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于文化育人对小学德育的困境和对策分析

2016-09-27 05:47钟文鑫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文化育人小学德育改革创新

钟文鑫

摘要:文化育人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理念。小学是孩子初步形成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发掘自身潜能、塑造健康人格的重要时期,所以加强小学德育的教学工作,是实现文化育人和综合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措施。但是,在目前的小学德育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确保小学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对此,本文简要的分析了立足于文化育人理念下小学德育面临的困境及改善措施。

关键词:文化育人;小学德育;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393-02

小学德育工作就是指教师根据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系统化的、科学的思维引导,并通过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加深学生的认知和体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当前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关于爱祖国、爱党、爱人民、爱集体、爱科学以及爱劳动的社会公德教育;二是关于民主法治和生活技能的社会常识教育;三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树立良好的精神面貌[1]。

1.小学德育的意义

首先,小学德育工作能促进国家快速稳定的发展。当今世界是国家人才和民族素质的共同竞争,而小学德育工作能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我国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同时,小学德育能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创新能力,维持国家的稳定,推动社会主义体系的发展建设。

其次,小学德育工作能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促进学生全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能够主动的去发现和探究周围的事物,并且拥有自我的思维意识,能够正确的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加强口语交际能力,能合理的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并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最后,改善小学教学质量。小学德育是将个人、社会和教育三维综合于一体的教学工作,而实施品德教育是改善小学教学质量的基础。德育工作是在提高知识能力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知、情、意、行的完美统一。所以,要将小学德育作为小学教学的核心内容,只有通过德育工作,健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创造力,才能确保小学教学的高校质量,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小学德育的困境

虽然我国在社会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都着重强调文化育人、德育为先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却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小学德育目标缺乏针对性。我国制定的德育目标没有结合小学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在应用过程中表现出"假"、"大"、"空"的不合理现象,其目标更偏向于成人化[2],超离了小学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不具备应用性和时效性;

第二,学生德育环境不完善。小学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主体不仅仅局限于思想品德教师,还包括其他教师、家长以及相关社会成员等,其教育形式不仅仅局限于口头教化、知识传播,还包括思维引导、行为规范等。但是,目前的学生教育环境中充斥了许多负面的信息和形象,使得学生接受的知识传播和实际的情感体验不相统一,导致德育工作无法取得良好的成效;

第三,教学体制的落后。当前许多学校还是更加注重学生智力方面的培养,而忽视了道德水平的提高,这主要是源于学生考试制度和学生评价制度的不合理。目前,学生的升学考试,以及对学生能力的评价,都是以学生的书面成绩、试卷成绩为主,过分的注重于学生的知识积累水平,而没有综合考虑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其他方面的要素。这种不合理的教学体制不仅没有培养小学学生的综合素养,还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天性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四,德育教学模式单一。在当前的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通常都是采用"灌输式"、"自上而下式"的教学模式,教师照本宣科,毫无新意,而学生被动的接收,感到枯燥乏味,致使教学效率十分低下。而且,教师将教学活动局限于教室内,而没有利用课外活动和日常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得学生所吸收的知识浮于表面,无法实现言行一致、德智兼备、文化育人的目标。

3.小学德育的改善策略

首先,要完善小学德育工作体系。将传统的"重智力、轻品德"陈旧理念向"文化育人、德育为先"的先进理念转变[3]。国家和学校要加大对德育教学的扶持力度,开展更多关于德育工作的课程,丰富学校的文化底蕴,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同时,学校也要对教师进行德育工作的培训,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其次,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对民族英雄或者感人事迹等进行影视渲染、情景模拟、故事讲解,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更加深入的感受高贵的精神品质;同时,教师要更多的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切身的体验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精神品质,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实现小学德育工作的应用性。

最后,制定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学生评价体系不能将书面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而应该结合学生的思维能力、行为方式和知识水平进行综合的评判,而且评价的体系不仅仅是教师,还应该包括家长、同学、社会成员以及自身的自主认知,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分析方式,客观全面的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4.结语

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文化成果,加强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创新,培养知识与人文共同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是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而小学德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精神面貌和道德品质,能够促进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因此,要完善小学德育的教学体系,实现文化育人、德智兼备的目标,让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世昌.浅谈文化育人视野下小学德育的困境与策略[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5,(4):130-131.

[2] 王小英.基层小学育德育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德育教师专业队伍建设与重视学科德育渗透相结合[J].读写算(教研版),2015,(18):102-103.

[3] 李赐平,杨小玲.文化育人视野下小学德育的困境与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4,(1):5-7.

猜你喜欢
文化育人小学德育改革创新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浅析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技术文化
新时期高校体育管理创新的理性思考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