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宁画《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卷

2016-09-08 01:52聂崇正
收藏家 2016年8期
关键词:侍郎嘉庆画卷

□聂崇正

冯宁画《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卷

□聂崇正

近日看到一件清朝的宫廷绘画作品,作者为冯宁,画卷名《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画为纸本设色,纵35、横1050厘米。此图曾见于《石渠宝笈·三编》著录,此后又 见于王以坤编著的《故宫已佚书画闻见录》、刘九庵编著的《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杨仁恺所著的《国宝沉浮录-故宫散佚书画见闻考略》、劳继雄所著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等多种书内,属于清宫流失出去的绘画作品。此卷画还见于逊帝溥仪赏赐溥杰物品的清单中,按照宫中小朝廷的计算法,宣统十四年(民国十一年,1922年),此画卷以赏赐为名流散出宫。

画卷保存尚完整,仍然还为清宫原装裱样式,但包首上的题签已然失去,画心颇多折痕及稍许裂痕,卷首的玉别子已然掉落,但仅仅是与画卷分离,玉别子还在,上面镌刻:“乾隆御赏 冯宁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文字。现存盛装画卷的木盒为后配,制作不够精良,非宫中原物。

画卷描绘的是街市景色,商铺小巷、舟车行人、骡马旅者,热热闹闹、熙熙攘攘,还有河流通过的水门,颇具特点。据画卷卷尾的署款:“乾隆五十九年十一月臣冯宁奉敕恭仿宋院体金陵图”显示,此图的原本是卷宋画,从画风看确实留有不少宋代绘画的痕迹,有些还颇近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卷中的某些细节,或许它是《清明上河图》的一件变体画,与“金陵”似乎并不相干。此《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卷作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

画家冯宁之名,画史上有所记载,但仅见于胡敬所著《国朝院画录》一书卷下:“冯宁,工人物、楼阁。《石渠》著录三(内合笔一,见后)。《白鹰》一册(左幅画白鹰,标题:嘉庆九年十一月吉林将军秀林进,款:‘臣冯宁奉敕恭画’。右幅皇上御题,后幅臣董诰、朱珪、刘权之、戴衢亨、英和、赵秉冲、黄钺恭和。前幅叶董诰题“风霜英采”。)《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一卷(以上三编)”。按嘉庆九年为公元1804年。

按照此画卷《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的图名来看,这件作品并非是冯宁的原创,而是他仿自杨大章的同名画卷,同样杨大章的画卷,亦应源自于宋画,此画卷应当是仿本的再仿本。当然宋画原本已然无迹可寻了,仅见于《石渠宝笈》著录。杨大章所画的画卷现在收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卷最后署款为:“乾隆五十六年五月臣杨大章奉敕仿宋院本金陵图”,钤印章两方。此外乾隆中后期宫廷画家谢遂也奉命仿画了一卷,见于《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杨大章和冯宁一样,都是清乾隆后期供奉宫廷的职业画家,从供职的时间上看,杨大章要稍稍早于冯宁,二人应当有过一段共事的经历。

画家冯宁供职宫廷,故而清内务府造办处的档案中,留下有他作画活动的记述,试举例如下: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五月初五日接得员外郎福庆押帖,内开二月三十日太监厄勒里交《廓尔喀得胜图》七张。传旨:着如意馆庄豫德、冯宁、伊兰泰、清柱照《战图》七张绘总全图一张,先起小稿伺候呈览,准时再放大稿,照紫光阁后殿西间北墙一样尺寸画大画一张;东间北墙贴字一张,俱高一丈零二寸、宽一丈二尺五寸。再照《战图》七张添画《紫光阁赐宴图》一张着如意馆起草稿一份,交刻铜版处过细稿,得时交如意馆着色绘画,其应刻铜版交铜版处自行照铜版尺寸一样绘画刻做。钦此。”此则档案中显示,画家冯宁与另外三位画家庄豫德、伊兰泰、清柱一起,参照铜版画《平定廓尔喀得胜图》绘制“总全图”大画一张,这是清宫描绘“战图”的惯例,即有手绘设色的多幅战图,又有铜版画印制的多幅的战图,还有巨幅大型的整张战图,均收存和悬挂在紫光阁内。

又见嘉庆九年(1804年)“十一月十三日接得库掌伯龄、委署主事延昌押帖,内开十月初六日总督内务府大臣常奉旨:着如意馆画越南国使臣黎伯品脸像,于初八日冯宁画得黎伯品半身像一幅,交太监刘得志呈览。奉旨:着画衣纹。钦此。于十月十一日冯宁画得越南国使臣黎伯品半身像一幅呈览。奉旨:交如意馆托纸一张。钦此。”冯宁曾经于嘉庆九年为越南国的使臣黎伯品画过肖像,说明他的肖像画也有一定的水平。

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卷 (局部)

除此之外,画家冯宁的名字多出现于与其他画家合作的画幅上,见于胡敬所著之《国朝院画录》,如:“庄豫德、沈焕、黎明、程琳、沈庆兰、冯宁、蒋懋德、张舒合补《职贡图》四卷。第一卷补图朝鲜至景海七十三段官目民人男妇,款:‘臣庄豫德恭绘’。第二卷补图关东鄂绰至广西陆州土人六十段番苗男妇,款:‘臣沈焕恭绘’。第三卷补图甘肃省河州土千户韩玉麟等所辖撒啦族土民至四川省阜和营辖咱里番氏九十二处番夷男妇,款:‘臣黎明、程琳、沈焕、沈庆兰恭画’。第四卷补图云南省云南等黑猡猡至贵州省贵定、都匀等处蛮人七十八处番苗男妇,款:‘臣冯宁、蒋懋德、张舒恭画’。第一幅前,乾隆二十有六年岁在辛巳秋七月,御题职贡诗八韵。第一次幅,嘉庆十年乙丑仲冬下,御题‘补职贡图’。第一后幅补书,大学士刘统勋、协办大学士尚书梁诗正恭和。第二前幅补书,尚书臣刘纶、左都御史臣金德瑛恭和。第二后幅补书,侍郎臣董邦达、侍郎臣裘曰修恭和。第三前幅补书,侍郎臣于敏中、侍郎臣介福恭和。第三后幅补书,侍郎臣观保、侍郎臣王际华恭和。第四前幅补书,侍郎臣钱汝城、侍郎臣钱维城恭和。第四后幅补书,大学士尚书公臣傅恒、大学士臣来保、臣刘统勋、协办大学士尚书公臣兆惠、尚书公臣阿里衮、尚书侯臣富德、尚书臣刘纶、都统侍郎臣纳延泰、侍郎臣于敏中恭跋。第四后次幅,大学士臣庆柱、董诰、朱珪、尚书臣戴衢亭、侍郎臣赵秉中、赞善臣黄钺恭和。引首标题:一、‘萝图式廓’,二、‘卉服咸宾’,三、‘琛赉云从’,四、‘梯航星集’。款:‘臣董诰奉敕敬书’。谨按:职贡图旧藏乾清宫,为丁观鹏等合画,已不存,而诸臣恭和及跋,则载在续编,皇上因命补图补书,并命廷臣继和焉。”不过可惜的是画家冯宁参与绘制的这套多卷本的《职贡图》卷,现在已然不复完整了。

笔者曾见有冯宁所画的《平安驈图》轴,为绢本设色画,纵199、横107厘米,现为私人收藏。此画幅的左上方书写有图名:“平安驈,陕甘总督松筠进,高四尺六寸、长六尺五寸。”另有同样内容之满文、蒙古文;画幅的左边沿有作者署款:“嘉庆己巳仲冬臣冯宁恭画”,下钤印“臣冯宁”、“恭画”。“嘉庆己巳”为嘉庆十四年(1809年)。图中所画为一匹大马,该马由地方官员陕甘总督松筠所进献。画幅上钤收藏印章多枚,计有“嘉庆御览之宝”、“陶冶性灵”、“其旋元吉”、“其静心专”、“惟几惟康”等。此图虽然画的是一匹骏马,却仍然属于清宫的纪实绘画之一。画家冯宁的生年及卒年一向未见记载,从以上作品中可以知道嘉庆十四年(1809年)时尚在宫中供职。

画家杨大章的姓名,同样见于胡敬所著《国朝院画录》卷下:“工人物、花鸟。伏读《圣制诗》三集题大章《绿竹红桃》有“精神雅契风人趣,疑是匡来善说诗”句;四集题大章《花鸟》有“金壶滴露净娟娟,不以形传以神写”句,同题有“鸟意轻盈花态鲜,真教院体夺黄筌”句;五集题大章仿赵幹《江行初雪图》有“是为善学柳家法,岂许独推赵氏精”句。臣敬谨按:国朝花卉,当以恽寿平为第一,淡冶秀逸,仙骨珊珊,如藐姑之不食人间烟火。其次邹一桂推能品,于寿平笔意,深有悟入处。大章稍逊一桂,而设色修洁,亦足名家,体夺黄筌,圣裁固无虚媺也。《石渠》著录十有六。”

画家杨大章的生卒年同样未见记载,其在宫中大致的活动时间亦只见于档案中。最早见到画家杨大章活动的记录是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正月二十四日接得郎中李文照押帖,内开正月初七日首领董五经传旨:咸福宫后殿东北间南墙东边画斗一张,着画天竺积雪;重华宫琬琰集百什件内用册页一册八开,俱着杨大章画。钦此。”“正月二十四日接得郎中李文照押帖,内开正月初九日首领董五经交御笔藏经纸画八开,杨大章宣纸画八开。传旨:着交启祥宫裱册页。钦此。”“正月二十七日接得郎中李文照押帖,内开本月二十四日首领董五经交宣纸二张,传旨:清晖阁松云楼下玻璃窗户下横披一张,着方琮画,东间北墙窗户上横披一张,着杨大章画。钦此。”

乾隆五十四年(1793年)“十一月押帖,内开初五日太监常宁传旨:白鹰二架着杨大章起稿呈览。钦此。随起得《白鹰》稿呈览,奉旨:着照郎世宁所画《海青》画法临画。钦此。”乾隆五十五年(1794年)“九月,内开九月十九日懋勤殿交杨大章画《白鹰》挂轴一轴,传旨:着配囊,安白绫签。钦此。”

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卷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正月,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记载有:“二十日接得员外郎金江押帖,内开正月初八日太监鄂鲁里交杨大章仿宋院本金陵图手卷一卷。传旨:交启祥宫冯宁仿画。钦此。”这是画家冯宁开始画《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卷的时间,画卷署款上的“乾隆五十九年十一月”,应当是画卷完成的时间,作画费事共两年,进度颇快。

乾隆五十五年(1794年)之后,画家杨大章的活动似乎就不甚清晰,或因去世或因患病离开了宫廷。所以才有画家冯宁继续仿画杨大章仿画“金陵图”的故事。

杨大章和冯宁都画有同名的画卷,但冯宁留下了这么一卷作品。在时间上正好先后相衔接,看来并不纯粹是巧合,类似这样的做法,在清宫内此前就有先例可寻。

现在从留存下来的作品以及清宫档案记录看,乾隆皇帝经常会下令宫廷画家临仿古代绘画、保存留下副本的做法,当然这些临仿作品与原作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但毕竟为现时了解那些已然不存于世的作品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图像资料,有其存在的价值。

Feng Ning’s Picture Volume of “Imitation of Yang Dazhang’s From Academy of Song Dynasty”

Nie Chongzheng

(责任编辑:劳棠)

猜你喜欢
侍郎嘉庆画卷
中国画卷
从嘉庆元年继德堂观戏谈起
罗米的画卷
绘就最美生命画卷
英国发现清代嘉庆朝南海县衙告示考释
再也不怕了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清中期女性的日常生活——以嘉庆朝刑科题本为中心的探讨
古代的侍郎官是个啥
浅谈古代官职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