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员数据素养的构成与培养

2016-11-07 02:58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图书馆员馆员互联网+

宋 文

(黑龙江省图书馆,黑龙江哈尔滨 150090)



“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员数据素养的构成与培养

宋 文

(黑龙江省图书馆,黑龙江哈尔滨 150090)

互联网+;图书馆员;数据素养;构成;培养

文章分析了“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员数据素养的内涵,论述了“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员数据素养的构成,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员数据素养的培养策略,为“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员素质的提升提供参考。

1 “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员数据素养的内涵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素养的内涵已不足以对公众所需的技能素养进行全面的概括,并且在实施措施及具体认识方面对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推进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所以,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了数据素养这样一种新的素养概念,这种素养概念注重对数据的分析应用及辩证认识,并切实体现在高校的课程设置及官方概念表述等方面[1]。面对图书馆的变化,在大数据和“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员必须要重新认知用户的信息需求,有效增强自身的服务能力,打破信息壁垒,对用户和图书馆员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构,有助于用户快捷方便地对信息进行获取和利用,建立图书馆与网络之间的共存互补,促进“互联网+”图书馆的实现[2]。

数据素养即馆员数据搜集、组织、分析、处理和创新等能力,以及在数据应用和管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和发展,图书馆用户行为数据正在加速生成和积累,它包含了丰富的用户信息,如需求、偏好及信用等。图书馆员要及时发掘这些数据中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促进图书馆管理水平提高及馆员自身专业的发展,这是当前“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员数据素养的内涵所在[3]。

2 “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员数据素养的构成

图书馆员的数据素养从概念上来看就是理解、交流、获取并运用信息的能力,也即“听、说、读、写”数据的能力。把数据素养的概念与信息素养的研究相结合,数据素养的基本要素包括:数据态度、数据知识、数据伦理、数据意识以及数据技能[4]。以上基本要素构成了“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员数据素养的组成内容(见图1)。

图1 “互联网+”环境下数据素养的基本要素与核心内容

2.1数据态度

数据素养的前提是数据态度,主要指代主观能动性方面的态度,对收集、分析、分享、处理及呈现数据的过程,以及结果都能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不仅如此,数据态度还涵盖了数据伦理及数据价值的对待问题。通过活动的开展可以相应地训练数据技能和知识,同理,通过价值观和道德观可以对数据态度产生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在数据展示过程中开始应用数据可视化技术,但是在复杂情况下由于没把好数据关,只能在形式上用信息图展示数据,缺乏具体的内容,甚至还会出现数据相悖的问题。从展示效果上来说,这种行为由于本身不够重视数据,在形式上花费大量时间的行为是舍本逐末。在目前“互联网+”以及大数据背景之下,应该用正确、积极及严谨的态度对待数据问题,在海量数据向高价值可见结果转化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2数据意识

数据素养的先决条件是数据意识,数据意识决定了数据捕捉、判断及利用的自觉程度,囊括了主体意识、安全意识、更新意识及人才意识等内容。不仅如此,在数据素养的衡量过程中,数据意识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馆员能否在第一时间内把有价值的数据信息挖掘出来,对数据成果进行分享和传播,这对管理科学数据的效果和过程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数据素养中,数据态度和数据意识是不同的,前者能对后者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后者能直接决定前者。

2.3数据知识

数据素养的基础是数据知识,包括数据效用、数据特征、数据传播规范、数据类型、数据格式转换方式、数据展示规律及数据搜索方法。从科研人员的角度来说,数据知识能使原有的知识构成得到改变,能够促进专业知识和文化内涵效用的发挥。

2.4数据技能

数据素养的保证是数据技能,在数据素养中,数据技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体现了数据获取、处理、展示、利用、再创造以及评价能力。通过技术培训可以获得一些数据技能,如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展示;通过实践经验也可以获取一些技能,包括数据的运用和评价;通过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及相应的可视化工具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把大数据中的价值展现出来,创造更大的财富,造福人类和社会。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之下,数据技能教育已经体现出了紧迫性和重要性,其目标是从海量无规律的数据中训练研究者对所需的数据进行辨别,并充分使用所掌握的技能、知识和工具,对数据进行有效的获取和利用,并在此基础上对新数据进行创造和使用。

2.5数据伦理

数据素养的准则是数据伦理,在数据素养中,数据伦理不可缺少。从概念上来说,数据伦理是指在数据的获取和利用过程中,要树立法制观念,提高数据评判能力,提高安全意识,合理利用资源。在实际研究过程中,通常有多样化的数据来源渠道及种类各异的数据类型和参差不齐的数据质量,其中私有的数据就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数据安全及个人隐私问题不容忽视,如果个人、数据采集公司或国家滥用这些数据,那么大数据就会逐渐失去可信度,从数据价值的挖掘方面来说,百害而无一利。所以在数据素养中,数据伦理对其中的每一个要素都起到了影响和制约的作用。

3 “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员数据素养的培养策略

图书馆在大数据时代和“互联网+”的背景下,逐渐与许多新技术和内容相融合,如:微信公众平台和QQ实时服务等的智能化、网络化和数字化,也体现了互联、高效以及便利的服务[5]。从图书馆员的角度来看,馆员不仅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还要具有较高的个人素养,即为了满足用户的个性化服务需求,图书馆员要具有危机管理意识、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及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结构等。

3.1制定与岗位相关的知识更新制度

图书馆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具体的服务技术、服务理念都在不断地发展,如若图书馆员故步自封,将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因此,图书馆员要不断加强学习,打破思想上的惰性,坚定终身学习的理念,争当为用户服务的优秀工作者。目前,一些图书馆虽然为馆员已经设置了专门的培训课程,但大多是呆板地传授理论知识,实用性较差,往往流于形式,图书馆应该从实用性出发,在充分了解自身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实用、可行的培训课程和发展制度,进一步提升图书馆员队伍素质,使图书馆综合实力得到切实增强[6]。

3.2分级别开展业务培训

图书馆应建立完善的学习培训体系,发掘馆员培训需求。①利用馆员档案信息分析制订培训方案和目标,转变传统的培训观念,充分调动馆员参与培训的主动性。②针对不同岗位、不同级别馆员的数据素养培训。数据素养培训可以采取差异性的培训方法,以保证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和目标。③对新入馆的馆员开展培训。为了帮助新入馆的图书馆员快速完成角色转换,对图书馆概况和业务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开展相关的基础业务培训,包括图书馆发展历史、组织方式、用户服务方法及传承理念等。④馆员基础培训内容。为了提高馆员的业务能力,图书馆还要培训具体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基本业务知识,介绍图书馆的发展背景、馆藏资料的相关制度、参考咨询服务、数字图书馆发展历程、文献提供服务及图书馆与著作权等[7]。

3.3创建聚集各类型培训资源的网络实时交流平台针对图书馆员的群体现状,业界有必要联合创建专属网站,网站不仅能发布图书馆动态、开展业务培训,还有助于培养馆员的专业技能,为馆员提供一个学习的专属网络平台。

[1][6]孟祥保,李爱国.国外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3):11-16.

[2]刘琳琳,郭涵,袁澍宇.“互联网+”时代图书馆馆员培训与发展方略[J].图书馆学研究,2015(13):20-23.

[3]谭理.转型期图书馆员自我管理能力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5(2):57-60.

[4]吴碧薇.基于信息素养的数据素养核心能力基本框架构建[J].图书与情报,2015(4):89-93.

[5]杨晓菲.“互联网+”视角下的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5(5):41-43,122.

[7]张艳梅.用户数据素养教育视角下的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5(4):139-141.

(编校:马怀云)

2016-09-25

宋 文(1983— ),黑龙江省图书馆馆员。

G250

A

1003-1588(2016)10-0091-02

猜你喜欢
图书馆员馆员互联网+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近二十年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研究述评——以心理资本的视角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Wiz云笔记在图书馆员知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案例研究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