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视角下女性文学人物心理创伤研究

2016-09-21 13:52孟川王兴芹
考试周刊 2016年68期
关键词:精神分析苔丝

孟川+王兴芹

摘 要: 本研究以《苔丝》为例,运用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两个主要观点——弗洛伊德的人格动力学理论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观,对女主人公苔丝遭受的心理创伤进行分析,试图揭示其悲剧命运背后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影响苔丝的行为,从而使其一步步走向毁灭。

关键词: 《苔丝》 精神分析 女性文学人物 心理创伤

一、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用精神分析的观点看文学作品,可以跳出“文学评论”这个“庐山”,以一种内观或者更深层的思想,重新看待文学作品,尤其是文学人物心理冲突。中外文学名著中女性人物浩若繁星,多姿多彩,本研究以《德伯家的苔丝》为例,运用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两个主要观点——弗洛伊德的人格动力学理论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观,对女主人公苔丝遭受的心理创伤进行分析,试图揭示其悲剧命运背后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影响苔丝的行为,从而使其一步步走向毁灭。

一方面,通过对女性文学人物心理创伤进行精神分析,可以从更微观更深刻的角度理解人物形象,可以使读者冷静、客观地审视自我人格;通过与文学作品中的精神思想进行交流,可以从作品中发现文学艺术家的深层心理感情和象征性的精神反应特征及人格。另一方面,女主人公苔丝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因为经历了失身之痛,在其心理上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创伤,所以此后的人生之路都笼罩在心理创伤中,虽然女主人公经历了挣扎,努力摆脱阴影,但终究无法逃脱心理创伤带来的悲剧命运。因此,通过精神分析的方法解开苔丝的心理创伤,了解其悲剧命运的心理因素,对当代女性,尤其是青年女性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主要思路、创新程度及应用价值

1.研究的理论依据。

弗洛伊德的精神动力学理论与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观是本研究的理论依据,也是精神分析的最主要流派。根据人格动力学理论,人格包括三个系统,即本我、自我和超我。人格的动态性取决于心理能量在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分配。因为能量是有限的,所以,如果一个系统获得了主要的能量,那么另外两个系统就会失去一定的能量,而个体的行为则由心理能量决定。本我是包含本能的一切心理能量之源,遵循快乐原则,避免痛苦及获取欢乐,完全按照享乐原则满足本能的需要;自我的任务是调节本能与周遭环境之间的关系,在现实原则的指导下,自我会从事实际而又合乎逻辑的思考;超我是人格的司法部门,代表的是理想而非现实,追求的是完美而不是快乐,其功能在于抑制本我的冲动,说服自我以合乎道德的目标取代现实的目标,并说服自我努力追求完美。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观认为,个体在生命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面临同样的任务,也就是在自身和社会之间建立平衡。其中,生命全程被一系列需要被解决的特定危机划分开来,生活就是人们在每一个转折点上抉择导致的结果。当代精神分析理论并不否认心理冲突的角色,只不过更加强调自我在生命过程中的控制和能力。

2.研究的思路

一方面,本研究通过人格动力学理论,分析《苔丝》中女主人公在遭受心理创伤后的行为表现,重点探究失身对于苔丝的心理方面的影响、苔丝内心痛苦的挣扎及自虐行为背后的防御机制。另一方面,依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观,揭示苔丝一步步走向毁灭的悲惨历程所隐含的社会心理因素。

3.研究的创新及应用价值

本研究应用的理论更加丰富,把弗洛伊德的人格动力学理论与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观结合起来,探讨苔丝悲剧命运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对研究女性文学人物心理创伤大有裨益。国内发表的论文无一例外只运用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进行研究,本研究结合弗洛伊德的人格动力学理论及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观,通过对于苔丝悲剧命运的深刻剖析,可以更加深刻、全面地理解苔丝悲剧命运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从而为剖析女性文学人物的心理创伤提供一个全新视角,也会为读者提供更大独立思考的空间,加深对于文学作品的认同感。

三、《苔丝》的心理创伤精神分析

失身使得苔丝的心理受到几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亚雷克对苔丝的直接性侵犯,在不清醒中被奸污,对苔丝造成了直接的心理创伤。在事发之后苔丝的消极情绪反应非常大,包括恐惧、愤怒、羞耻、自责、自卑、抑郁、焦虑和紧张。另一方面,给苔丝造成间接伤害的就是社会和道德的舆论压力。当苔丝看到有人在墙上写醒目的标语:“你不可犯——”(全句为你不要犯奸淫),苔丝的脸红起来,心里怦怦直跳,感到有一种遭到指控的恐惧。当苔丝回到家,母亲没有给苔丝心理上的帮助,反而抱怨她:“你怎么不让他娶你呢?有关你和他的事情都传到我们这里来了,谁又会想到是这样的结果!你为什么只是为自己打算而不为我们一家人做件好事呢?”来自家庭的压力、周围人的一轮使她不敢抛头露面,只敢在黄昏之后才走出屋外。这使得苔丝受到第二次伤害。“苔丝孤独地躺在床上,看见她的面前有一条冷酷的大道,她在大道上独自跋涉,没有人帮助也没有人同情,她的情绪可怕的低落下来,很不得让自己躲到坟墓里面去”。

最折磨她的还是她心灵中模糊的道德观念。“苔丝在一堆混乱不堪的传统习俗上建立起自己的性格,头脑里的道德魔鬼发出了对她毫不留情的声音,把她自己看成是罪恶的化身。”这是超我的声音,她嫌弃自己什么呢?

亚雷克·德伯,富商的儿子。苔丝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感到“他身上带有粗野的神气,但是在他的那双滴溜直转的眼睛里却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这是个二十二岁男人的原始生命力。这时的苔丝,“已经有了丰满的面容和成熟的身体,使得她看起来比实际的年龄显得更像是个成年人,这个特点曾经偶尔在她心中引起烦恼”。这是青春期女性性意识的萌动,让苔丝感到神奇和恐惧。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如果我们与苔丝共情,透过故事的表面,穿越她自圆其说的掩饰和外表,便能到达苔丝心理上的一个痛苦的结:她虽然拒绝,但是她同时在接受亚雷克的诱惑。苔丝明白而强烈地排斥他,苔丝爱着她痛恨的男人。她憎恨他的强暴的同时,有了一些性的体验。苔丝这个十八岁的少女,生命之火如何痛苦地在内部燃烧,她拒绝被拖入,却又为之着迷而想参与。而这种性的需要是超我不能容忍的。

苔丝在意识层面竭力排斥亚雷克,憎恨他,希望自己完全忘记他,但在潜意识里,亚雷克是苔丝的一个创伤情结,其中她淤积了大量心理能量。她第二次见到亚雷克时的恐惧,实际是对自己无意识中的冲动和欲望的恐惧。弗洛伊德用反向作用来说明人面对焦虑时所采取的一种防御手段。反向作用是指人以相反的态度掩盖某种不能接受的无意识的欲望和本能冲动,因为这种欲望不能被他的意识接受,与他的道德标准相抵触。人似乎有一种对他人甚至对自己掩盖内在需求的倾向,人们所恐惧的往往是他们朝思暮想的东西,人们对某种事物怀有强烈的欲望,但是由于这种事物属于社会的禁忌(或者是受自己超我的憎恨),不得不把对它的欲望压抑在无意识中。但压抑的防线也许不牢固,一旦时机有利,被压抑的欲望就很可能突破防线。出于对后果的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远远地避开欲望的对象;而为了避开欲望的对象,最好的办法就是对这个对象产生厌恶和恐惧。

在性压抑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苔丝不能接纳和面对自己的性的心理需求,分不清自己的身心需要和亚雷克的性侵犯之间的区别,因而造成了自责愧疚和不洁感的心理情结。许多心理障碍的产生都是因为过分的善,过分的纯洁,过分的完美。但在心中又不能真的无欲,强行压抑的结果是潜意识中的欲望越来越强,最后出现心理问题。

四、结语

苔丝的悲剧告诉我们,健康的人格在于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整合与统一。如果没有否定的、相反的方面,我们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整体;我们有一个身体,就像所有身体一样,这个身体也投下了它的影子(阴影)。如果否认这个肉体,我们就不再是个三维的人,而成了一个不具实体的平面。每个人在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都面临同样的任务——在自身与社会之间建立平衡。我们的生命全程被一系列需要解决的特定危机划分开来,也就是生活中的转折点。在这些转折点上,如果能解决冲突,那么我们将更加成熟,如果完不成任务,那么我们将退化。所以,我们的生活就是在每一个转折点上抉择导致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徐光兴.世界名著心理分析案例集[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

[2]Gerald Corey,著,谭晨,译.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第八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3]Gerald Corey,著,谭晨,译.心理咨询与治疗经典案例(第七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精神分析苔丝
蜂鸟——致苔丝
从现实主义视角解析苔丝悲剧的必然性
漂泊中的追梦人
浅析中国文化工业时代的粉丝现象
《白日焰火》的精神分析美学解读
在性爱中找寻自我
电影的幻象与欲望的辩证关系查鸣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疯狂背后的生命真实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