书香人家评选等。深圳读书月的设立及运作是深圳全民阅读活动品牌的代表。通过15年的运作探索,深圳读书月形成了“总主题+年度主题”的策划指引机制及“政府倡导、专家指导、社会参与、企业运作、媒体支持”的运作模式。深圳读书月对于深圳全民阅读的示范意义体现为:一是成为深圳全民阅读乃至深圳文化建设的名片,成为深圳文化崛起的象征;二是其采取的宣传部门牵头,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工、青、妇组织联合主办的领导机构为深圳开展全民阅读提供了组织保障;三是其建立的由专家、市民、媒体代表组成的策划机制为活动创新提供了专业基础。

基于传统与互联网共存的阅读公共服务体系。主要以“图书馆之城”建设计划的实施为代表。2003年,《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2003—2005)三年实施方案》公布,提出将深圳建设成为一个“图书馆星罗棋布、互通互联、资源共享的没有边际的大图书馆网”。经过“图书馆之城”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两个建设周期的建设,截至2013年,全市拥有各级公共图书馆633个,其中市级图书馆3个,区级图书馆8个,基层图书馆(分馆、街道图书馆、社区图书馆)622个,自助图书馆服务机220台,每14万人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每1.3万人拥有一个社区图书室(含自助图书馆)。“图书馆之城”计划的实施带来了市民阅读率的稳步提升。2016年,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公共图书馆统一服务技术平台应用规范》,标志着深圳公共图书馆服务进入一体化、标准化时代。2016年5月,深圳全民阅读APP正式上线,这是一个集内容创作、内容管理、内容加工、体验交互于一体的多终端阅读平台,其“让阅读无处不在”成为可能。

阅读消费体系。以深圳书城模式的创建与推广为代表。2010年,深圳市委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快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打造国际一流书城群的目标。如今深圳已经成为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四个大型书城的城市,其中,2006年建成的深圳书城中心城经营面积4.2万平方米,是现时全世界单店经营面积最大的书城。深圳书城历经“综合性大卖场”“文化Mall”“体验式书城”到“创意书城”集中模式的蜕变,逐步转型为为市民提供集阅读学习、展示交流、聚会休闲、创意生活于一体的复合式城市文化生活中心和文化综合体。这种模式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受到读者的欢迎和业界的赞同。目前,书城模式已经输出至安徽、江西等省市。

阅读推广体系。深圳的阅读推广体系包括以公共图书馆、学校等为代表的阵地推广和以电台、电视台读书频道以及报刊读书(书评)栏目为代表的媒体推广,还有以书评人、阅读推广人为代表的专业人士推广。其中,阅读推广人是深圳全民阅读的一个特色。通过对阅读推广人进行专门培训、聘用和开展下基层活动,形成一个阅读推广人管理系统。深圳已连续5年举办“阅读推广人公益培训班”,培养学员将近800人,正式聘用50人,每年开展阅读推广人下基层活动200场。从2011年起,“深圳读书月”每两年举办一次十大优秀阅读推广人评选,迄今已举办三届。从2013年起,“阅读推广人进基层计划”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

民间阅读组织体系。民间阅读组织数量的激增及其在全民阅读中发挥的作用,是近十年深圳全民阅读最为可贵的收获。以法人身份出现的现代阅读社团组织,根植于群众,在组织基层读书活动,了解群众阅读需求,采用新技术服务读者所体现出来的热情和效率方面,具有公共部门所不具备的优势。目前深圳拥有各类民间阅读组织超过200个,正式在民政部门注册的将近20个,这个数据居全国各大城市前列。其中,2012年成立的深圳市阅读联合会是国内第一个阅读类社会团体,现有团体会员83个,个人会员70多人。其他比较活跃的组织有爱阅基金会、后院读书会、深圳读书会、三叶草故事家族、深圳彩虹花公益小书房、深圳品书会等。2015年一年中,民间阅读组织举办的阅读推广活动达2896场,参与人数近145万人次。这些民间读书组织日益规范化的运作、管理及其专业化的活动,提高了深圳全民阅读的组织及专业水平。

可贵的坚持:深圳全民阅读良性发展的成因分析

深圳全民阅读持续稳步发展,在很多方面做了探索,也在很多方面引领全国阅读风尚,形成这种良性发展态势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体系完善的阅读环境。深圳的全民阅读最让国内同行羡慕的是深圳良好的阅读环境,包括以阅读为荣观念的深入人心,市民求学问道的热情高涨,以读书为乐的生活方式逐渐形成。随着“图书馆之城”计划、深圳书城群建设等全市性大型阅读项目的持续实施,深圳全民阅读的硬件条件达到世界一流,资源丰富日益丰富,阅读服务形式多样化,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民间阅读组织发达,活动内容丰富。政府倡导阅读不遗余力,定期开展优秀阅读推广人、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评选并给予奖励,示范带动效果明显。阅读节庆丰富多彩,深圳读书月、世界读书日、未成年人读书日、校园图书漂流等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到阅读的行列中来。良好的阅读环境,让深圳初步实现了“阅读无处不在”的阅读理想。

第二,运作有效的组织机构。一个领导有力、运作高效的组织机构是全民阅读健康发展的核心。以深圳读书月为例,读书月组委会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任主任,宣传、文化、教育、关工委为主办单位,工青妇组织、文联、各区宣传部、报业、广电、图书馆为承办单位,出版发行集团为总承办单位。在市级组委会之外,各区另外成立组委会,负责领导本区读书月及全民阅读工作。这种横向打通、纵向到底的组织架构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资源,发动群众,效率较高。正在筹备中的深圳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借鉴这种模式,以保证全民阅读组织机构能够统筹全市各类资源,协作开展阅读工作。

第三,可靠稳定的经费保障。全民阅读属于公共文化服务范畴,政府除了倡导阅读,承担基础设施、资源及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责任外,还要资助各类公益阅读活动。深圳市级财政对全民阅读的资助分为三大块:一是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经费,二是深圳读书月的承办兜底费用(每年资助额度在450万~500万元),三是(通过深圳阅读联合会)资助民间阅读组织的公益读书活动经费(从2013年起每年资助500万元)。区财政参照市级财政资助范围承担本行政区的全民阅读活动费用。图书出版、数字平台建设、阅读终端设备研发经费可以从市区文化产业资金申请。财政资助和产业资金的扶持,总体上保障了全民阅读各个环节的正常运作。

第四,针对性的服务对象。理论上,全民阅读涵盖城市的不同群体,由于不同人群的阅读兴趣和能力都不同,需要获得阅读帮助不同,因而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尤其要对几个重点人群给予关注:一是未成年人阅读。以培养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为重点,举办形式多样的亲子阅读活动。设立未成年人读书日,倡导全社会关注未成年人阅读;二是家庭阅读。通过“书香家庭”评选,鼓励家庭阅读;通过“故事妈妈”培训班等形式,为家庭阅读提供专业指导;通过发放亲子阅读书包,为家庭和儿童提供阅读帮助;三是社区阅读。在全市各社区设立“读书带头人”制度,对社区读书活动给予场所、资金支持,将书香社区建设纳入街道精神文明考核体系,定期进行考核评选;四是农民工阅读。主要通过建设“青工书屋”和劳务工图书馆,优化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在工业区的布局等方式,为农民工阅读创造条件。

第五,蓬勃发展的社会力量。《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规定深圳全民阅读工作遵循“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政府与社会各界协同提供全民阅读服务”。这是对深圳多年来开展全民阅读的经验总结。社会力量参与全民阅读的方式有三种:一是成立读书专门机构(基金会、读书会),开展常规性的读书活动;二是文化企业、读书组织承办或者自主举办公益性读书活动;三是企业赞助。政府可以通过采购、委托承办等途径对前两种形式的活动给予资助,还可以通过提供活动场地、培训机会等形式提供帮助。社会力量参与全民阅读,一方面克服了政府和阅读公共部门人力不足、敏感度不够的缺陷,另一方面在推动阅读日常化方面有较大优势。

第六,坚持不懈地推动阅读活动创意创新。创意创新是全民阅读活动吸引群众的法宝。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不断通过形式创新和内容创新,在读书活动的高雅与通俗之间、传统载体与电子载体之间、线上与线下之间、传道解惑与娱乐休闲之间、名家主讲与书友分享之间保持适度的平衡,使每个人都能够参与阅读、爱上阅读。为此,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阅读策划机制,根据需求确定读书项目,实现读书活动社会效益最大化。

“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阅读没有终点,阅读创新发展也没有终点。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下,全民阅读始终在路上。

作者系深圳市新闻出版广电局新闻出版处处长

猜你喜欢
全民深圳读书
全民·爱·阅读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可持续全民医保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
我们一起读书吧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深圳“去编”激起千层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