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品管圈降低住院患者引流管规范管理缺陷率的实践

2016-09-12 03:38盛薇薇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肝胆外科山东6607威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科山东6400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16期
关键词:圈员品管圈住院

单 敏,盛薇薇(.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肝胆外科,山东6607;.威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科,山东6400)

·案例分析·

运用品管圈降低住院患者引流管规范管理缺陷率的实践

单 敏1,盛薇薇2
(1.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肝胆外科,山东266071;2.威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科,山东264200)

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质量改进方法在降低引流管规范管理缺陷率中的作用。方法 统计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肝胆外科QCC活动前(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及活动后(2013年4~10月)住院患者引流管规范管理缺陷例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引流管规范管理的缺陷率由实施QCC活动前的18.70%(129/690)降至实施后的2.69%(26/9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36,P<0.01);QCC活动开展后,流程不明确、管理不到位、自行倾倒引流液及记录不准确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活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CC活动开展后,患者对引流管规范管理的满意度由活动前的76.50%提高到活动后的99.60%并持续保持在98.00%以上,且全体圈员在工作协调性和配合能力等方面均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开展QCC活动,通过优化引流管规范管理流程,统一引流液的测量刻度,规范准确记录引流液,可降低引流管规范管理缺陷率,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住院病人; 引流术; 病人满意度; 质量控制; 品管圈

品管圈(QCC)就是由在相同、相近或互补的工作场所工作的人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质量控制(QC)小组,一般6人左右)],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一环,QCC是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下,通过运用各种QC手法,全员参与,对工作不断地进行维护与改善的活动[1-2]。2013年4~10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肝胆外科将QCC运用到降低住院患者引流管规范管理缺陷率的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统计本科QCC活动前(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及活动后(2013年4~10月)住院患者引流管规范管理缺陷例数,分析QCC活动的效果。

1.2 方法

1.2.1 成立QCC小组 本科QCC小组于2013年4月成立,8名成员自愿加入,其中主管护师2名,护师5名,护士1名,年龄23~46岁。选出圈长1名(由护士长担任),主要负责整个小组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协调;辅导员1名,负责对QCC活动运作过程进行辅导和角色支持。为了使每位圈员都有机会参与锻炼,圈员依次担任每次会议的主持和记录工作。召开圈会,征集圈名、圈徽并经过2轮投票确定本次QCC活动的圈名为 “肝胆相照圈”,蕴含肝胆外科护理团队日日夜夜辛勤劳动、救死扶伤的深刻含义,共同努力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实现护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1.2.2 主题选定 小组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应用脑力激荡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寻找临床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对策,运用共识标准法,分别从重要性、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4个维度进行权重赋分,每个维度赋予1~5分,最终选出分数最高的“降低引流管规范管理缺陷率”作为当期的主题。

1.2.3 标准衡量 明确定义对住院患者的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手术后带有引流管期间出现的问题,包括引流管护理流程不明确、引流管安全管理不到位、引流记录不准确、引流管固定不牢固、对引流管管道护理知识和经验缺乏、缺乏责任心、管道维护不到位、自行倾倒引流液、对有关引流管的健康教育依从性差、受教育水平不同等。

1.2.4 计划拟定 明确原因,确定目标后,QCC圈长运用5W1H分析法制订活动计划,对每名圈员进行合理分工,做到责任到人,保证可以精确控制活动进度。活动周期为2013年4~10月,共计24周。第1~2周:主题选定与拟定活动计划;第3~4周:对现状把握并设定目标;第5~6周:对出现原因进行分析;第7~8周:根据原因拟定切实可行的对策;第9~10周:实施与对策;第11~12周:效果确认;第13~16周:标准化;第17~20周:检讨改进;第21~24周:成果推广。每2周活动1次,每月召开圈会1次。

1.2.5 现状把握 (1)现状把握初期:运用头脑风暴法将目前临床上面临的有关引流管管理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汇总,依照汇总内容如引流管护理流程不明确、引流管安全管理不到位、引流记录不准确、引流管固定不牢固、对引流管管道护理知识和经验缺乏、缺乏责任心、管道维护不到位、自行倾倒引流液、对有关引流管的健康教育依从性差、受教育水平不同等10大方面,对患者及家属、医生、护士进行调查,由圈长负责记录,制订出“引流管规范管理缺陷记录表”[3]。(2)收集资料并分析:调查QCC活动前引流管规范管理情况,运用引流管规范管理缺陷记录表,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统计的129例住院患者有关引流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导致引流管规范管理缺陷的主要原因。利用柏拉图分析数据(图1),根据“80/20”原理,作者发现引流管护理流程不明确、引流管安全管理不到位、患者自行倾倒引流液、引流液记录不准确是目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也是造成引流管管理缺陷发生的最根本问题。作者将这4项列为本次活动的改善重点。

图1 引流管规范管理的影响因素柏拉图

1.2.6 目标设定 在实施QCC前,本科住院患者平均引流管管理存在缺陷每月发生例数大于或等于32例。经圈会讨论,决定设定目标:活动后,住院患者引流管管理存在问题平均每月发生例数明显下降,为小于或等于11例。按照公式设定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累计百分比×圈员能力)=32-(32×69.89%×93.30%)=11。

1.2.7 要因解析 根据调查分析结果,从医生、护士、患者等方面分析为何会出现引流管护理流程不明确、引流管安全管理不到位、患者自行倾倒引流液、引流液记录不准确,制作特性要因图[2],得出导致引流管管理方面存在缺陷的主要原因:引流管规范管理没有明确的流程,没有统一引流液的测量刻度、引流液记录不规范、健康教育不完善、患者及家属受教育程度不一致。

1.2.8 对策拟定 针对收集分析现存的主要问题,全体圈员在评价对策的可行性、效益性、经济性、长期性等方面进行打分,分析打分结果后拟定相应的对策:优化引流管护理流程、统一引流液的测量刻度、规范记录引流液、加强健康教育。

1.2.9 对策实施

1.2.9.1 优化引流管规范管理的流程 针对上述的诸多问题,进行评价反馈,集体讨论,找出能够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制订新的引流管管理流程(包括引流管的标识、规范放置位置、引流液的记录与观察、如何有效地提供引流信息给医生、护理过程如何有效快速地统计引流量、患者的引流管自我管理能力的培训、如何提高患者对引流管管理的遵医行为依从性等方面)。在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的同时,遵循规范—创新—再规范—再创新的管理思路,首先对流程进行优化,制订引流管规范管理流程图,组织全体护士进行学习并熟练掌握流程[5-6]。

1.2.9.2 统一引流液的测量刻度 与手术室进行协调,将引流袋统一换成抗反流引流袋,随手术室接手术时将引流袋一起带到手术室,并购置量杯,给手术带有引流管的患者发放量杯,加强引流液记录的准确性。

1.2.9.3 规范记录引流液 优化引流液登记卡,由护士每班交班前按时倾倒引流液,登记到引流液登记卡上,三班统计完成后,由大夜班护士将24 h的引流液记录到体温单上。能够准确地反映患者引流液的变化情况,为医生提供有效的信息,使引流液管理更加有序。

1.2.9.4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依从性,强化引流管安全管理 每位护士按照引流管规范管理的流程加强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管道的重要性、放置的合适位置、脱管发生的常见因素如鼻贴出汗、出油后粘贴不牢固等,不断地进行强化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的依从性[7]。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有形成果

2.1.1 QCC活动前后住院患者引流管规范管理缺陷发生率比较 QCC活动前(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住院患者总数为690例,其中引流管规范管理存在缺陷129例(18.70%);活动后(2013年4~10月),住院患者总数为965例,其中引流管规范管理存在缺陷26例(2.69%),QCC活动前后引流管规范管理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36,P<0.01)。

2.1.2 QCC活动前后住院患者引流管管理缺陷主要原因的变化 QCC活动后流程不明确、管理不到位、自行倾倒引流液及记录不准确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活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QCC活动前后各项危险因素发生率比较[n(%)]

2.1.3 QCC活动前后住院患者满意度比较 QCC活动开展后,作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引流管规范管理的满意度由活动前的76.50%提高到活动后的99.60%并持续保持在98.00%以上。护士定时、及时到患者床边,倾倒并记录引流液,讲解引流变化情况,解答患者的疑问,使其心理安全感、信任度大大增强,同时也激励护士主动服务的意识,真正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也充分体现了本院开创的“4+X”的服务理念。

2.2 无形成果 本次QCC活动结束以后,要求全体圈员进行自评打分,每项分数在1~5分,通过与活动前进行对比分析,全体圈员在工作协调性和配合能力等方面均不同程度提高,见图2。

图2 QCC活动前后无形成果雷达图

3 讨 论

QCC是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及方法而开展活动的小组,已经成功应用于服务、制造、物流等行业。随着卫生经济学与医院管理的连接紧密度增加,全麻品质管理的QCC从最初的商业管理领域逐步延伸至医疗产业[8]。本次研究中将QCC应用于肝胆外科住院患者中,重点分析QCC在降低引流管规范管理缺陷率方面带来的获益。

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放置引流管是一项基本治疗措施,兼具引流腹水积血、监测腹腔内情况等作用。最新研究显示,目前临床工作中引流管渗漏、引流管拔除后腹腔瘘口渗液的发生率并不低,直接增加患者创口感染概率,严重者造成医患纠纷。引流管护理是外科术后管理的重点之一,如何做好带管患者的规范化管理、降低引流管相关管理缺陷问题的发生,引起了临床的广泛关注[9]。本次研究中在本科室成立QCC小组,经投票方式选出圈长及辅导员,明确目前引流管管理缺陷事件发生原因、引流管相关管理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的改进措施等,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针对性与合理性,最终取得了一定的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

有形成果主要表现为引流管规范管理缺陷发生率的降低及住院患者对引流管管理的满意度的提升。本次研究中引流管规范管理缺陷发生率由原来的18.70%降至2.69%,主要是由于引流管相关管理流程得到优化,各个管理环节都得到了有效落实,圈内成员在扩大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后显著发挥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及治疗依从性。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是衡量护理治疗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护理服务落到实处的直观标志。本次研究在实施QCC干预后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住院患者对引流管管理的满意度由76.50%提高至99.60%,提示QCC成员在有效落实管理细节的基础上,通过对潜在的引流管管理缺陷进行核查并更正,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痛苦并保障患者人身安全,故也获得了患者及家属对于护理服务的认可,也为护患关系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

QCC应用至引流管带管患者中后,还获得了诸多无形成果,如圈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管理能力均得到了提高,QCC手法得到了充分运用,积极性、团队精神、自信心方面得到了有效提升,服务水准、沟通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等方面也得到很好的锻炼,这些为QCC活动的持续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0]。通过将健康宣教作为工作的重点,从而降低了由于缺乏相关知识所造成的拔管,同时也改善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及自行倾倒引流液的发生概率。QCC活动重视流程的再造及优化,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将引流管规范管理的护理工作有计划、有规律、有条不紊地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既提高了护士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及工作积极性[11],又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最终使引流管规范管理的护理质量进入了良性循环阶段。

综上所述,圈员们在本次的研究中人人参与,充分发挥了每位圈员的价值,并在工作中更加积极主动,且学会了采用QCC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继续推行打下了良好基础,也为下一期的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刘璞,卢琼芳,覃慧斯.品管圈在保持胃肠减压管有效引流中的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2013,34(28):5918-5921.

[2]宋丽娜.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颅内引流管道脱出危险性中的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4,11(1):2006-2009.

[3]黄胜盈,陈俊杰,陈淑珍.品管圈活动在减少胸腔引流细管意外拔管中的应用[J].2016,23(8):41-43.

[4]李玲.品管圈活动在减少负压封闭引流管道堵塞发生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护理,2014,6(6):487-490.

[5]栾颖,刘颖,邵晓红.品管圈对胸外科患者导管留置期间意外拔管与医院感染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4):944-948.

[6]沈崇德.以精细化管理之手塑造中医院品质之形-以后勤品质化管理构建中医院全新保障体系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12):67-69.

[7]伍慧.品管圈在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中的运用[J].当代医学,2014,20(5):17-18.

[8]许晨耘,柯雅娟,陈茹妹,等.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20-23.

[9]洪素菊,胡伟玲.品管圈活动在术中一次性医用耗材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7):1560-1561.

[10]鄢雨英,林莉莉,郑佳音.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护理病历书写完整性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0,9(7):624-626.

[11]王玉琼,郭秀静,雷岸江,等.品管圈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1945-1946.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6.070

C

1009-5519(2016)16-2605-03

2016-04-22)

猜你喜欢
圈员品管圈住院
妈妈住院了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品管圈对增强CT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浅谈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