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卜生《群鬼》与曹禺《雷雨》的结局比较

2016-09-10 07:22朱蔚青
文学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雷雨比较

内容摘要:《群鬼》和《雷雨》分别是易卜生和曹禺两位伟大戏剧家的著名作品,在两篇作品都有关于家庭伦理混乱和意外灾难的描写。两个家庭都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真相大白的同时,都发生了给家庭带来巨大损失的意外灾难。但是两部作品在许多方面也存在差异,本文试图分析《群鬼》中的火灾与《雷雨》中的雷雨的异同与这后面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群鬼》 《雷雨》 结局 比较

挪威文学在十九世纪末影响相当深远,其中的代表人物易卜生在五四时期和以后在中国文艺界引起过高度的重视。曹禺受到这种时代氛围的影响,在中学念书时就参演了几部易卜生的著名戏剧,甚至可以一字不漏地背诵一些剧本。大学时代,曹禺专攻西洋戏剧,易卜生的戏剧他得以广泛涉猎,深入研究。

曹禺的作品受易卜生的影响是没有争议的事实,曹禺没有否认自己接受易卜生的影响,但说《雷雨》这部戏剧没有“在故意模仿谁”。《群鬼》与《雷雨》确有一些相似之处,比如都描写了封建家庭中的乱伦,最终原因都是因为男主人与女佣人发生关系产下私生子从而引发下一辈的乱伦悲剧。而最后的悲剧结局两部戏剧也不约而同地加入了自然灾难的因素。在《群鬼》中,是火灾将阿尔文家出资修建的孤儿院烧毁了,而在《雷雨》中是雷雨加上电线漏电被四凤和周冲撞上,于是两人电死。为什么《群鬼》中是火引发的灾难而《雷雨》中是水引发的灾难呢?我认为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情节和历史文化背景不同

《群鬼》与《雷雨》的结局不同,首先是由于两部戏剧的情节不同,而作家写作作品是会受到外界历史文化背景影响的。遭遇相似而结局完全不同的可以算是《群鬼》中的吕嘉纳和《雷雨》中的四凤,两人都是老爷的私生女,长大又在老爷家做使女,都跟少爷有私情。《群鬼》中的吕嘉纳是阿尔文先生与女佣乔安娜的私生女,在戏剧开头,她的父亲安格斯川试图劝说她帮他开妓院,通过卖淫过上“不结婚也有钱花”的日子。吕嘉纳与欧华士勾搭上了之后,想通过嫁给欧华士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当知道欧华士身患梅毒且是她的同父异母的哥哥后,就毅然离开了阿尔文家。吕嘉纳没有真正爱上欧华士,她只是为了钱跟欧华士在一起。在欧洲女性的贞操观念没有那么强,吕嘉纳对于欧华士也没有什么留恋,故吕嘉纳可以去安格斯川那里卖淫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

而四凤则不同,她是真心爱着周萍,她不仅身处贞操观念很重的中国,还怀上了周萍的孩子。当得知周萍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后,她已经无法全身而退了。她不仅犯下了难以宽恕的罪孽,仅仅是未婚先孕就已经为社会所不容。如果她想要继续活下去,她就必须承受离开爱人和孩子的痛苦,或者终其一生在别人的歧视与白眼中生活。这对于她来说,是比死更痛苦的。所以四凤没有别的出路,只能死亡。

四凤与吕嘉纳结局的不同归根结底显示出挪威与旧中国的国情不同,在社会文化中挪威对妇女的压迫没有中国强大,但人性的异化却比中国更甚,例如鲁贵也是四凤没有血缘的父亲,却不至于要哄骗四凤去卖淫。

二.作品想突出的思想主题不同

分析这两个悲剧结局的原因可以得出,《群鬼》的火灾很大程度上是由安格斯川在做活的地方划了洋火随意乱扔引起的。这在作品中有几处铺垫。“曼德:是不是安格斯川做活的地方 阿尔文太太:是。人家说他划了洋火老爱随地乱扔。”[1]安格斯川是阿尔文先生的私生女吕嘉纳的父亲,他表面上是吕嘉纳的父亲,其实是为了钱而娶了怀孕的女佣人。安格斯川是一个悲剧人物,他为了钱而出卖了自己的婚姻幸福,他并没有得到爱情,也没有自己的后代,他老婆瞧不起他,没有血缘的女儿也瞧不起他。他的命运悲剧一方面是因为自己贪图钱财,另 一方面可以说是阿尔文家造成的。他划洋火乱扔造成的火灾也可以看成是他对于阿尔文家的复仇。作家从这个意义上凸显了家庭伦理混乱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伤害。例如剧中被残害的阿尔文太太,本来想逃离好色虚伪的阿尔文先生,结果听从曼德牧师的劝诫回到充满罪恶的家里,遮掩丈夫的丑行,美化他的德行。她在掩埋丈夫的丑行中葬送了自己的青春,害苦了自己的孩子。

而《雷雨》中的触电事件虽然有一些铺垫,没有确切指向哪一个剧中人物,只是巧合(真相大白的时候是狂风暴雨的夜晚)加上巧合(四凤跑出去刚好碰到走水的电线),双重的巧合让这个悲剧结局有了浓厚的悲剧色彩,体现出曹禺的宿命论思想,即认为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高于一切,人尽管费尽心力也无法摆脱命运的摆布。许多人认为这种力量是上帝,那么这种悲剧结局就是人对于原罪的救赎。相比较而言,四凤和周冲是剧中最天真、最不知情、沾染的罪恶最少的。让他们最先死去其实是对他们灵魂的一种解放和救赎。而对其他人,活着面对罪恶、无法得到救赎是比死更残酷的惩罚。而在高高在上的命运面前,每个人的挣扎都是那么徒劳无益。作家试图站在更高的层面俯视众生的命运,突出一种命运无常的沧桑感。

三.中国和西方的水火意象不同

曼德和阿尔文太太关于是否给孤儿院买火险的讨论。阿尔文太太给家里什么都保了火险——“房子、家具、牲口、粮食,什么都保了险。”即使阿尔文太太是一个谨慎小心的女人,也不至于把家里所有东西都保险,这种行为正反映了阿尔文太太心知家中有罪孽,怕遭到天谴,她将丈夫留下的钱捐建孤儿院也说明了这一点。曼德牧师说服阿尔文太太不买保险,“曼德:并且我觉得咱们可以相信这么个慈善事业不会遭殃——上天一定会特别保佑它。”办孤儿院在西方是为上帝行善事,正如曼德牧师所说“孤儿院可以说是桩神圣的事业”。可是应该受到上帝庇佑的孤儿院在开幕前被烧毁,又给这个结局笼罩了一层神秘主义的色彩。在马太福音第三章中约翰说:“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教你们悔改;但那在我以后来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给他提鞋也不配。他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这里的火指的是审判。对于真实悔改相信他的人,他要用圣灵给他们施浸,就是把他们浸到圣灵里,使他们得着神的生命,成为基督的身体——教会。对于不肯悔改信主的人,和挂名的基督徒,他要用火给他们施浸,就是火的审判。由此可以相信,这场不幸的火灾是象征着上天对与阿尔文家罪孽的审判。

毫无疑问,《雷雨》是有明显的受基督教影响的。水在基督教中是圣洁的,用来给人们洗礼。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往往认为水是干净的。能洗掉世间一切污秽,带走一切丑恶。中国的水文化十分深厚,儒释道都有对水的阐释,如“上善若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禅心如水”。水是最洁净的,无论对于身,还是心。作者选择把结局设置在一场雷雨中,是别出心裁的,雷,是一种天谴的象征,给人以畏惧感;雨,是水的冲刷,似要带走世上一切罪恶。

无论是冲天的熊熊大火,还是瓢泼大雨,隆隆响雷,都代表着上天的震怒。因为自古以来,人们都将伦理禁忌视作会被天谴责的罪孽。但是我们可以看出,火焰更为外化、奔放,仿佛上帝的怒火将孤儿院烧为灰烬,烧尽之后的废墟荒凉如荒原,再无半点生机。而雷雨则内敛、沉闷,在恐怖压抑的氛围中,人性在残酷的真相面前自己走向崩溃。这与欧洲外放与中国内敛的文化性格自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四.结语

《雷雨》和《群鬼》是中外两部伟大的剧作,都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虚伪腐朽和人性的异化。悲剧性的结局可以给戏剧的主题以升华,不论是欧华士最后变成白痴只会念叨“太阳”,还是四凤和周冲死于雷电交加的夜晚,都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引导我们深刻地思考人生。乱伦主题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都被看作深重的罪孽,对于伦理的禁忌,两位作家不约而同地采用了火灾和雷雨的“天灾”作为惩罚方式,表现了对伦理禁忌的敬畏。

参考文献

[1]张月辉.《易卜生<群鬼>中“鬼”的寓意》,艺术研究

[2]秦志希.《<雷雨>与<群鬼>的比较分析》,外国文学研究,1983年12月。

[3]任生名.《<雷雨>与<群鬼>——一个比较的再思考》,中国比较文学,1994年6月。

[4]黄爱华.《<雷雨>与<群鬼>——主题、人物、结构比较谈》,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7月。

注 释

[1]易卜生精选集 P246.

(作者介绍:朱蔚青,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雷雨比较
僧院雷雨(一)
《雷雨》中的“雨声”
可怕的雷雨天
雷雨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
电影《千年之恋·源氏物语》与《源氏物语千年之谜》的比较
同曲异调共流芳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沪剧《雷雨》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