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教学方法浅析

2016-10-21 01:42黄雪梅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项目式任务驱动机械制图

黄雪梅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当前中职生对《机械制图》的学生看图和画图能力欠缺、空间想象力和应用能力不足等现象,根据笔者多年来从事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教学的点滴,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项目式;仿真式;任务驱动;思维创设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007-01

中等职业学校的《机械制图》一门研究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技术基础课。是机械专业培养中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必须学习的一门主要课程,同时也是每个从事机械技术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都必须学习和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其教材教学性强,内容注重系统性、实用性。在多年的《机械制图》教学中,笔者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1.项目式模块教学

项目式模块教学是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选取有代表性和目的性的项目为课程内容,通过师生一起完成项目来实施教学活动;在项目内容的操作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实践、自然的产生知识建构。在《机械制图》教学中,项目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在绘图实践里了解构思-绘图-检查审核的操作程序,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锻炼学生思维、操作、实践、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且使其体验到了团队协作得重要性,能够锻炼学生在今后的工作里和其他人之间的协调能力、合作的思想意识,还能够大大挖掘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在"组合体和装配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有条件收集些零件,指导学生自由搭配,形成多个项目小组形成团队协作的局面,各团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抽取零件,根据零件的做工绘图来制作项目名称,并以此来安排项目工作内容、分配分工,充分学生开发自己已经学习的知识、利用已有基础,全面制定项目安排,分析好各个步骤,收集准备相关材料、用具。教师可以先拿出几个有代表性零件的大小规格、技术关键的例子,并分析阐述它们要这样标注和选择的原因。然后各团队讨论分析,并分发学习参考资料,内容包括零件表达方案如何选择,各种测量工具如何使用,尺寸基准、技术要求的选择,绘制草图的注意事项。学生再按照项目任务的内容、流程,一起讨论、设计、思考与制作,组织各小组团队凭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完成测绘零件,做出草图,也可以在团队间进行讨论、互相学习交流;教师巡视、指导、解疑。教师对各个小组项目的实施情况予以综合评估之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互相交流、学习,利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技术水平、促进动手能力的提高与各方面素质的提高,还可以让学生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加强职业道德水平,为学生们工作后的互相协作与再深造铺垫号良好的基础。

2.模块仿真式教学

模块仿真具有模拟仿真的功能,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其效果是传统的实物模型及单纯的语言讲授所无法比拟的。利用计算机交互动画设计开发《机械制图》模块仿真,运用模块仿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又有利于学生的学,因此,模块仿真的设计、开发与应用对促进教学改革具有现实的意义。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可以使用Authorware、AutoCAD、3Dmax和Flash、Autodesk Inventor软件等软件进行模块仿真,例如:笔者在讲解"齿轮和轴配合画法"时,就使用了Autodesk Inventor软件进行仿真,从软件提供的三维机械设计、仿真、工装模具的可视化和文档编制工具集,能让我可以快速轻松地创建高质量、具有照片级真实感的渲染和动画,使学生轻松地从二维向三维移植,简化了教师讲解的过程,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果,并为笔者进行《机械制图》教学改革发挥积极的作用。

3.任务驱动模式教学

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是由原来的老师转化为好学的学生,学生不解决这个问题就没办法完成相应的课堂任务,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无形中完成学习任务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后,及时应用并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将理论知识转变成动手技能,同时完成任务,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贯穿课堂教学过程的主线,利用任务驱动模式进行《机械制图》教学,可以将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掌握情况,制定学习性的任务,按着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规划出6个模块,每个模块设置2~4个典型工作任务,并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任务拓展训练,将知识学习融于完成任务的过程当中。例如:在"齿轮变速箱"的绘图教学中,我分别设置了主动轴、从动轴、齿轮、轴承盖、箱体、箱盖等零件的测绘任务,每个任务涵盖一定的工作过程,有明确的能力培养目标,要突出重点,并以"适度够用"为原则,由学生亲自完成相关的工作并绘制出零件图,使学生通过典型工作任务获得的技能和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为后续的专业实践和下厂实习提供技术准备。

4.思维创设教学

思维通常是由创设问题情境产生的,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提出设疑,为学生创设设疑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内动力,让学生进入问题探究者的角色,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以活动为主,不"锁住"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所掌握的程度,在课堂上向学生设下一些启迪思维的问题。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讨论的形式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并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进行"机件剖视表达"讲授时,我提出"为在哪个视图上剖切更合理?同时采用那种方式?是单一平面剖还几个平行平面剖?"的设疑,学生在课堂上马上引起争论,有些同学提出"左视图中剖切",部分同学提议在"主视图中剖切",另一部分同学赞成"全剖",个别学生创意出"几个平行平面全剖"。经过创设和激发学生的思维,最后总结几种剖法的各自特点,从而得出最佳的表达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感受、想象和创造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创设思维式教学能够围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看图能力、绘图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来组织教学,创设情境,进行更为多样化的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总之,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師要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着手,围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看图能力、绘图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来组织教学,要尽可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用各式各样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东超.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探讨,《图学学报》,2015.

[2] 王志忠.机械制图教学新体系初探,《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

猜你喜欢
项目式任务驱动机械制图
CAD三维转二维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Visual LISP的机械制图自动组卷
基于工程师启蒙教育的机械制图课改的几点思考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模块化、项目式、专业实践型教学改革思考
项目式模仿教学法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式教学在高职数控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广告摄影课程中“项目式”教学法的研究与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