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汽车制造厂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状况的影响

2016-10-19 03:44广东省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510620舒友梅刘移民麦剑平廖阳岑子博杜伟佳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6年16期
关键词:附表粉尘工人

广东省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510620)舒友梅 刘移民 麦剑平 廖阳 岑子博 杜伟佳

当今汽车制造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项支柱性产业,也是广东省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该产业年均总产值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在为经济增长做出卓越贡献时,一些潜在的因素严重威胁汽车厂员工的身体健康。洪惠民等于2005~2006年以全国32家汽车工业企业为对象,通过对其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调查结果表明:汽车制造企业存在职业危害因素有生产性粉尘、化学毒物、噪声、高温等。鉴于汽车制造业近几年的高速发展,而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未能完全控制,且广州在汽车制造业职业危害与工人的健康状况方面调查研究较少。2008年11月,我们对广州市一汽车制造厂进行实验调查,为厂内2449名工人实施体检,以发现早期病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全面完善相关防护措施,这对于控制职业病发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劳动卫生学调查 根据劳动卫生学调查特定表格调查工厂规模、生产工艺、工人卫生防护等情况。

1.2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1.2.1 检测项目 生产性粉尘、毒物、物理因素。

1.2.2 检测方法 结合该企业的基本情况,由具有职业卫生检测资格的“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职业卫生评价检测中心”按照《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采样与检测的规范进行现场布点。采样和现场检测按现场情况在工人工作时进行,采样检测前后均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做好相关仪器的校正及质量控制工作。各检测项目分别按照以下规定进行:《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 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3部分:工频》(GBZ/T 189.3-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锰及其化合物》(GBZ/T 160.1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锌及其化合物》(GBZ/T 160.25-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碳化合物》(GBZ/T 160.28-2004)。

1.2.3 评价依据 相关结果依照《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进行职业卫生学评价。

1.3 工人职业健康检查

1.3.1 检查对象 该厂生产区2449名工人。

1.3.2 检查项目 本实验依照原卫生部GB 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相关标准,对场内人员实施以下健康检查项目:一般内科检查、各项常规检查,心肌功能检查,医学影像检查和主要脏器功能检查。

1.4 统计方法 采用EXCEL软件输入数据,运用统计软件SPSS13.0,按照流行病学现况研究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年龄、接害工龄、性别构成比、检出率等进行统计描述,采用x2检验对组间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假设检验等等,检验水准定为0.05。

2 结果

2.1 一般劳动卫生学调查结果

2.1.1 企业概况 广州某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7月,是一家中日合资轿车生产企业。厂区占地面积约160万平方米,现有生产员工2000余人,在同行业中属较大型企业。

2.1.2 生产工艺流程及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详见附表1。

2.1.3 工人基本情况,详见附表2。 从附表2可看出,工人基本情况,总体来说以男工居多,占95.8%,各部门男女人数经x2检验,x2=6.009,P=0.198,说明各部门在性别构成上没有统计学差异;全厂工人年龄成偏态分布,青壮年居多,中位数年龄25岁,各部门年龄分布经Kruskal-Wallis Test检验,x2=3.018, P=0.082,说明各部门在年龄分布上没有统计学差异。接触有害物质的工龄(包括在其他类似工厂) 成偏态分布,1~5年居多。

2.1.4 卫生防护情况 该企业厂房布局合理,通道宽敞,车间有通风设施。企业有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工每年有进行健康体检。工人工作为2班制,工作岗位基本固定,每班工作8小时。工人有戴耳塞、口罩、手套、工作服等劳劳防护用品。

2.2 生产作业场所职业病有害因素检测结果

2.2.1 职业有害因素检测结果总体情况,详见附表3。由附表3可见,作业场所除噪声强度合格率为57%、其它粉尘浓度合格率为86%以外,电焊烟尘、二氧化锰、ZnO、C6H6、C7H8、C8H10、CO、CO2、NO2、SO2等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2.2.2 噪声等效声级检测结果,详见附表4。 噪声检测,按布点要求将部分典型工种岗位作为检测对象。使用声级计A声级“慢档”测量,每个点测量3次,取平均值。检测点工人日接触噪声时间8小时,等效声级卫生限值为85(dB)。在附表4可见,单位内所有生产部门均存在指标超标情况,以冲压科为甚,其合格率仅为13.00%。

2.2.3 粉尘浓度检测结果,详见附表5和附表6。 在生产工艺方面来看,焊接,冲压以及涂装部门受到粉尘影响较大,在此其中焊接部门的粉尘主要是电焊烟尘,主要有害物质是锰化物和锌化物,所以加测作业岗位空气中二氧化锰和氧化锌的浓度。从附表5看除了冲压部门有一个检测点结果不符卫生要求外,其余均合格。

2.2.4 其它检测结果 工频电场2个检测点均分布在设施管理科,苯、甲苯、二甲苯7个检测点均分布在涂装部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9个检测点均分布在总装部门,所有检测结果均符合卫生要求。

2.3 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在附表7内我们能够明确看出,体检异常项目前几位分别为鼻炎,心电图异常,肝脏疾病。从分布情况上来分析,一线与二线异常检出率在焊接,冲压以及涂装部门中,鼻炎发病情况存在差异;冲压、总装部门在听力损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焊接部的尿常规指标中与其他部门存在差异,其他项目无明显差异,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详情见附表7。

2.4 不同有害因素接触工人体检结果比较分析,详情见附表8。

2.4.1 粉尘作业对鼻炎患病率的比较,详情见附表9。x2检验结果:x2=3.905,P=0.048,说明在α=0.05的检验水平上认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粉尘作业可能会对工人鼻炎患病有影响。

2.4.2 电焊作业对工人尿锰的比较,详情见附表10。x2检验结果:x2=47.477, P<0.001,说明在α=0.05的检验水平上认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电焊作业可能对工人尿中锰的水平具有影响。

2.4.3 噪声对工人听力损伤的比较,详情见附表11和12。 附表11中x2检验结果:x2=13.409,P<0.001,说明在α=0.05的检验水平上认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噪声可能对工人听力具有影响。

附表1 2 中作x2趋势检验,结果:x2=20.264, P<0.001,说明在α=0.05的检验水平上可认为工龄和听力受损率呈正相关。18~50岁的普通人,其听力水平和年龄正常关系不大,由此能够看出,听力受损率和噪声作业工龄存在剂量反应的关联性。

3 讨论

对本文中提及的职业病危险因素检测结果进行全面研究发现,除却粉尘和噪声强度之外,二甲苯,甲苯,二氧化锰,一氧化氮等化合物合乎我国职业卫生标准。在本单位中,每个部门均存在程度不一的噪声超标现象,在此其中以冲压科为最甚,其合格率仅为13.00%。最高分贝值更是达到了100.5,如果长期在此环境下工作,其听力必然受损。从当前汽车生产工艺的角度来看,焊接,涂装等部门受粉尘不良影响最重。

焊接部门的粉尘主要是电焊烟尘,主要有害物质是锰化物和锌化物,在作业岗位的16个点测定空气中二氧化锰和氧化锌的浓度均符合相关标准,但值得说明的是,焊接工人尿液锰元素非正常检出率为1.2%,和其他部分人员相比明显较高,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如果人类长时间接触锰元素,会导致慢性中毒。在通常情况下,长时间接触含锰烟尘后3年左右,会引起病发。进而表现出腱反射异常,手指颤动或肌张力增高,情绪烦躁等异常现象,严重者甚至出现哭笑异常,震颤麻痹症等严重症状,给其正常生活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学者李卓敏以某市电焊工为研究对象,为其实施健康检查,结果证明,该职业的主要疾病为慢性锰中毒和尘肺。在其余类型粉尘检测结果中能够看出,除了冲压和MO车间内精磨工位不符合相关标准外,其余部门检测结果理想。化学物检测合乎国家卫生要求,噪声检查结果不乐观,受害人群非集中,这在根本上证明在该企业内,噪音污染为普遍现象,危害工人们身体健康,和国内相关文献报道相似。

值得说明的是,在威胁人身体健康因素情况从高到低分别为物理因素,粉尘和化学毒素,本文相关结果和刘素香等研究相似。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可能与单位重视对工人防护有直接关系。和其他危险因素相比,化合物的毒性较大,接触后,因发生中毒,物理因素通常不会引起急性事故,加上一些诸如生产设备,工艺等因素的限制,如需治理在先期必须投入一定资金,因此没有得到企业的重视。

在本研究中2000余名工人体检报告中可见,有37.7%的人罹患咽炎,且发病者遍布在各个部门中;11.3%工人患有鼻炎,和既往报告相比稍低,李卓敏等对电焊工的身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证实咽炎发生率为67%;周峰对6000余名工人进行调查,其咽炎发生率约为79.98%,男工人的发病率比女工人高。慢性鼻炎和咽炎虽说在短时间内不会造成特别严重的后果,但从工人生活质量来讲,上述两种疾病就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经统计计算发现,粉尘作业者可能存在鼻炎,上级部门必须加以重视。在本次体检报告中显示,部分工人心率异常,总检出率约为25%,且遍布单位中的每一部门。从此方面来看,我国现有报告数据相差很大。

附表1 生产工艺调查

附表2 工人基本资料

附表3 主要职业病有害因素浓度(强度)检测结果

附表4 噪声等效声级检测结果

附表5 粉尘浓度检测结果

附表6 焊接部二氧化锰和氧化锌的检测情况

有学者对某汽车厂内706例工人进行了实验研究。将其依照是否接触噪声源,随机分成两组。结果证实,对照组心电图正常率为80.9%,明显高于观察组69.0%,之所以呈现为这种结果,主要愿意可能和心电图异常无严格诊断标准有关。有文献称,如果人长期在超声环境下工作,其心脑血管系统必定会受到影响。但由于存在环境暴露强度,噪声,联合作用等原因,在本实验中并没有出现异常现象,值得说明的是,在本次实验中脂肪肝脏的检出率为10.9%,和国内相关报道类似。

附表7 汽车厂各部门工人体检异常情况

附表8 统计检验结果

附表9 粉尘作业对鼻炎患病率的影响

附表11 噪声环境对工人听力的损害情况

附表12 噪声作业工龄与听力损伤关系

从两种类别工人听力异常情况来分析,在该单位中的噪声有可能对其听力造成一定损害,且工龄和听力受损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联性,噪声对于人类健康会造成影响,这已经被相关学者所证实,工人出现听力受损的原因可能和强声刺激耳内末梢毛细血管,造成痉挛,时间久了会发生局部失血和营养代谢异常,进而导致听力受损。除此之外,本研究以调查分析为主,不对受试者的病因进行深层次讨论,上文中所提及的内容仅供参考。

4 结论

该汽车企业中,烟尘,噪声,毒物粉尘为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所有部门均存在噪声超标现象,且受害人群较为广泛,和其他因素相比,噪声危害最大。体检异常率前4位的分别是慢性咽炎、心电图异常、慢性鼻炎和脂肪肝。长时间在粉尘环境中工作,提升慢性鼻炎罹患率,电焊工尿液锰指标偏高。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下工作,会引致听力受损,受损程度和噪声作业工龄成正比, 在此其中表现为剂量-反应,关联性。

5 对于该汽车企业的几点改进建议

5.1 提升对噪声控制力度,加强厂内生产技术水平,降低厂内人工化搬运材料次数和工人工作量,在生产量达标的情况下,在厂内增加隔音设备,全面降低交叉污染现象。为工人设置专门的休息区,该区域内应该保持安静,安装隔音性良好的门装,合理布局,降低厂内工人工作时间,为其购买保护用具,全面保证其身体健康。

5.2 强化对于粉尘的预控制工作力度,粉尘对于人体的危害并不会马上体现出来,即便工人脱离粉尘环境,但其对于身体的危害依旧在继续,因此对于厂内管理人员来讲,必须做好防护措施,做好与厂内工人的身体情况调查工作,不但要每年定期为其安排体检,同时重视随访,如工人出现早期病变先兆,应及时就诊。

5.3 在实施职业疾病预防治疗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对其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定期轮岗适度体检。

猜你喜欢
附表粉尘工人
高压粉尘防爆电机过厚粉尘层的形成与分析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2021 年1 月1 日—2021 年2 月28 日)
粉尘大战
附表3 湖南省2018年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批准文号名单(二)
光散射法粉尘仪在超低排放的应用
湖南省2017年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名单
粉尘剂防治蔬菜病虫害
做一个“巨晓林式工人”
调配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