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如呼吸
——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谈青少年阅读

2016-08-14 09:57鲁艳敏
传媒 2016年11期
关键词:鲁迅读书语文

本刊记者 高 方 鲁艳敏

阅读如呼吸
——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谈青少年阅读

本刊记者 高 方 鲁艳敏

温儒敏 1946年生。现任山东大学文科一级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聘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北京大学出版社总编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召集人。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比较文学和语文教育的研究与教学。

“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当中的一句话,这无形中与全民阅读的宗旨对标。对于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召集人、曾任两届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的温儒敏来说,这也是他最为欣赏的一句话,他认为这是整个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精髓所在。

5月中旬,经朋友引荐,温先生邀请本刊记者到家中一坐。他所住的小区褐石园紧邻着圆明园,喧闹中有着一份独有的幽静,小区里碗口大的月季争相盛开,花香四溢。走进温先生的家,只见屋内与屋顶齐平的书架上,摆满了成套文集,书香四溢。记者不禁感慨,在这儿做学问,真是再好不过。茶几上已备好咖啡与茶,青少年读书的话匣子随之打开。

青少年阅读现状令人堪忧

“当年轻人有了读书的兴趣和习惯,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就会自然而然地带动起来。要提升国民素质,提升国家软实力,改变生活风尚,就要提倡读书。”

——温儒敏语

温儒敏为中学语文教师授课

阅读是种生活方式,无论是教科书,还是闲书,如果学生没有喜欢上读书,没有学会怎么读书,对未来终身的学习能力都是有所缺损的。现在很多年轻人,面对书海无从下手,不知该读什么,也不知该怎么读。温儒敏认为,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年轻人未能养成读书的习惯,自身忽视阅读,看电视、打麻将、玩游戏的时间远远多于阅读,所以从小培养读书习惯是最重要的;二是家里没有读书的气氛,怎么可能要求孩子爱读书?在孩子的教育上,父母的言传身教是第一位的。如果家长自己爱读书,孩子自然也对书有兴趣;三是社会氛围太浮躁,根本没法沉下心来读书,因此营造读书的社会氛围也很重要;四是语文教学对阅读不太重视,在中小学阶段,读书是获取精神和智力成长的主要营养源。这个阶段如果注重培养,建立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将为其一生打好基础,形成一种生活方式,受益一生。“当年轻人有了读书的兴趣和习惯,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就会自然而然地带动起来。要提升国民素质,提升国家软实力,改变生活风尚,就要提倡读书。”温儒敏也道出了国家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初衷。

提高青少年阅读,一靠“种子”,二靠“牛鼻子”

“学校是家庭的延续,语文老师要首先养成读书的良性生活方式,成为‘读书种子’,这样,你的学生才有可能喜爱阅读。”

“抓住读书兴趣这个‘牛鼻子’,是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结合,可以做到兼顾而发展。”

——温儒敏语

成立于2004年1月的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致力于研究与我国语文教学改革密切相关的课题,作为该所所长,温儒敏长期深入语文教育一线,走访过许多学校和教师,他发现很多老师读的主要是与职业需要相关的书,属于“职业性阅读”,却很少自由地读、个性化地读。“学校是家庭的延续,语文老师要首先养成读书的良性生活方式,成为‘读书种子’,这样,你的学生才有可能喜爱阅读。”

在学校方面,他认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还是喜欢读书的,但从初三开始,读书的兴趣和数量一路下滑。到高中,读书变得尤其功利,一些家长和老师甚至不许孩子读那些“与考试无关”的书。当下的教育体制,考试和竞争是现实。如何让学生考得好,又尽可能不伤害他们的学习兴趣呢?温儒敏告诉记者,这需要平衡和改进。“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办法有许多,但最管用、最有效的就是读书,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是关键。抓住这个‘牛鼻子’,就能一举两得、事半功倍。”他认为,首先不能把考试和读书对立起来,培养读书兴趣,多读书的孩子会有较宽的阅读面,思维活跃,语文素养较高,考试成绩自然也不会差。其次,读书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良性的生活方式,在中小学阶段培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是为学生一生打底子。“抓住读书兴趣这个‘牛鼻子’,是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结合,可以做到兼顾而发展。”

5月17日下午,记者来到温儒敏先生家中进行采访

“多读书”是阅读之本,但要加以引导

“海量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甚至可以鼓励‘连滚带爬’地读。”

——温儒敏语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已出版三集,书中收录了作者关于语文教育研究的论说,其形式包括报刊访谈、讲演与随笔等。书中他指出,在语文的概念被多方解读,弄得有点混乱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提阅读的重要性。虽然每一代人、每个时期对于语文的内容、含义都有不同的阐释,但本质还是“多读书”。温儒敏非常赞同山东省潍坊小学教师韩兴娥讲的一句话——“读一本书(指教科书)和读很多书是不一样的。”因此,他提倡海量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甚至可以鼓励“连滚带爬”地读。这包括浏览、快读、猜读、跳读等多种读法,不一定本本书都要精读,有时候,“不求甚解”恰好是可以拓展阅读面的一剂良药。温儒敏认为,现在语文课对于阅读方法的传授太过单一,几乎都是分析性阅读,注重作者意图、背景、主题、段落大意,以及思想意义、教育价值等,这就有点儿“一锅烩”了。不同的文体,不同的书籍,阅读方法上是有区别的,授之以渔,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很重要。

书海五光十色,甚至泥沙俱下,既要保护孩子读好书,又不能干涉他们的兴趣选择,这是全民阅读活动中的一大课题。温儒敏觉得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包括阅读名著与经典,导向健康的、有文化意义的书,导向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书。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阅读上给他们一些自由选择的空间,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让学生自己找书来读。根据各个学段,科学地、有计划地安排适当的课外读物是很有必要的。温儒敏给记者举例,“就拿小学来说吧,课外阅读可以分三个学段。第一学段,是小学低年段,可以多读一读浅近的童话、寓言和故事,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在这个年龄段,很提倡亲子阅读,通过阅读释放孩子们的天性。第二学段,是小学三四年级,要重视叙事性作品的阅读,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具有生动形象、故事性较强的作品。应注意往读书方面引导,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是小学五六年级,要求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这些都是课标的要求。”他补充道,如今的学生大量接触网络,容易浮光掠影,所以在提倡“多读书”的同时,还要加上“读整本书”,这样可以磨磨性子,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和作风。

现代人的信息焦虑与“百度”依赖

“语文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增加‘传媒素养’的内容,教给学生如何在鱼龙混杂的互联网世界中学会辨析、过滤。在里面寻找自己认为有用的信息,这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把自己捆绑住。可以利用它,但不可依靠它。”

——温儒敏语

对于网络时代快节奏、信息量大的传播特点将带来何种影响,温儒敏觉得,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时俱进,但世俗化、粗俗化、粗鄙化却越来越严重。一方面,在微信和各种媒体那里什么信息都可以得到;另一方面,视野又可能越来越窄,缺少最基本的判断力,也没有定力。读书可以适当远离喧嚣的网络,反而会获得某些定力。读书当然要读基本的书,包括经典,也还应该读一些杂书,那样有助于保持读书的兴趣。现在学生不喜欢读书,可能是家长老师的规定太过死板了。凡是规定的,他都不喜欢,这是小孩天然的反应。“要让读书就像吃饭、喝水、呼吸一样,到那时自然而然就会自己去读书了。”

关于网络时代读书问题,温儒敏也有自己的看法。曾有人做过行为研究,大学生带着手机上课,平均每10分钟看1次手机。温儒敏分析,网络时代,信息过量使人产生焦虑,而这种焦虑潜意识会沉淀,进而影响人的情绪,甚至影响心理、生理的功能,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事,懒于思考,思维碎片化,无深度,还会焦虑。对于当今普遍存在的社会焦虑症,他提议还是要从中小学抓起,学会过滤信息。语文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增加“传媒素养”的内容,教给学生如何在鱼龙混杂的互联网世界中学会辨析、过滤。让学生了解媒体,在里面寻找自己认为有用的信息,这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把自己捆绑住。可以利用它,但不可依靠它。“读书是心灵的漫游,过程很美丽,不能太过功利,光看文学史教科书等读物,终究会变得‘只有知识,没有感觉’。所以现代人做的东西,大多没有温度,得来太容易,什么都靠‘百度一下’,越是不读书,越会导致思维能力浅层化和碎片化。”

流行读物就像冰淇淋,建议年轻人多读经典

“流行读物就像冰淇淋,给人娱乐和刺激,适当的品尝是可以的。但它终究替代不了主食,流行时尚不能替代经典。”

——温儒敏语

近年来,玄幻、言情类小说颇受读者喜爱,也成为网络原创文学发展的一大趋势。对于这类现象,温儒敏认为,流行读物就像冰淇淋,给人娱乐和刺激,适当的品尝是可以的。但它终究替代不了主食,流行时尚不能替代经典。另外,中小学生的阅读,还是需要引导的,如果放任读流行读物,甚至读网络上那些黄色、暴力的东西,容易使口味变坏,那将终生受损。

温儒敏曾经给大学生开过一份书单,20本书,都是最常见的中外文化经典,其中包括论语、孟子、世说新语、古文观止、红楼梦、柏拉图、歌德、马克思,也有毛泽东、鲁迅等。他特别主张青少年多读点鲁迅。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鲁迅先生的作品,或者之前的一些经典,离他们的现实生活太远了,是“老古董”,要读就读富有时代感的。其实不然,鲁迅是离我们太近了。“鲁迅笔下的国人面相以及刻画的人心,在每天的生活当中都能看到。”

温儒敏建议年轻人多读读鲁迅的作品,从鲁迅那里学会了解中国文化,了解国民性,学会“知人论世”,学会独立思考。他说:“学习鲁迅不是要变得犀利、尖刻,而是要学习他的批判精神和不随波逐流。”建议小学可读《朝花夕拾》,文中充满抒情和幽默,特别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语言清新,充满温暖,是鲁迅最柔软的部分;初中可读《孔乙己》,看似平淡,却对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高中可读鲁迅杂文,杂文在鲁迅作品中比重最大,可谓包罗万象,既能提高写作水平,也能从中学到很多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及近代社会历史的知识。

猜你喜欢
鲁迅读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鲁迅,好可爱一爹
鲁迅《自嘲》句
我们一起读书吧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读书为了什么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