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药剂防治水稻叶瘟和穗颈瘟的效用与技术研究

2016-09-09 03:24耿辉辉杨本香李步群秦建华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三环用药量稻瘟病

蒋 晴,耿辉辉,杨本香,李步群,秦建华

(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新洋分公司,江苏射阳224314)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叶瘟和穗颈瘟的效用与技术研究

蒋晴,耿辉辉,杨本香,李步群,秦建华

(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新洋分公司,江苏射阳224314)

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本研究比较了几种药剂对水稻叶瘟和穗颈瘟的防治效果及使用技术。结果表明,75%三环唑WP 30 g/667m2和4 0%稻瘟灵EC 100mL/667m2防治叶瘟的效果较好,75%三环唑WP 30 g/ 667m2和27%三环己唑醇SC 80mL/667m2对穗颈瘟的防治效果较好;同时发现叶瘟的防治力度也会影响后期穗颈瘟的发生程度。因此,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应着重于前期叶瘟病,后期可减少穗颈瘟的打药次数,既可以降低成本,又能减少水稻的农药残留。

叶瘟;穗颈瘟;药效;防治技术

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0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2.1769.S.20160310.1045.008.html

稻瘟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其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其危害程度因水稻品种、栽培技术以及气候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通常早籼稻发病较少,晚稻发病较多,尤其是粳、糯稻较易发病,且我国沿海、沿江地区常年发病较重,容易造成严重危害[1-2]。新洋农场位于江苏沿海地区,近年来叶瘟及穗颈瘟发生较为严重,虽用药频繁,但田间防治效果却不理想,原因在于目前生产上缺乏防治此病的高效药剂。如何筛选出适合当地水稻使用的药剂,是当前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药剂

75%三环唑WP(江苏三山农药有限公司提供);40%稻瘟灵EC(江苏江南农化有限公司提供);25%嘧菌酯SC(河北威远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27%三环己唑醇SC(瑞士先正达公司提供);25%咪鲜胺EC(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2试验概况

试验地点分别设在新洋农场新北生产区五大队河北11号田(5N11,叶瘟试验)和一大队河南9 号田(1S9,穗颈瘟试验),前者试验时水稻处于拔节期,后者试验时水稻处于破口初期。水稻品种均为糯稻“99-25”。前茬小麦,土壤类型为砂壤土,肥力中等偏上。

1.3试验设计

1.3.1叶瘟防效试验。试验共设4个处理,处理1:40%稻瘟灵EC用药1次,用药量为100mL/ 667m2;处理2:75%三环唑WP用药1次,用药量为30 g/667m2;处理3:25%嘧菌酯SC用药1次,用药量为3 0mL/667m2;处理4 :清水喷洒作为空白对照(CK)。田间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4次,共16个小区,每小区面积6 0m2。于2015年7 月3 0日下午施药,试验当天天气晴朗,气温2 6~36℃,空气湿度为76%,风向为东南风3~4级,风速为3.2~5.7m/s。各处理用药量对水3 0 kg/667m2,采用电动喷雾器喷雾。施药时田间水层3 cm左右,保水3d。试验时田间叶瘟处于发病初期。

1.3.2穗颈瘟防效试验。试验共设5个处理,处理5:75%三环唑WP用药1次,用药量为18 g/ 667m2;处理6 :5%三环唑WP用药1次,用药量为30 g/667m2;处理7:25%咪鲜胺SC用药1次,用药量为60mL/667m2;处理8:27%三环己唑醇SC用药1次,用药量为80mL/667m2;处理9:清水喷洒作为空白对照(CK)。每个小区面积120m2。于2015年8月28日下午施药,试验当天天气晴朗,气温20~30℃,空气湿度为7 9%,风向为东南风3 ~4级,风速为4 .1~5.9m/s。用药量对水3 0 kg/667m2,采用电动喷雾器喷雾。施药时田间水层3 cm左右,保水3 d。该田前期叶瘟发生较重,用75%三环唑WP 30 g/667m2普防过3次,较好的控制住了病情。

1.4调查方法及内容

药后3、8、13和18d分别调查各处理的发病情况,每小区均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相连2 穴,记载每张叶片的发病严重度。在水稻蜡熟期分别调查每个处理的叶瘟和穗颈瘟的发生情况。病株调查,把每个能成穗单茎或大分蘖记作1株,不能成穗的小分蘖不调查。病叶调查,每株调查顶部5张完全抽出叶片。

病叶严重度分级、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参照以下公式计算:

病株率(%)=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病叶率(%)=病叶数/调查总叶片数×100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 ×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片数×9)]×100

校正防效(%)=[1-(Ck0×Pt1)/(Ck1× Pt0)]×100

穗颈瘟发生率(%)=发病穗数/调查总穗数× 100

注:Ck0表示清水对照区施药前的病株率或病指;Ck1表示清水对照区施药后的病株率或病指;Pt0表示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的病株率或病指;Pt1表示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的病株率或病指。

所有数据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统计分析。

表1 几种药剂对水稻叶瘟的防效试验结果

2 结果分析

2.1几种药剂对叶瘟的防效

所有试验药剂在试验期间对水稻无药害现象。从表1可以看出,在叶瘟发生初期,施药后3 ~8d,3个处理药剂的防效都处于上升趋势。药后8 d嘧菌酯的防效最好,为6 3.19%,其次是稻瘟灵的56.98%和三环唑的4 0.58%,3种药剂的防效之间差异并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施药后18d,稻瘟灵的防效最好,为75.88%,表明稻瘟灵的持效期最长(表1)。

2.2几种药剂对穗颈瘟的防效

从表2结果可以看出,处理8,27%三环己唑醇SC 80mL/667m2对穗颈瘟的防效最好,穗颈瘟的发生率最低,仅为0.007%;其次为处理6,75%三环唑30 g/667m2,穗颈瘟发生率为0.010%;然后是处理5,三环唑18 g/667m2,穗颈瘟发生率为0.021%;处理7,25%咪鲜胺60mL/667m2的防效最差,穗颈瘟发生率为0.031%。4个处理的穗颈瘟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

表2 几种药剂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效试验结果

2.3叶瘟防治力度与穗颈瘟发生的关系

从表3的数据看出,若前期不防治叶瘟,后期在穗颈瘟的防治上药剂、防治时间和用药次数均一致(4次),结果其穗颈瘟的发生率为前期防治叶瘟用药1次的15倍,是前期叶瘟防治3次的数千倍。

而若前期防治叶瘟用药3次,后期防治穗颈瘟只用药1次,其穗颈瘟的发生率只有0.01%,即使在穗颈瘟未防治的对照区的发病率也不到千分之一。由此说明,要想控制住穗颈瘟,必须要控制住叶瘟。

表3 叶瘟防治力度和穗颈瘟发生的关系

3 小结与讨论

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的病害之一,本试验结果表明,三环唑与稻瘟灵是防治叶瘟和穗颈瘟的有效药剂。三环唑在生产上应用时间较长,田间使用时应该注重药剂的合理轮换以减缓抗性的发生;三环唑与三环己唑醇防治穗颈瘟的效果较好,但只防治一遍的防效仅为56%,在实际生产中仍然远远不够,因此生产上防治稻瘟病应该选择三环唑、稻瘟灵或者三环己唑醇的搭配轮换使用,在大发生年份,更要提早预防,因其单次防效有限,生产上要注意用药次数,防治的间隔期也不能超过持效期。

控制叶瘟的发病率是防治水稻穗颈瘟的关键措施。有研究证明,水稻穗颈瘟和叶瘟的发生呈正相关[3-5]。本试验结果也表明,要想控制住本场主栽糯稻品种99-25的穗颈瘟,首先要控制其叶瘟。试验区(5N11)在前期叶瘟防治上只用1次药,而大田用药3次,后期在穗颈瘟的防治上试验区与大田的药剂、防治时间和用药次数均一致(用药4 次),结果大田穗颈瘟的发生率远远低于试验区(不到千分之一),试验区的穗颈瘟发病率则是大田常规防治的几十甚至几百倍。试验区(1S9)前期全田对叶瘟普防3次,后期穗颈瘟上只用药一次,调查发现穗颈瘟的发生率很轻,连对照区(穗颈瘟未打药)的发病率也不到千分之一,远远低于试验区5N11。因此,对穗颈瘟的防治应重防在叶瘟上,后期可以减少穗颈瘟的用药次数,既可以降低用药成本,又能减少后期水稻的农药残留。

[1]邱 强.作物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彩色图谱[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13:82-86.

[2]郭玉人.植保员手册[M].第4 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4.

[3]李 桦.水稻稻瘟病苗瘟、叶瘟、穗颈瘟相关关系的探讨[J].植物保护学报,1991,18(4):293-296.

[4]张品辉,杨永高,王家惠.水稻常规大糯品种叶瘟和穗颈瘟的关系[J].植物医生,2015,28(1):8.

[5]陈福如,阮宏椿,杨秀娟,等.稻瘟病苗瘟叶瘟和穗颈瘟的相关性分析[J].植物保护科学,2006,22(7):440-443.

S511;S482

A

1673-6486-20150109

2015-10-28

蒋 晴(1986—),女,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E-mail:329910968@qq.com。

猜你喜欢
三环用药量稻瘟病
三环填数
银三环(千里达)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啶对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药量的影响分析
防治生姜田病虫草害的农药及使用方法
防治生姜田病虫草害的农药及使用方法
半夏泻心汤临床案例用药量的聚类分析
三环陶瓷小镇
生物绿肥在稻瘟病防治中的应用与示范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穗瘟效果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