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属性的图书馆知识云平台创新研究

2016-11-10 09:13马育敏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图书馆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6年5期
关键词:图书馆资源生态

马育敏(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图书馆)

基于生态属性的图书馆知识云平台创新研究

马育敏(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图书馆)

“互联网+”时代,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呼唤网络化、知识化解决方案。本文创新提出知识互联网(IoK)、人际互联网(IoP)和服务互联网(IoS)等一系列概念并加以详细描述。通过内容和知识互联服务,将分散的资源组织转化为特定的知识资产,创建以公共数字图书馆为核心的、支持知识密集型产业增长的理想生态系统——图书馆主动知识服务创新平台,以促进知识分享和创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求。

人群知识工程;知识即服务;知识云;知识生态系统

我国图书馆正面临着一个关键性的服务转型,即由传统的文献资料保存和查阅时代进入知识转化、知识创新时代。知识转化和创新是社会经济成功转型的必要前提。本文提出一个基于图书馆知识服务和集成创新的解决方案,为现代图书馆“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战略奠定基础。网络化的图书馆知识服务支持系统的建设对知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举足轻重,是信息时代图书馆“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知识即服务(KaaS)的知识互联网

高级管理大师Peter F.Drucker[1]认为:“知识已经成为主要的经济资源和优势,甚至是竞争优势唯一的来源。”“在现代社会中,知识以资本为本体,是全球组织和机构发展的推动力量。”但是,如何充分利用资源的价值,从而增强组织核心竞争力仍然缺乏有效的实践行动。知识不仅仅是等待挖掘的被动资源,也可以是积极的服务(Knowledge as a Service,KaaS),直接将知识资源交给知识需求者手中。这种积极的服务依赖于服务人员通过IT程序有目的地组织活动,以及团队专业知识的支持。知识即服务(KaaS)是一种新兴的研究课题,已被国际数据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IDC)列为十大预测技术之一。[2]

在工业时代,为了挖掘地下自然资源,必须首先进行资源调查,绘制地质资源图。在信息时代,探索重要的知识资源同样如此。需要根据既定的战略目标分析知识需求,并绘制知识地图,以明确知识价值差异和知识管理方法。此外,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关的知识资源储备,即明确知识要求,检查现有的资源库存,知道什么样的资源才是真正需要的,在哪里可以找到他们,以及如何方便地访问他们。我们将这种活动称为“知识工厂”(Knowledge Factory)或“知识库”(Knowledge Base)。

Herbert认为:“科学是系统化的知识。知识是系统的、具有高度相关性资源的有机集合。”知识具有系统性和较强的交互性,仅有融合的知识才能创造出更高的价值。没有经过系统组织的、分散的知识处于较低信息层次,难以体现知识价值。[3,4]因此,“知识互联网”(Internet of Knowledge,IoK)具有正确的逻辑性。知识互联网作为有价值的知识服务,是面向目标的知识组织活动。对于一个特定的IoK域,都有一个客观的知识体(Body of Knowledge,BoK)有待团队和领域专家加以明确。因此,IoK本质上是科学知识组织的一个基于BoK策略的域。

2 未来知识创新的解决方案

网络知识时代的到来有助于创新思想和知识,而互联网的互联性可以为知识服务创新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以下是作者对未来网络化社会互联网服务结构的描述(见图1)。

图1 未来网络化社会互联网服务结构

由图1可知,未来社会互联网服务结构主要有五大支柱构成。即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网络互联网(Internet of Networks,IoN)、知识互联网(Internet of Knowledge,IoK)、人际互联网(Internet of People.IoP)和服务互联网(Internet of Services,IoS)。

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试图探索物联网(IoT)之外的三种互联网服务(IoK、IoP和IoS)的价值,建立“网络互联”(IoN)以及“有针对性的知识互联网服务支持系统”(Internet of Knowledge system,IoKs)。

IoKs可用于实现面向对象的知识组织。例如:基于特定的战略目标,通过对知识需求的分析得出相应的知识网络;通过发现和连接相关的资源制定系统,继而得到一个完整的知识地图。为了服务于特定产业转型的需要,IoK域总是作为知识组织或映射的推荐框架,以确保指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专业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根据域或知识地图的引导,用户可以快速找到感兴趣的知识点,继而通过简单的屏幕命令,很容易访问链接资源背后的资源。因为搜索被专业服务团队过滤并由以前的网络用户验证,所有资源访问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和推荐值,没有使用流行搜索引擎产生的信息冗余。知识发现服务由专业团队实施,具有倍增效应,即一个人的服务可使得千人受益,大大提高了知识发现效率。

通过域或知识地图,IoK将互联网上分散的知识资源融合为真正的网络知识。原来“海量”、“无序”的资源有了明确的组织和分类。由于得到专业知识服务的指导和帮助,用户更容易找到兴趣点和所需资源以达到其目的。同时,在知识资源的收集上坚持开放和中立原则,允许不同观点共存,给读者更多自由判断和选择,正是知识互联网特性的体现。

IoK能较好地反映知识网络的特点。IoK的连通性决定了知识表达的无界性和无尽性,可在任何时间和空间连接、扩散,进而产生更多的新知识。网络化知识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公共性,知识的发现和创造并不局限纸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知识贡献者。网络知识创造不依赖于个人的思想,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表现出较高的时效性,学习者在知识发现过程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

3 知识云服务

互联网知识提出了实施知识服务的内容,提供了成熟的理论支持。IoK和云计算促进了“数据云”到“知识云”[5]的升格,完成知识的融合。创建开放的在线平台——一个理想的终身学习系统,可以使学习者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获取所需知识。因此,Murray和Mohamed[6]认为:“我们缺少的不是大脑,而是连接思想的能力”;“知识云”是“未来之未来”。“知识云”服务是新的互联网应用程序,是“知识高速公路”和“信息高速公路”。而“知识生态系统”打破了校园围墙的阻碍,能创造更加开放的理想学习环境。

4 图书馆作为知识生态系统

Ken[7]认为,我们需要一个激进的心态和立足点来造就网络知识时代的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图书馆生态系统。人们应该将关注的焦点从依靠内部资源收集转移到开放系统,充分发挥网络连接和社交媒体的功能,允许更多的外部角色参与共同创作,并将每一个积极因素融入图书馆生态系统之中。图书馆专家Colleen[8]提倡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目标应该是一种积极的知识生态系统;Lee Rainie[9]提出图书馆要成为民众社会网络的“节点”和“朋友”;图书馆学五定律之一“图书馆是一个不断增长的有机体”,说明图书馆作为一个大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应具有适应环境与时代变化的能力。因此,图书馆必须具有以下两种职能。

(1)抓住用户的知识关注点,发挥图书馆的积极引导作用。“持续关注”世界、去伪存真,引导人们更加注重有价值的信息,积极建设健康生态系统是图书馆的责任。

(2)图书馆最重要的服务是用户发现和获取感兴趣的、所需要的信息;帮助用户决策和解决问题。其关键是要知道能通过谁、在哪能找到问题答案,而不必知道一切。

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享同一栖息地或平台而形成的生态圈,通过互动互利的共生协同进化原则相互依存,从而保持系统平衡稳定。因此,有效的反馈系统是必要的,可以用于支持和响应成员所依赖环境的任何变化。作为一个生态图书馆系统,还应该包含许多相关的角色,如读者、服务用户机构、出版商、供应商和作者等。图书馆作为中心协调部门,需要制定完整的信息/知识服务价值链,即“知识中间件”或“知识物流经理”。生态图书馆系统知识链的逻辑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生态图书馆系统知识链的逻辑结构

5 知识生态系统建设

5.1 知识生态系统的作用

知识生态系统是知识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基础设施。“知识生态”与“生态系统”最初是作为一种知识管理方法引入的。“知识生态”是由George为跨学科领域研究而定义的工具和方法,用于创建、集成、共享和使用知识。自1997年开始,“知识生态”作为学术话题被持续关注和广泛讨论。在人类智慧活动中,知识生态系统的平衡离不开其所依赖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可以简单的将知识生态系统看作“网络对话+知识库”,也可视其为“人+知识+技术”,即凭借基础技术支持,通过网络互动,促使共同体(CoPs)不断地分享和创造知识,产生商业和社会价值。

知识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使得知识生态系统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知识生态系统是一个无边界限制的网络空间,具有广泛的连通性和丰富的资源,是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方向。知识生态系统超越企业和组织,覆盖整个社会经济的生态范围,从而创造更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现阶段必须发展以技术为主导的新的业务模式,培养区域知识生态系统,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由于区域知识生态系统的弹性发展特点,在发展“虚拟集群”时应有新的认识,必须鼓励建设生态知识型图书馆系统。

5.2 人群知识工程方法创建图书馆“生态系统”与“合作创新”知识平台

知识服务工程项目需要广泛的公众参与,明智的选择是采取一种策略,即“让大众做所有可能的”而不是“尝试自己做好一切”,我们称之为“人群知识工程”方法论。也就是说,建立生态系统的知识合作创造平台,可提供在线编辑工具定义和修改域的特定知识组织框架和资源链接接口,以方便在域IoKs中共同创造和协同参与。这是一个在互联网上利用集体创造力来极大地改变世界的智慧策略。图3给出了图书馆支持人群知识工程“生态系统”与“合作创新”知识云平台的概念模型。

图3 图书馆“生态系统”与“合作创新”知识云平台概念模型

整个知识云平台以IoK、IoC(Internet of Cloud)、IoP和IoS为基础,即基于云的未来互联网技术架构。知识层由基于BoK的域IoKs和由CoPs组成的生态活动主动参与者IoPs构成。通过知识服务与共同创造,不断发现、整合、共享和利用新知识,以产生较高经济和社会价值,促进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合作创新的知识生态系统,领域专家根据不同的知识源,使用在线知识编辑工具,可以定义和修改知识体(BoK)域名或以目标为导向的知识组织框架。修改后的版本存储在本体库中,相关知识资源通过知识链接口,推荐和链接到相应知识点或知识,IoK域通过在线知识云存储可发布到公共云。

在公共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网络空间已有丰富的显性知识的数字化资源以及许多电子出版物。IoK的任务是连接这些处于分散状态的资源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其应用效率和价值。公共图书馆作为各种社区的连接中心,是生态系统平台的基石。通过知识服务中心(K-services Center)引导知识生态系统用户,依据知识地图将很容易发现和共享可用资源,包括面向企业的公共知识云和私有知识云以及具有具体发展目标的社区或个人。知识管理分析软件(KM Analytics)可以提供服务改善策略方向,通过交互式数据分析,确定专业知识的位置以促进IoPs的进化,从而为智慧网络的高价值服务提供决策支持。

作为权威的知识源,IoK发展必须有健全的保障机制。因此,在IoK知识支撑层需要有领域专家直接或间接的参与。此外,必须具有一个专门的专业团队,即“专业知识服务员工(Professional Knowledge Service Workers,PKSW)”。PKSW的职责是:发现、组织和维护BoK相关的服务,识别、收集、整理、发布、更新知识资源以及其他知识工作者提供的知识服务。PKSW正如在“知识工厂”中不同领域的特定商店工作的员工,其主要任务是将原来分散的知识资源(文件、报告、书籍、网页、CD等)精心组织为知识包。

不同于集中式知识库,IoK采用分布式基础设施更加灵活将知识资源进行虚拟连接。其核心设计理念是强调联动性而不是所有权,不仅可以避免大量的法律问题,同时促进了并行和分布式技术的发展,极大调动了知识发展的积极性。当然,这一体系结构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是安全性、可用性、评价和推荐等。

IoK发展坚持开放、合作的原则,鼓励第三方知识服务提供商(KSP)和外部知识员工的主动参与。除了“拉”的方式,PKSW团队其自身“推”战略更受欢迎。作为一个共享的网络,我们将借Web 2.0把IoK建设为一个消费者和贡献者高度参与知识生产的知识产消模式。在这个意义上,IoK是一种天然的社会网络。

[1]Drucker P F.Post Capitalist Society,Harper Business Dynamics[M].New York:NY,1993:240.

[2]Chan C C.IDC's top 10 tech predictions:cloud and analytics[EB/OL].[2015-08-08].www.pcworld. idg.com.au/article/329628/idc_top_10_tech_predictions _cloud_analytics/.

[3]Weinberger D.Knowledge as a network[EB/OL].[2015-08-08].www.ala.org/ala/mgrps/divs/alcts/ confevents/past/ala/mwinter/10/knowledge.pdf.

[4]Weinberger D.Too Big to Know:Rethinking Knowledge Now That the Facts aren't the Facts,Experts are Everywhere,and the Smartest Person in the Room is the Room[M].New York:Basic Books,2012:256.

[5]Ju D,Shen B.On building Knowledge Cloud[C]//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Knowledge as a Service(KaaS 2011).Nanjing,2011:27-29.

[6]Murray A,Mohamed M.The future of the future:are you ready for the coming knowledge cloud?[EB/OL].[2015-08-08].www.kmworld.com/Articles/Column/ Future-of-the-Future/The-Future-of-the-FutureAreyou-ready-for-the-coming-know ledge-cloud-66075. aspx.

[7]Ken C.The library managementsystem is dead long live the library ecosystem[EB/OL].[2015-08-08]. www.kenchadconsulting.com/wp-content/uploads/2013/ 09/LMS_is_dead_long_live_ecosystem_CILIP-Update_.

[8]Colleen.Public library:the hub ofyour knowledge ecosystem[EB/OL].[2015-08-08].www.palliserlibrary.ca/SEDA-Oct192011.pdf.

[9]Lee R.How libraries can survive in the new media ecosystem[EB/OL].[2015-08-08].www.elprofesionaldelainformacion.com/contenidos/2010/mayo/rai nie.pdf.

Innovation of Library Knowledge Cloud Platform Based on EcologicalAttributes

Ma Yu-min

Social,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need the solutions based on the network and knowledge in Internet+era.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series ofconcepts of InternetofKnowledge(IoK),InternetofPeople(IoP),InternetofServices(IoS)and describes the concepts in details.Itorganizes and transforms the scattered resource into a specific knowledge asset through content and knowledge Internetservice.Taking the public digital library as core,itcreates an idealecosystem which can support the growth ofknowledge intensive industry—the library initiative knowledge service innovation platform in order to promote knowledge sharing and innovation,and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Internet+era.

Crowd Knowledge Engineering;KaaS;Knowledge Cloud;Knowledge Ecosystem

G250.76

B

1005-8214(2016)05-0105-04

马育敏(1974-),女,馆员,研究方向:信息管理。

2015-10-15[责任编辑]徐娜

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联课题“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研究”(项目编号:SKL-2013-777),郑州市社科联社会科学重点课题“新时期图书馆建设问题对策研究”(项目编号:ZDJX2014019)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图书馆资源生态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生态养生”娱晚年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资源回收
图书馆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生态
去图书馆