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联合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脑卒中55例

2016-10-18 03:07陈昱甫
中医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疗法康复

陈昱甫

(襄城县人民医院康复科,河南 襄城 461700)



·临床研究·

康复联合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脑卒中55例

陈昱甫

(襄城县人民医院康复科,河南 襄城 461700)

目的:观察康复联合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早期患者110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综合疗法,包括常规西药、中药汤剂口服及针刺;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巴氏指数评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联合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脑卒中疗效确切。

急性脑卒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偏瘫复原汤/治疗应用;康复治疗;综合疗法;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临床观察

急性脑卒中是老年人群比较常见的疾病。由于国内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脑卒中等老年性疾病的发病率持续走高,逐渐成为了社会性的健康问题,国家卫生部门愈发重视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1]。2013年10月—2014年10月,笔者采用康复联合综合疗法急性脑卒中55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110例本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早期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5例,男36例,女19例;年龄平均(66.2±1.3)岁;病程平均(8.3±3.4) d;其中脑出血患者23例,脑梗死患者32例;患肢肌肉力量评分≤3级患者30例,>3级患者25例。对照组55例,男34例,女21例;年龄平均(64.3±1.5)岁;病程平均(8.1±3.6) d;其中脑出血患者20例,脑梗死患者35例;患肢肌肉力量评分≤3级患者33例,>3级患者22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按照《第四届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①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②大多数发病时无明显头痛和呕吐;③发病可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④一般发病后1~2 d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⑤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⑥做CT或MRI检查确诊;⑦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含血。

3 试验病例标准

3.1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的患者;②采用CT扫描和MRI诊断技术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③病程≤14 d,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均在8分以上,各项生命体征均处于正常范围;④患者的肢体均出现比较明显的功能障碍。

3.2排除病例标准

①合并有精神疾病的患者;②有严重的失语症患者;③神经肌肉病变的患者;④肝、肾、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等[3]。

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综合疗法,包括:西药常规治疗,缺血性患者给予尿激酶30万U加入9 g/L 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溶栓治疗之后给予阿司匹林300 mg/d,连续治疗10 d;伴有头痛且呕吐的患者给予质量分数为20%甘露醇150 mL行静脉推注;颅内压较高或者脑疝严重的患者剂量加至250 mL;水电解质/酸碱等紊乱的患者应及时进行纠正。加自拟偏瘫复原汤,药物组成:黄芪30 g,丹参20 g,川芎、生地黄各15 g,红花、地龙、当归各12 g,赤芍10 g,桃仁8 g。加减:口齿不清者,加郁金、石菖蒲各15 g;头痛者,加白芷、羌活、石决明各12 g;头晕者,加天麻、钩藤、夏枯草各12 g;口歪眼斜者,加白附子、僵蚕、土鳖虫各12 g。1 d 1剂,1 d 2次,水煎服。联合针灸治疗,取穴:分为上下肢,下肢主要穴位为梁丘穴、绝骨穴、血海穴和足三里,上肢为肩井穴、合谷穴、内外关穴和手三里穴等。直刺30~35 mm,针刺留针30 min,1次/1 d,1个月为1个疗程[4-5]。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主要包括4个步骤:①对于卧床的患者做好两肢位的摆放。②定时帮助患者改变体位,同时对患侧的关节、受压部位做被动、主动等活动。③进行坐起、翻身等活动性动作。④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应该制订具体的康复训练计划,比如站立训练、行走训练、ADL训练等。在康复锻炼的过程中要注意运动适量,每天锻炼2次,每次持续45 min全程由护士进行陪同。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5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4]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5](简称ADL)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神经功能评分分为3个等级,分别是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巴氏指数评分[6]4个等级:<21分即患者日常生活完全依赖,21~40分即患者日常生活明显受到依赖,41~60分患者的日常生活需要帮助,>60分即患者日常生活基本能够自理。

6 统计学方法

7 结 果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及巴氏指数评分对比  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8 讨 论

脑卒中患者很容易出现后遗症,而康复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尽可能地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通过系统的健康训练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不再成为家庭甚至社会的负担,能够像正常人一样融进生活圈子[7]。

药物治疗是将患者的病理状态进行改善和纠正。中医学辨证论治脑卒中的历史悠久。针灸治疗能够持续缓解患者各个经脉的痉挛状态,使气血运行畅通,药效能够快速准确地抵达病灶;另外,针灸治疗能够唤醒患者机体的康复意识,使身体康复速度加快,增加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使其能更加主动地配合治疗[8]。康复训练则可以促进患肢等肌肉功能的恢复,帮助重组神经系统,使得大脑皮质出现可塑性发展。大量试验[9-10]结果表明: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其后脑功能在治疗的前3个月恢复速度最快。因此,药物治疗联合康复干预治疗能够快速促进各项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在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时采用中西医结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功能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1]张志远.脑卒中患者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J].医药论坛杂志,2010,20(14):53-54.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学杂志,1996,29(6):379-380.

[3]李发明.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进行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7(18):1044-1045.

[4]刘锋,黄应恒.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J].现代康复,2011,23(7):90-91.

[5]胡科.脑卒中患者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1(16):87-88.

[6]古联,苏莉.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7(3):439-440.

[7]刘肖红.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5(19):771-772.

[8]李梅,王慧萍,陈玉芳.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1,7(1):18-19.

[9]潘莉,李金兰.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7,2(1):19-20,32.

[10]邹永玲.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效果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7(11):473-474.

[11]王珩,员珊.早期综合康复对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2(1):760-761.

(编辑田晨辉)

1001-6910(2016)09-0027-02

R255.2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6.09.13

2015-07-06;

2016-06-29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疗法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中医毫火针疗法的研究进展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