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健康教育宣教对新形势下非法行医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影响

2016-10-19 03:44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18118黄利梅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6年16期
关键词:行医学习班孕产妇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18118)黄利梅

孕产妇死亡率不仅能反映地区卫生服务水平,也是衡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是提升妇幼保健质量,保障母婴安全的重要工作[1]。报道指出,非法行医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2],非法行医者多不具备可靠的抢救设备及药物,孕妇出现危险状况时难以应对,加之行医者害怕惩处,往往拒绝采取抢救措施,直接导致受害者到达正规医院抢救时错过最佳救治时间而死亡。由于短期内非法行医现象难以得到有效规范,欲减少非法行医导致孕产妇死亡案例,还需要强化对孕产妇的健康教育,使其尽可能院内分娩,基于此,本辖区将多种健康教育宣教措施结合,实践显示效果确切,现总结相关经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2007~2014年我院司法鉴定中心受公安机关及卫生行政机关委托鉴定的孕产妇死亡纠纷案例38例为对象,所有案例均已完成法医尸体解剖及病理学检查,按死亡时间是否处于健康教育宣教加强时期(即2011年1月以后)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0例,年龄27~38岁,平均(33.8±4.1)岁;对照组18例,年龄25~39岁,平均(32.7±4.5)岁。两组一般信息大体一致。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 观察组结合既往经验,从2011年1月起,将多种可靠的健康教育措施有机结合:①组织孕妇学习班。每周一次,讲解内容包括孕期保健、母乳喂养、监测胎动、识别流产先兆等,课程要求丈夫陪同,结束后发放宣传手册、视频资料及小测验问卷,问卷通过互联网回收,次回学习班再次讲解薄弱环节;②与社区卫生中心合作,定期安排社区流动车行主动式健康教育宣教。社区管理委员会提供孕妇名册、住址,协助通知孕产妇参加流动车服务,提供私人诊所信息,协助监督执法。妇联部门利用流动车宣传、督促孕妇开展系统保健,住院分娩,组织并协调流动车服务。卫生部门登记孕妇信息,确定高危孕妇,开展宣传、咨询服务,为计划部门提供产妇分娩信息。服务期间利用电影及广播加强健康教育宣教;③上门追踪式健康教育。对未能及时参与孕妇学习班、接受社区流动车服务的孕妇,每周一次电话随访、每月一次上门追踪,除了口头健康教育、发放视频资料及宣传手册外,还督促其积极参与其他健康教育宣教服务;④组建短信及互联网教育平台。收集孕妇及丈夫手机、QQ、微信联系方式,定期发送手机短信,告知关键注意事项,督促孕妇住院分娩;通过QQ、微信群获取孕妇及丈夫对教育信息的需求情况,及时反馈;鼓励产妇彼此交流。对照组仅行常规健康教育:门诊期间行口头教育,发放宣传手册,鼓励产妇参加社会团体组织的孕妇学习班等。

1.2.2 观察指标 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小组,全面评审分析孕产妇死亡信息,找出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致死主要疾病,统计对比两组死亡率、与医疗行为的关系及死亡原因。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处理数据,死亡率(%)以死亡数/活产数计算,组间行Poisson分布资料Z检验;与医疗行为的关系及死亡原因计算构成比(%),组间行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校验,均以P<0.05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产妇死亡率对比 观察组孕产妇死亡率15.98/10万,明显低于对照组20.26/10万,两组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1。

2.2 两组孕产妇死亡与医疗行为关系对比观察组中非法行医占比仅为25.0%,对照组则为72.2%,两组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2。

2.3 两组孕产妇死亡原因 对比两组孕产妇各死亡原因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3。

3 讨论

附表1 两组孕产妇死亡率(%)对比

附表2 两组孕产妇死亡与医疗行为关系对比[n(%)]

附表3 两组孕产妇死亡原因对比[n(%)]

非法行医社会危害性极大,可能因为多种过错导致孕产妇死亡[3],如:①行医者利益至上,对患者不负责任。本研究共18例死亡案例与非法行医有关,其中5例因缩宫素误用导致大出血,出血早期未引起行医者重视,至家属要求转院时,行医者为避免受到惩处,以各种借口拒绝,导致产妇失血性休克死亡。②行医者盲目扩大经营范围,开展危险诊疗。本研究非法行医导致产道严重损伤3例,包括宫颈与子宫体完全断裂1例,这显然与缺乏专业产科人员有关,与之对应,合法行医死亡病例中未出现产道严重损伤案例。③行医者严重缺乏专业知识。本研究非法行医者审查期间出现2例无法准确说出失血性休克临床表现者,在出现危险情况时,此类行医者显然难以准确处理。反观合法行医,虽然仍可能出现孕产妇死亡,但在大出血后或出现休克症状时能够积极抢救,由此可以推测,减少非法行医导致孕产妇死亡案例,能够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本研究对照组孕产妇死亡率20.26/10万,且72.2%与非法行医有关,这与同类研究报道数据[4][5]大体一致,提示非法行医导致孕产妇死亡案例多,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提升院内分娩率,这需要得到产妇及其丈夫的配合,但部分对象文化水平低、保健意识差,在常规健康教育下,错误理念难以纠正。基于此,本研究对观察组行多种措施强化健康教育宣教,结果显示孕产妇死亡案例中非法行医占比下降至25.0%,总死亡率也得到明显控制,说明上述强化措施确有助于提升健康教育效果。

组织孕妇学习班、应用社区流动车、上门追踪式健康教育、应用短信及互联网平台具有相铺相成的优势。孕妇学习班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孕产期保健、胎儿监测知识,且强调要求院内分娩,董瑞等认为参与此类集体教育能够明显提升孕产妇健康教育知识水平,本研究统计结果也显示接受非法行医的孕产妇,均未能参与全套孕妇学习班,说明应该大力推广该健康教育措施。然而孕妇学习班活动并非强制,且对孕妇个人时间及家庭经济能力有一定要求,故既往参与度并不高,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基于此,观察组健康教育宣教强化方案旨在一方面提升孕妇学习班的参与度,一方面保证即便孕妇难以参与学习班,也能够获得一定健康教育知识。社区流动车则能够提供主动接触孕妇的健康教育方式,孕妇不需要远距离移动,即可获得健康教育知识,且社区流动车能够深入群众,充分调动妇幼保健机构及社会力量,查处非法行医场所,进而避免产妇接受非法行医。对社区流动车仍无法有效接触的孕妇,则可采用上门追踪式的健康教育,确保其能够获得必须的知识,并要求其院内分娩。与此同时,本辖区还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半匿名优势,鼓励孕妇通过qq、微信、短信等途径说出她们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避免了面对面教育的尴尬,保障了孕妇的个人隐私,匿名也提升了产妇举报非法行医者的勇气,有助于减少非法行医导致孕产妇死亡案例。

本研究还分析了加强健康教育后,孕产妇死亡的主要病因,结果指出,即便非法行医导致孕产妇死亡案例减少,其死亡主要原因构成比仍未发生明显变化,还是以产科出血、肺羊水栓塞及产后感染并肺动脉栓塞为主,这与同类研究结论一致,提示在加强健康教育基础上,还应通过提升产科医护质量、加强高危妊娠筛查分级管理、提高产科人员的内科疾病诊治水平等措施保障孕产妇生命安全。

总之,本研究表明,加强健康教育宣教有助于减少新形势下非法行医导致孕产妇死亡案例数,进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但此措施并不会影响孕产妇死亡原因构成比,尚需通过其他措施加强产科建设,以进一步保证母婴生命安全。

猜你喜欢
行医学习班孕产妇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孕产妇死亡24例原因分析
“板鸭”行医记(一)——中医在西班牙行医的特点
外国人来华行医不应免试
章太炎好行医 无人敢求诊
2016年第四届老年微创人工种植牙学习班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通知
探讨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非法行医瞄上“义诊”
危急重皮肤病救治进展学习班通知
天津市关工委举办学习班学习三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