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探讨

2016-11-10 06:46殷春健周亚敏马文燕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25期
关键词:外渗药液输液

殷春健周亚敏马文燕*

(1 江苏省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 镇江 212001;2 江苏省镇江市仁济医院,江苏 镇江 212009)

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探讨

殷春健1周亚敏2马文燕1*

(1 江苏省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 镇江 212001;2 江苏省镇江市仁济医院,江苏 镇江 212009)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过程中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药物外渗的116例患者,对其药物外渗的原因及处理措施进行回顾分析,据此研究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措施。结果 经过我院医务人员对116例患者进行及时的处理措施,112例患者的药物外渗得到有效处理,3例患者穿刺部位形成溃疡,1例患者皮肤小面积坏死。结论 正确及时的处理措施可以使患者药物外渗现象快速消失,同时做好药物外渗的提前预防,也可以有效减少外渗发生的可能性。

静脉输液;药物外渗;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是药物治疗疾病的一种医疗方法,即把血液、药液、营养液等液体物质直接注射到静脉中[1]。药物外渗是指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外渗药物可使局部组织产生炎性反应,皮肤出现红肿、皮下硬结及轻中度疼痛,甚至有剧烈的烧灼感,严重者可出现皮肤及皮下组织溃疡、坏死,甚至导致残疾。因此,静脉输液中要预防药物外渗现象的发生,出现药物外渗时医务人员要及时正确处理,以免造成不良后果。为了深入了解药物外渗的原因,我院对116例患者的药物外渗进行回顾,探讨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措施。现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药物外渗的116例患者,其中男性61例,女性55例。年龄范围在14~71岁,平均年龄为(35.26±2.59)岁。进行常规药液输入的有84例,抗生素输入者19例,甘露醇输入者13例。

1.2处理方法:①输液药物使用前的处理。为患者使用20%甘露醇时,采取加热使用或局部热敷的方法,这样可使血管扩张、循环加速,以避免快速加压输液对血管管壁的压力[2]。②处理药物外渗。对于一般药物静脉输液过程中的药物外渗,医务人员立即为输液者拔下针头,并寻找其他合适的静脉继续输液。为患者消肿止痛,例如按照郑伙娣提出的用75%的酒精湿敷患处(对酒精过敏者禁用),可以扩张血管,有利于药液渗透到血管内,使局部肿胀减轻;且酒精挥发时可以带走机体内的热量,使局部皮肤温度降低而起到冷敷作用;冷湿敷可以抑制局部组织细胞的活动,使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以减轻患者疼痛[3]。③活血化瘀。马铃薯具有活血化瘀、缓解有机体组织损伤状况等效果,因此,我院医务人员会采取马铃薯切片外敷的方式使患者外渗部位尽快恢复。④清热解毒。云香精具有清热解毒的疗效,使用云香精涂抹穿刺部位,可以对外渗部位进行清热解毒。

1.3观察内容及评价标准:对药物外渗患者的外渗部位进行处理后,观察记录患者穿刺部位肿胀、疼痛的改善情况。外渗部位肿胀消失、无疼痛感,且无淤血现象则属于效果显著。若患者外渗部位尚存轻微红肿和疼痛,存在少量淤青则属于有效。若患者外渗部位肿胀明显、疼痛感依然强烈,或出现皮肤组织溃疡或坏死,则属于无效。

1.4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见表1所示,经过我院医务人员对116例患者进行及时的处理措施,112例患者的药物外渗得到有效处理,3例患者穿刺部位形成溃疡,1例患者皮肤小面积坏死。其中,84例常规药液外渗的患者中,82例患者药物外渗得到有效治疗。1例患者形成局部溃疡,1例患者出现小面积皮肤组织坏死,总有效率为97.62%。19例抗生素药液外渗患者中,只有1例患者出现了局部溃疡,总有效率为94.74%。13例甘露醇输入者中,1例患者局部皮肤组织坏死,总有效率为92.31%。数据结果显示,及时正确的处理措施可以有效促进药物外渗的消失。

表1 116例静脉输液患者药物外渗处理效果分析

3 讨 论

3.1药物外渗的患者血管因素:①慢性病患者。慢性病患者由于长时间血管营养障碍,导致血管管壁的通透性增加,使药物外渗成为可能。②癌症患者。癌症患者需要接受多次化疗,在化疗过程中静脉变得比较脆弱。患者因此造成的血管难以穿刺,也增加了药物外渗的可能性。③老年患者。大多数年老体弱的患者都会出现血管硬化、皮肤也过于松弛,血管滑动性较强,不易穿刺。再加上老年患者皮下脂肪少、血管管腔也会变窄,导致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容易发生药物外渗。④微循环障碍患者。当患者失血过多、脱水或出现休克等状况时,患者血管的饱满程度会大大下降。这种情况也会增加血管管壁的通透性,引发药物外渗。除此以外,进行腋窝淋巴结切除手术的患者,静脉淋巴回流不通畅,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也容易发生药物外渗的情况。

3.2药物外渗的药液因素:药物因素主要是指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包括药物酸碱度、渗透压、浓度以及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如多巴胺等血管收缩类药物,会引起血管管壁渗透性的损伤。

3.3药物外渗的机械因素:机械性损伤一方面是由于某些医务人员操作不熟练,血管选择不当或拔针不正确等原因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婴儿或儿童进行静脉输液时乱动,导致针头易活动或拔针以后得不到正确按压造成的。

3.4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①熟练掌握穿刺技术。作为医务人员要把最基础的技能掌握好,选择固定性强、弹性较大且血管较粗的静脉进行穿刺,尽量做到一次穿刺成功。如果一次未成功,应选择不同的静脉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要仔细固定好针头,使用医用胶带、输液固定板等工具加强保护。②提高患者预防药物外渗意识。给婴儿或儿童静脉输液时,应叮嘱家长注意保护针头。尽量减少孩子玩耍、活动时对针头的碰触。随时注意针头周围是否出现鼓起、疼痛、血液回流等现象,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务人员。拔针后应指导患者正确按压,力度适当且不可揉搓,直到穿刺部位不再出血。③熟悉药物特点,使用前做出相应处理。作为医务人员准确熟悉药物性质,用药前充分考虑药物对患者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必要时进行相应处理。④加强对患者穿刺部位的关注。医务人员在给患者换药时应该下意识地关注一下患者的穿刺部位,并提醒患者随意保护穿刺部位。同时对婴儿、危重患者应该多巡视,一旦发现药物外渗现象要及时处理。⑤注意事项。在药物外渗后24 h内不可进行热敷,外渗前期冷敷可以收缩血管,使血管管壁的通透性很大程度上降低。同时还可以抑制局部组织细胞的活动,起到消肿、麻痹神经末梢敏感性的作用以减轻患者疼痛感。在药物外渗24 h后才可以对患者外渗部位进行热敷,使血管通透性和血液运输能力得以恢复。

静脉输液是临床疗法中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它可以为患者体内输送治疗疾病的药液、营养液。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另一方面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会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药物外渗,会给患者带来不利影响。这就要求医务人员要着眼于自身的职业素质,提高穿刺技能、熟知药物性质,并时刻保持严谨、冷静、负责的工作态度。同时为了减少静脉输液中药物外渗的发生,医务人员要在药物外渗前做好预防措施。这样才能事前预防、事后不慌不乱,井然有序地进行每个工作环节,为患者减少病痛和心理压力。在减轻患者疼痛的同时,注意排除不良反应对患者的不利影响,以免使外渗情况加剧或导致皮肤、皮下组织溃疡等严重现象。我院对116例患者药物外渗处理措施的研究分析,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在回顾中分析掌握预防药物外渗的措施。常规药液外渗处理的总有效率为97.62%,抗生素药液外渗处理的总有效率为94.74%,甘露醇输入治愈总有效率为92.31%。研究结果表明,在患者出现药物外渗后及时作出正确的处理措施,有效处理患者的药物外渗情况是尤其重要的。以上是我院探讨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1] 贺祥凤.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观察与处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2):57-58.

[2] 陆映香,冯凤谊,李希如,等.两种方法处理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效果比较[J].吉林医学,2015,36(6):1249-1250.

[3] 李巧燕.浅谈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和处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2,6(22):102-103.

R472

B

1671-8194(2016)25-0139-02

猜你喜欢
外渗药液输液
药液匀速滴落的原理
增速预注射在降低肿瘤非首疗程化疗患者CT增强检查对比剂外渗率中的应用价值
灌巢法毒杀红火蚁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治斑秃
治慢性支气管炎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外渗1例护理体会
放疗患者CT定位造影剂外渗的护理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