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高校学术期刊应对学术道德失范战略研究

2016-10-25 03:22刘彦超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不端学术期刊学术

刘彦超,马 龙

(武警学院 科研部,河北 廊坊 065000)



基于SWOT分析的高校学术期刊应对学术道德失范战略研究

刘彦超,马龙

(武警学院 科研部,河北 廊坊065000)

借助SWOT分析方法对高校学术期刊应对学术道德失范的优势、劣势及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遇、威胁进行综合分析,构造了SWOT矩阵,提出高校学术期刊应对学术道德失范的战略。

高校学术期刊;学术道德;SWOT;战略

一、引言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学术腐败、学术不端等学术道德失范行为严重破坏了我国学术发展的生态环境,扰乱正常的学术秩序,迟滞了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步伐。作为发表学术论文的主要平台,高校学术期刊应该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宣传教育、把关、鉴评、惩戒等重要作用[1],积极为学术道德建设做出贡献。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或自我诊断方法,由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H. Weihrich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威胁(Threat),S和W是内部因素,O和T是外部因素。SWOT分析法通过分析内部条件的优势、劣势及外部环境提供的机遇、威胁,以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2-4]。

为了使高校学术期刊能够更好地推进学术道德建设,笔者借助SWOT分析方法对高校学术期刊应对学术道德失范的优势、劣势,以及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遇、威胁进行综合分析,构造了SWOT矩阵(如表1所示),尝试提出高校学术期刊应对学术道德失范的战略。

二、高校学术期刊应对学术道德失范SWOT因素分析

(一)优势

1.高校学术期刊处于“把关人”的重要位置

高校学术期刊是学术成果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窗口。除了部分学术成果以产品、著作、研究报告等形式呈现外,大部分学术成果都刊发在包括高校学术期刊在内的期刊上。正是通过高校学术期刊的公开发表,个人撰写的学术论文才能成为被社会认可的学术成果。由此可见,高校学术期刊处于学术成果发表“把关人”的重要位置。通过高校学术期刊对来稿的认真把关,在编辑出版环节能够筛查出相当数量的学术道德失范稿件。

2.高校学术期刊编辑出版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比较健全

高校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工作,是在一系列法律法规、国家标准的指导下开展的。出版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出版管理条例》《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等,国家标准有《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等。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使编辑出版工作有章可循,有利于维护健康有序的编辑出版秩序,是高校学术期刊应对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坚强制度保障。

3.高校学术期刊编辑大多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

经过新闻出版部门、期刊协会、学报研究会及所在高校的长期教育和培训,高校学术期刊编辑大多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他们政治思想水平较高,能够确保所办期刊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他们恪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默默无闻地“为他人做嫁衣”;他们不仅熟练掌握编辑出版知识和技能,还拥有广博的专业知识。打铁还需自身硬,过硬的本领无疑有利于高校学术期刊编辑更好地同各种学术道德失范行为作斗争。

4.高校学术期刊具有宣传教育优势

高校学术期刊是党的新闻宣传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图书而言,高校学术期刊出版周期较短,信息传播速度快,且连续出版,是进行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充分发挥高校学术期刊的宣传教育优势,浓厚学术道德建设氛围,可以对学术道德建设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劣势

1.部分高校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制度不落实

学术期刊是学术共同体发表观点、开展交流的场所,一般来说,应该是非营利性、公益性的。然而,随着学术期刊的市场化及论文功能的异化,部分高校学术期刊过度追求经济效益,无视社会效益,对于编辑出版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置若罔闻。更有甚者,一些高校学术期刊与某些以牟利为目的的网站沆瀣一气,公然出卖版面。只要交够版面费,任何来稿都照登不误,致使抄袭剽窃等学术道德失范稿件大行其道。

2.部分高校学术期刊编辑职业素养欠佳

一些高校学术期刊编辑思想觉悟不高,对于学术期刊的重要社会职责认识不清,应对学术道德失范的态度比较消极。一些高校学术期刊编辑职业道德水平较低,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热衷于以“文责自负”为借口推卸责任。在利益驱动下,有的大肆刊发未达到发表水平的人情稿、关系稿,有的违规给学术不端文献检测超标作者提供检测报告详单,异化为学术道德失范者的“帮闲”和“帮凶”。面对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一些编辑未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在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上停滞不前,不能很好地胜任高校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工作。

3.部分高校学术期刊岗位职责不清,奖惩机制不健全

一些高校学术期刊编辑部管理比较粗放,缺乏详尽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奖惩机制不健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这种做法不能很好地激发编辑的工作积极性,致使个别人责任心懈怠,对于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熟视无睹、得过且过。

4.部分高校学术期刊信息化建设滞后

一些高校对于学术期刊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致使编辑部办刊经费捉襟见肘,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工作效率低下。由于对作者来稿的反馈严重滞后,用稿时滞过长,导致部分作者在长时间得不到编辑部信息反馈情况下,而一稿多投或一稿多发。此外,学术期刊编辑部信息化程度低,编辑不能方便地使用互联网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也给抄袭剽窃稿件的刊发埋下了很大隐患。

(三)机遇

1.相关部门和行业组织对于学术道德建设高度重视

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引起了我国相关部门和行业组织的高度重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文件。2002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年,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2006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2007年,中国科学院制定了《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2009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2016年,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

2.期刊界对于遏制学术道德失范行为态度坚决

《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张月红编审所作的“全球期刊编辑对学术抄袭容忍度调查”显示:全球期刊编辑对抄袭的伦理规范不分国界,不分语言,不分学科,取向标准基本一致。即对于粘贴的论文,约60%的编辑表示坚决杜绝;91%的编辑对于团队抄袭高呼退稿;68%的编辑反对自我抄袭[5]。

表1 高校学术期刊应对学术道德失范SWOT矩阵分析

近年来,全国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国际政治类期刊、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等行业组织先后发表了相关倡议,表达了对于学术道德失范行为“零容忍”的严正立场。各级期刊协会、学报研究会也围绕着“学术不端防范”“学术生态建设”“学术道德建设”等主题举办了许多培训班、研讨会,资助了大量相关方面的研究课题。一些期刊协会、学报研究会创建的QQ群、微信群,也以遏制学术道德失范为己任,及时通报各种学术不端行为,提醒其他期刊共同防范。

当然,“任务型教学模式”在音乐治疗专业英语课堂实践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值得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

3.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利于提升高校学术期刊编辑职业素养

近年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CN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6]。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们可以不受地域、时间限制,方便快捷地获取海量信息。这也给高校学术期刊编辑素养的提升提供了极大便利。借助于众多的专业数据库和功能强大的网络搜索引擎,高校学术期刊编辑可以自主地检索并查阅所需信息,及时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提升职业素养。

4.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利于提高高校学术期刊工作效率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信息处理能力日益增强,工作效率大幅提高。积极顺应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潮流,提高高校学术期刊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快高校学术期刊的网络化、数字化发展步伐,必将对于高校学术期刊工作效率提升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5.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宽了学术道德宣传教育途径

互联网具有实时、跨时空、互动性强等特点,这给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极大便利。据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大学生和白领群体互联网使用率已经接近100%,九成以上大学生和白领群体(分别为96.4%、90.7%)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为互联网[7]。高校学术期刊积极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进行学术道德宣传教育,可以拓宽宣传教育途径,增强宣传教育的实效性。

6.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学术不端鉴别提供了便利

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和海量的互联网资源,可以为学术不端稿件的鉴别提供极大便利。如,可以通过检索作者姓名来判断是否存在重复发表等行为;通过检索论文关键词来查看相关成果发表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着抄袭剽窃等行为;通过检索论文注释和参考文献,判断是否存在着虚假注释、不实参考文献等行为。

(四)威胁

1.学术评价机制不健全

职称评聘、职级晋升、项目结题、学位授予等均需对相关人员进行学术研究能力和水平的评价。而我国现行学术评价机制不健全,对相关人员的考核或评价过于频繁,评价标准过度量化。一方面,现有政策对于相关人员一定期限内的科研成果数量和类别有着硬性规定。另一方面,现有政策对于科研成果的质量评价,多依据基金项目、期刊类别、奖励级别等,而很少关注成果的实质内容。为了达到学术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一些人不惜铤而走险,走上学术道德失范之路[9]。

2.学术道德教育实效性不强

与美国等国家的诚信教育相比,我国学术道德教育起步较晚,学术道德教育的总体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大部分单位的学术道德教育多采取将学术规范上载到办公网、专题讲座、展板、征文、“学术诚信周”等形式,大多尚未将其纳入课堂教育中。一项调查显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最主要途径是“导师的言传身教”(66%)和“自己看材料”(51%)等非制度化途径,从学校组织的课程中获得相关知识的只有21%[10]。由于学术道德教育覆盖面不广,成效不大,导致部分人员没有牢固树立正确的学术道德观念和学术规范意识,有意或无意中做出一些有违学术道德的事情。

3.学术道德失范惩治不力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学术诚信体系,缺乏统一的全国性的监管、申诉机构,对于学术道德失范的惩处,主要由单位内部自行决定。在“共同利益”面前,各单位很难真正做到对学术道德失范“零容忍”,大多认为“家丑不可外扬”,从轻发落。相对于获得的丰厚收益来说,学术道德失范者受到的惩处过轻,这也是导致学术道德失范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三、高校学术期刊应对学术道德失范的战略

(一)SO战略(积极增长型战略)

1.严格执行编辑出版制度,认真做好学术不端检测工作

高校学术期刊要严格执行“三审制”“专家匿名审稿”“三校一读”等编辑出版制度,公平公正录用稿件,严格把关,最大限度地剔除掉那些有违学术道德的鱼目混珠之作。与此同时,高校学术期刊也要充分认识到学术不端文献检测对于学术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认真做好来稿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工作。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检测系统存在着文献收录不全、对于图片和公式检测能力差等局限性,其自动生成的检测报告只能作为鉴别学术不端稿件的辅助工具,还需要编辑根据检测报告详单具体情况作出判断。由于国内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英文文献检测能力较弱,国际化程度较高(或英文版)的高校学术期刊宜选用Turnitin、CrossCheck等国际知名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8]。此外,为了避免一些抄袭剽窃之作靠打“时间差”蒙混过关,应在初审前和付印前分别对来稿进行检测。

2.积极利用互联网增强宣传教育效果

高校学术期刊在利用四封、补白、印发学术规范手册、开设选修课或讲座等传统方式的同时,也要积极利用互联网进行学术道德宣传教育。编辑部应加大高校学术期刊网站的建设力度,及时上载学术道德建设相关文件,弘扬恪守学术道德的先进典型,揭露各种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并可通过在期刊四封上加印二维码(链接期刊网站)等方式,增加高校学术期刊网站的访问量,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随着移动通讯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以及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手机等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高校学术期刊应积极顺应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通过建立QQ群、微信公众号等方式,积极向读者推送学术道德建设等资讯。

3.积极利用互联网加强与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及期刊界的交流和合作

高校学术期刊应利用网站、电子信箱、QQ群、微信群等途径,积极参与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期刊协会、学报研究会组织的学术道德建设活动,并通过共享待用稿目录、学术不端作者名单等方式,加强与其他学术期刊的交流和合作,共同筑就防范学术腐败、学术不端的“防火墙”。

(二)ST战略(多元型战略)

1.严格遵守学术道德,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后汉书》云:“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以身作则,别人才会跟着做。作为科研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术期刊编辑在科研活动中要自觉杜绝各种学术腐败、学术不端行为,恪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以自身行动积极为学术道德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积极策划学术道德、学术评价等相关研究

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是科研发展和教育事业兴旺发达的基石。高校学术期刊要以学术生态建设为己任,通过策划专栏、出版专刊等方式,积极引导学术道德、学术评价等相关研究,促使全社会学术道德水平日益提高,促使学术评价机制更加符合学术研究规律,更为科学、合理。

(三)WO战略(扭转型战略)

1.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高校学术期刊的监管

各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期刊协会、学报研究会,要进一步加强对高校学术期刊的监管,督促高校学术期刊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对于不落实编辑出版规章制度,违背学术道德、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高校学术期刊,在评优评先活动中要实行一票否决;情节恶劣的,要坚决督促整改,乃至勒令停刊。

2.加强对高校学术期刊编辑的学术道德教育

高校学术期刊要高度重视编辑部的学术道德建设,把学术道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一是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编辑认真学习学术道德建设相关文件和先进典型,并通过及时通告学术道德失范典型事例进行警示教育,促使全体人员恪守职业道德,筑牢思想防线。二是鼓励编辑积极参加有关培训、研讨、项目研究活动,提高其应对学术道德失范的能力。

3.积极利用互联网提高高校学术期刊编辑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进入信息时代以来,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知识倍增周期越来越短,现有知识以10%的速度更新。面对包含大量前沿性、创新性信息的学术论文,要想更好地胜任工作,高校学术期刊编辑就必须积极利用互联网及时更新知识结构。编辑要通过经常访问互联网,及时了解各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发展方向;通过访问各专业数据库,不断提高与所负责栏目相关的专业知识素养;通过访问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期刊协会、学报研究会网站,了解编辑出版相关法律、政策、规范和业务知识;通过访问国内外名刊网站,学习先进的办刊经验,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

4.积极利用互联网提高高校学术期刊工作效率

高校学术期刊主办部门要切实加大对学术期刊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编辑部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只有这样,高校学术期刊才能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应对学术道德失范的能力。通过访问互联网资源,编辑可以及时核实稿件中的可疑内容,鉴别来稿是否存在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借助于电子信箱、采编系统、QQ、微信、超星移动数字图书馆“域出版”平台,编辑可以便捷地与审稿专家交流,有效缩短审稿周期,减少论文发表时滞。借助于电子信箱、采编系统、QQ、微信、超星移动数字图书馆“域出版”平台,编辑可以及时向作者反馈稿件录用情况,避免由于信息不畅而导致的一稿多投、一稿多发。借助于采编系统,高校学术期刊可有效提高来稿的规范化水平和工作效率。如可将规范地著录参考文献、英文翻译、作者简介等相关信息,以及上传版权协议、学术诚信承诺、保密审查证明等扫描文件,作为上传稿件的前置条件。只有按照要求著录相关信息、提供扫描文件,才能成功投稿。这样,不仅大大提高来稿的规范化程度,减少来稿中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也节省了后续与作者沟通核实信息的时间和精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WT战略(防御型战略)

1.建立健全编辑岗位职责和奖惩机制

学术论文发表环节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不仅与部分作者学术道德水平低、学术规范意识不强有关,也与部分高校学术期刊编辑职业道德水平不高、把关不严密切相关。为了更好地提高办刊质量和遏制学术道德失范行为,高校学术期刊编辑部应建立健全编辑岗位职责和奖惩机制,对编辑出版流程实施精细化管理。对于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应对学术道德失范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编辑,要在评功评优、职称评定、职级晋升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对于自身存在着学术道德失范行为,或是在工作中敷衍塞责、出现重大失误的编辑则处以相应惩处。

2.建立健全学术道德失范惩处机制

建立健全学术道德失范惩处机制,让学术道德失范者付出沉重的代价,是防范学术道德失范的重要措施之一。高校学术期刊编辑部应在相关部门指导下,根据编辑部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术道德失范惩处措施和实施细则。对于情节严重、屡教不改的学术道德失范者,坚决予以“曝光”并纳入“黑名单”,一定期限内拒收署名该作者的任何稿件。相同或相近学科领域的高校学术期刊要加强交流和合作,建立健全学术道德失范联防机制,及时通报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共同采取抵制措施。

四、结束语

作为学术论文发表的重要关口,高校学术期刊必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积极发挥优势、弥补劣势、利用机遇、化解威胁,坚决遏制论文发表环节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为学术道德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1] 刘彦超.高校学报在高校学术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15,31(9):54-59.

[2] 孙淑君,武英刚.《洁净煤技术》的SWOT分析[J].编辑学报,2012,24(增刊1):63-65.

[3] 李建军.SWOT与新疆高校科技期刊的办刊战略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4):583-588.

[4] 魏中青.SWOT法分析《生态学杂志》的综合形势及其发展策略[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7(3):381-384.

[5] 张月红.全球期刊编辑对学术抄袭容忍度调查[J].中国出版,2012(12月下):3-11.

[6] 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08-03)[2016-08-08].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8/t20160803_543-

92.htm.

[7] 丁栋.调查:大学生和白领互联网使用率近100%[EB/OL].(2015-03-24)[2016-08-08].http://www.cnii.com.cn/internetnews/2015-03/24/content_1550030.htm.

[8] 张旻浩,高国龙,钱俊龙.国内外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平台的比较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4):514-521.

[9] 赵蓓蓓.治学术不端,须改变功利的评价体系——访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N].人民日报,2014-10-21(18).

[10] 俞涛,厉亚.学术出版中应加强学术道德教育[J].科技与出版,2012(1):88-90.

(责任编辑李献惠)

Strategies of Academic Journals to Deal with the Anomie of Academic Morality by Using SWOT Method

LIU Yanchao, MA Long

(DepartmentofScientificResearch,TheArmedPoliceAcademy,Langfang,HebeiProvince065000,China)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 of academic journals to deal with the anomie of academic morality by using SWOT method. It constructs the SWOT matrix, and offers strategies of academic journals to deal with the anomie of academic morality.

academic journals; academic morality; SWOT; strategies

2016-08-10

2015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高校学术期刊视阈下的高校学术道德建设研究”(SD152016)阶段性成果; 2016年度武警学院本科教学改革项目“研究型大学的学术治理理念在高校学报中的应用”(WJXYJG0021)阶段性成果

刘彦超(1975—),男,河北衡水人,副编审; 马龙(1969—),男,山西怀仁人,副编审。

G237.5

A

1008-2077(2016)09-0057-06

猜你喜欢
不端学术期刊学术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关于采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的声明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类型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9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中国医疗美容》学术不端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