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生自主阅读、探究能力的培养

2016-10-27 06:07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学案三角形探究

张 亮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第一中学,山东 淄博 274100)



论学生自主阅读、探究能力的培养

张亮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第一中学,山东 淄博 274100)

文章从激发学生阅读、探究兴趣、构建阅读、探究模式、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探究、培养阅读、探究能力等四个方面,简述了如何培养学生阅读、探究数学书的习惯,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探究能力。

引导学习;设计学案;阅读;探究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育家叶圣陶对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重要性做过如是精辟的论述。所谓“不需要教”,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引下,能理解并独立运用某种知识,形成相关的习惯和能力。但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让学生一直处在“知识被动接受者”的地位,抑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扼杀了独立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数学阅读是指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调动潜在的思维,通过阅读数学资料,学会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认知、理解、掌握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感受数学知识的活动。而数学书是学生学习数学最重要的阅读资料,也是其他资料所无法取代的。因此,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是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迸发阅读探究数学的兴趣

在学习中,学生如果对所学内容兴趣索然,那么所有的引导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创造一个充满积极情感的学习环境,是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的前提,亦是构建阅读、探究模式的基石。而营造和谐的数学情景,则是激发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兴趣、提高阅读、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

1.创设生活情景,激发阅读、探究兴趣

图1 “黄金分割”比值与人体比例示例     图2 基于“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问题示例

2.创设问题情景,激发阅读、探究的动机

阅读动机激发得越强烈,越能对所学的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就越能发挥学生的智慧潜能,产生阅读探究的火花。如:教学“相似三角形性质的应用”时,可设计下列问题:哪位同学能测出校道的路灯高度?学生立即很有兴趣,各抒己见,有的说爬上灯杆度量,有的说可以根据灯光下人的影子长度以及人与灯杆的距离(如图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来求解。这样,可以把学生引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探究,既能够提高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使学生思维更趋于活跃,充分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阅读、探究意识。

二、设计学案,构建探究模型,引导学生走阅读、探究之路

1.创设学案,构建阅读、探究模式,开辟阅读、探究的途径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引导学生阅读数学书、学会自主探究数学知识而编制的学习方案,也是为学生开辟自主阅读、探究之路的工具。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引导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探究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思、导做、学会阅读、学会探究”的作用。学案教学是以学案为依托,引导学生先行,并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学生自主阅读、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

变“教案”为“学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学案”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了师生的互动性,教师是课堂的组织引导者,学生是真正的主角。克服了“教案”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被动接受知识的缺点。 “学案”利于学生的自主阅读、探究,它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引导学生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学案”能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学案”能使学生巩固解题知识,掌握解题方法和培养技能,而且能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学案”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板块:新课引入;学习目标;研读课本——找出重点句和疑惑问题、典型题析、知识点的形成;巩固训练;习题精选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它主要是在国家课程标准校本化解读的基础上作为一个教学载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借助“学案”能够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最终走入“会学”的目标。

在编制“学案”时,应依据学习的内容、目标和学习者的情况而编制,不囿于千篇一律、固定不变的格式。从“教为引导、学为主体、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原理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学知识、掌技能”向“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逐步深化。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不同层次目标,进行自主阅读、自主探究。

2.以“学案教学”为载体,架设阅读、探究之桥梁

以“学案教学”为载体引导学生阅读数学书的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注重读法引导、突出学生自主阅读探究能力的教学策略。这个过程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够变被动为主动,促进他们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自己通过阅读,体验知识的形成、找出重点、写出未能解决的问题和疑惑,以便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同伴探究解决,巩固训练,归纳提升。如:教学“幂的乘方”的性质时,设计以具体的指数为例的学案,明确“幂的乘方”的意义,导出性质。让学生观察算式:(32)3=32·32·32=32+2+2=32×3,让学生回答问题:从左边“(32)3”到右边“32×3”,底数与指数有什么变化?通过学案的引导思考,学生很容易归纳出“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的性质。

三、发挥引导作用,培养学生阅读、探究能力

1.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阅读、探究能力

“引导”是一个多层面的教学活动。它既体现在对知识技能的指导上,也体现在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改善上。因此,在引导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依据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的变化,以及不同的学习内容,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适时提出合理的数学阅读的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数学阅读、探究的习惯,使学生能独立地读懂数学书。

“学案教学”要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可遵循如下教学流程:以案自学→引导看书→体验知识→探究解决→强化训练。在这个过程中,阅读、探讨、训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思想。而“引导”渗透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也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运用学案导学,教师应该少讲一些,要讲精,讲学生的困惑之处、谬误之处、或者未见之处。应该多给学生阅读探究的机会,设置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要充分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人格和自主意识,相信每位学生都拥有巨大的智慧潜能和创造能力,倡导自主学习和自由探索。如:讲授“作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C”时,创设如下由特殊情况推导出一般规律的案例(如图3),逐步引导,让学生探究出“黄金分割”作图的方法。

图3 如何作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C

2.发挥优生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阅读、探究能力

班级中学生的基础知识、智力水平、学习方法等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如何使引导的功效得到最大的发挥呢?教师还可以采用“传递式引导”,即教师“引导”优生,再由优生“引导”基础生和学困生,让教师的“引导”起到薪火相传的作用。[1]在教师的引导下,优生很容易掌握自主阅读并探究的方法与手段,而基础生或学困生则需要给予更多的引导和帮扶。发挥优生的引导作用,让教师的引导再次间接地传递给基础生和学困生,这样既能确保基础生和学困生学得了,优生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利用优生有效地引导基础生和学困生,尊重了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照顾到了各个层次的学生,使全体学生都能在恰当的引导下得到发展。

四、倡导合作交流,提高阅读、探究能力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是帮助学,而不是代替学;讲是指导练,而不是代替练;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是为了强化学生独立自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不是否定学生的主体地位。”[3]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恰巧实现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也实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组合作交流为“学案引导阅读探究”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小组为基本形式,利用教学的互动促进学生共同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完成学习目标的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不只是个体的认识过程,而且是多向交流的合作过程。[4]小组合作能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共同阅读数学书、共同完成学案、共同探究数学知识、共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如讲授“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时,让两两同伴之间分别剪一个△ABC和△DEF(如图4),且有两个内角分别为30°和45°,看看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把这两个角换成其他角度是否相似?

图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合作小组之间经过合作交流、共同讨论,很快探究出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中,“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小组合作使学生增进了友谊,赢得了机会,在合作交流中锻炼了能力。

以“学案”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并适当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能够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善于合作、敢于竞争的良好品质,从而提高自主阅读探究能力。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吕世虎.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3]王立嘉.新课标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实例[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4.

[4]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dependent Ability of Reading and Exploring

ZHANG Liang

(No.1 Middle School of Linzi District of Zibo, Zibo Shandong 274100)

This article from stimulating students’ reading interest in exploring and constructing reading inquiry mode, and guide students to learn how to read research, training reading ability of exploring four brief the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habit of reading to explore math book and guide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math book,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mathematical thinking dimension, culture independent reading ability to explore.

guided learning, design case, reading, inquiry

张亮,山东菏泽人,淄博市临淄区第一中学二级教师,硕士,主要从事数学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学案三角形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乡愁导学案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比例尺(一)”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