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患儿临床特征、易被延误诊断的原因及治疗策略

2016-10-19 03:45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518028付永萍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6年16期
关键词:川崎附表典型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518028)付永萍

川崎病的治疗难度较大,该疾病属于儿科中比较严重的一种疾病。要想对患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必须明确该疾病的临床特征,并尽早入院诊断病情,便于临床医师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1][2]。本文主要分析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特征、易被延误诊断的原因与治疗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患儿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收治的80例川崎病患儿(2013年2月~2015年7月间)为研究对象,男患儿42例,女患儿38例,年龄在5个月至14岁间,平均(7.39±3.28)岁。典型川崎病患儿58例,不完全性川崎病患儿22例。

1.2 临床特征 患儿在发烧时,体温在39.0~40.9℃间,热程在4~18d,热型呈现为弛张热或者稽留热。口唇改变表现为口唇皲裂、结痂、红肿、出血;手足硬肿改变表现为硬性水肿,患儿发热的6~3d,典型指(趾)端甲床皮肤移行部位出现脱皮现象,少部分患儿表现为(趾)端甲床皮肤移行部位的皮纹裂开,大部分患儿表现为典型膜状脱皮,持续时间在5~7d间。皮疹主要发生于躯干部,大多表现为多形性皮疹,未出现结痂、疱疹等现象。颈部存在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有压痛感,平均直径不超过1.5m。部分患者在发病5d内,肛周出现蜕皮现象,持续时间在3~5d间。有4例患儿出现腹泻、呕吐症状;2例患儿并发支气管肺炎;7例一过性多关节炎;4例咯痰、咳嗽患儿。

附表1 典型与不完全性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情况

附表2 典型与不完全性川崎病患儿的生化指标分析

附表3 患儿易被延误诊断的原因

1.3 实验室检查分析 经血常规检查,观察到在病程早期,有58例患儿白细胞升高,主要为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51例患儿在发病1周后,血小板计数上升;58例患儿的C反应蛋白指标上升;6例患儿出现心肌酶异常现象;9例患儿ALT上升。

经辅助检查,发现有10例患儿出现冠状动脉病变,其中有6例为冠状动脉扩张,4例为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瘤患者的平均内径为5mm。经心电图检查,可观察到有5例患儿ST-T改变,2例房室传导阻滞。经胸部X线检查,观察到有16例患儿中肺纹理变粗,7例患儿呈现出点片状渗出现象。

1.4 对症治疗 在发热期予大剂量静脉用2g/kgIVIG(丙种球蛋白)为患者滴注,同时服用阿司匹林30~50mg/kg,分3次/d。3d退热后减量为15~30mg/kg,2周后减量至3~5mg/kg,每天一次,持续6~8周。

1.5 统计学方法 经统计软件(SPSS15.0)分析数据统计结果,计数资料利用X2检验表检验,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表检验,P<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典型与不完全性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情况 通过研究得知,在22例不完全性川崎病患儿中,有8例患儿出现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36.36%,在58例典型川崎病患儿中,有2例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3.45%。不完全性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高于典型川崎病患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附表1。

2.2 典型与不完全性川崎病患儿的生化指标分析 典型川崎病患儿的C反应蛋白上升、血沉上升、血小板上升、白细胞上升率高于不完全性川崎病患儿,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附表2。

2.3 患儿易被延误诊断的原因 在本次研究中,有9例患儿出现延误诊断的情况,发生率为11.25%。其中有3例患儿因临床医师对非典型川崎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延误诊断,5例因患儿首发症状比较少见延误诊断,1例因其他因素延误诊断。详见附表3。

3 讨论

川崎病,也可称作皮肤黏膜淋巴综合征,目前,临床对该疾病产生的具体原因尚未彻底明确,患儿的主要病理改变为全身性血管炎[3]。川崎病属于儿科中的重症,可导致冠状动脉受到侵犯,引发严重心血管病变,例如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扩张等,危害着儿童的身体健康。川崎病在年龄不超过5岁的患儿中患病率较高,可分为不完全性川崎病、典型川崎病两种类型。现阶段,临床对于川崎病的发病原因并未彻底明确,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均不存在特异性,症状发生时间不定。有学者认为,川崎病会导致患儿全身中小血管受到连累,其中最受累的是冠状动脉,大多表现为动脉血栓与动脉瘤。

早期通过对患儿病情进行诊断,有利于及时提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改善预后。从川崎病的诊断情况上看,其中存在延误诊断的情况,通过本次研究发现,有9例患儿病情延误诊断,有5例患儿因首发症状少见被延误诊断,有3例患儿因临床医师对川崎病知识缺乏了解,从而导致患儿病情被延误诊断,1例患儿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病情延误诊断。为了提高川崎病的诊断准确率,临床医师必须将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彻底掌握,并结合实验室检查诊断其病情。

本次研究还发现,不完全性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高于典型川崎病患者,为此,临床医师要采取措施,降低不完全性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发生风险。从患儿的实验室指标上看,典型川崎病患儿的C反应蛋白上升、血沉上升、血小板上升、白细胞上升率较高,临床医师可根据患儿的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进一步分析其病情,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川崎病患儿要及时入院确诊病情,临床医师要将患儿的生化指标、临床特征等信息彻底掌握,并提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有效率,使患儿心血管损害减少。

猜你喜欢
川崎附表典型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多项式求值题的典型解法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伴急腹症的川崎病儿童临床分析4例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2021 年1 月1 日—2021 年2 月28 日)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附表3 湖南省2018年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批准文号名单(二)
湖南省2017年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名单
CRP和NT-proBNP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